「女神,谢谢!」
接下来又到了喜闻乐见的面对现实打脸时间~
(感谢这幅图的作画~)
「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这是迟早的事,李林,不要逃避!哈哈哈哈哈!
「这一次,可能会死吧?」「你不会死,我会保护你。」~~~~(>_<)~~~~泪奔ing
梦的象征作用主要是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只有经过“放大”后才能真正了解它们的含义和原型。“象征”是人格原型寻求和谐平衡的一种尝试,就是说,梦提供了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恢复平衡的信息。因此,荣格提出了梦的功能主要是一种补偿性的,它们总是强调另一方面以维持心理平衡。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尼采
成功的荣格式分析能带领人去欣赏心灵本质的无限奥秘,心灵似乎既亲密又超乎个人,好似既受个别自我所束缚,但却又在时空上比可经验到的人格更自由。“有不断扩大的领域容许同那庄严和那神圣的东西进行直接的接触,有一种患者和医生都甘愿接受的鼓励,自由无阻地朝着神秘追求的方向运动。”
*6.自我之路II——个体化(Individuation)
「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所想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你应当成为你之为你者。」——尼采
个体化(individuation)是荣格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人在真实生活中努力去认识和发展他∕她心灵与生俱来的潜能。重要的不在于达成的量有多少,而是人格是否忠于自身深层的潜能,不要只是被自我中心的自恋倾向牵着鼻子走,或只认同于集体文化的角色。心灵成长的目标,也就是自性的实现(Self Realization),其方法为融合有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中的阴影与阿尼玛或是阿尼玛斯让自性实现。
*6.1几种悲剧情形
自我可能认同于个人潜意识里与更宽广的个体化历程格格不入的结构。困在童年时被指派的家庭角色里,会造成这种精神官能性分裂,就像停滞在早期阶段而不愿向前迈步的人,也会有同样的后果。新鸡再次躺枪。「爸爸,谢谢!妈妈,再见!」真的明白是什麽意思了吗?
自我也可能认同集体范畴里所设定的角色而和个体化历程脱节,无论角色多么重要,都会逐渐和个体命运相违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就是认同集体潜意识所塑造的人物,而导致他们两人以及两个国家的悲剧的例子。果然华盛顿那样功成身退者才是领悟了过速进化的结局是自我毁灭之奥义啊,自己的价值并不是由驾驶EVA来决定的,这句话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极端认同客体心灵(集体潜意识)里的原型角色,会导致精神病式地认同一个更大(更不具人性)的自我。某些原型认同,就是自我和某个文化英雄或救赎者角色——耶稣(渚薰/新鸡)、拿破仑(李林之王)、世界之母(Lilith/绫波)等等——混淆在一起。
*6.2 :│▌
就现象上而言,本我的意象和神性相关的意象很相似,所以某个程度上来说,它代表了心灵里神(亚当/莉莉斯,渚薰/绫波丽)的形象。
倘若自我感受到其与本我的关联,那么自我-本我这个轴心便应运而生,自我因此更能感受到自身与心灵的这个核心彼此相系。但是,如果是虚弱、未成熟的自我体验到这种关联的话,它可能会被本我同化,表现出心灵膨胀,并且在意识上丧失了清楚的立足点,或者更糟的,引发暂时性精神病。
这里不妨参照Q中渚薰与真嗣的关系。在彻底被世界抛弃后,一向依赖他人的新鸡在痛苦与孤独中再次确认了存在感。由於自我的脆弱,这种确认以本我中象徵完美救赎者的渚薰形象外化于他的面前,结果是自我意识首先极度依附于本我,随后形成瞬间过度膨胀的自信心酿成悲剧。但正如渚薰所提醒的那样,这对新鸡来说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个体化的尝试,我们的内心中蕴藏著伟大的潜能与力量,不论世界如何待你,永远不要自我放弃,这一次,一定要给你幸福!
荣格理论所描绘的、并且是分析所鼓励的个体化历程,牵涉了自我与本我之间持续的对话,也就是意识的中心和整体心灵的神秘调节中心——荣格所谓的本我,其同为自我以及超乎自我之外一切的核心——之间的对话。
│▌
*6.3碇真嗣的情节
自我情结是我们心灵的参照点,这个结构就是每当我们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的“我”时所指涉的。然而,个人层次的心灵是以客体心灵或集体潜意识里的原型为基础的。每个情结的核心都是某个原型。下面列示除之前介绍过的一般原型外的部份其它原型,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对应关系主要以旧世纪EVA为例。
The Child 适格者(Xth Children) 废柴男主 三无少女 童年创伤
The Hero 主角的成长 不要命的绫波
The Martyr 渚薰 绫波 二号机 冬二
The Sky Father 亚当 渚薰 碇司令
The Great Mother 莉莉斯 绫波 唯 美里
The Wise old man or Sage 加持 渚薰
The Wise Old Woman/Man 美里
The Damsel in distress 每次快要跪了的绫波
The Trickster or Fox 碇司令 Seele
The Devil or Satan 使徒
The Scarecrow 绫波 明日香玩偶
The Mentor 加持
The Warrior 明日香
The Threshold Guardian 使徒
这部份随便说说,原型无处不在,任何人的生活和常见的戏剧都会包含这些基本元素,没有特别展开的必要。
*6.4EVA中的辅助个体化手段
主要集中在TV25,26话中,包括引导性想像(其他人的言语)、完形技巧(无声的字幕,以及庵野山寨的罗夏墨迹测试)、画画(那些诡异且意识流的儿童蜡笔画)、捏陶、舞蹈、在沙盘上建造投射出来的形体(EOE中的沙盘金字塔)、催眠分析(轻轨车厢场景),或者最单纯的积极想像。
最关键的是:要让个体化继续向前迈进,最直接的莫过于,自我有心去理解透过这种活动所发现的客体心灵的内容——不能像魔术师的助手,只它们召唤出来便了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Take care of yourself. 」
「我深信,心灵的探讨必定会成为未来一门重要的科学....这是一门我们最迫切需要的科学。因为世界发展的趋势显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或癌症,而是在于人类本身。」——荣格
*7.与佛洛依德的分歧
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一种广泛的生命能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强调精神的先定倾向,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不限于弗洛伊德在人的本性中所发现的那些黑暗势力。
打从有意识开始,原型的各种可能性皆充斥着个人经验,因而成人的自我会觉得,意识里的主观内容纯粹是自身过去经验的总和。个人的联想会被误认为是情结的核心,而沦为仅仅是还原分析(reductive analysis),亦即纯粹以童年早期经验的观点来解释当前的冲突。荣格认为,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
还是有希望地活著比较好。
*8.【梦】
「梦是愿望的满足。」——佛洛依德
真嗣:所以这不是现实,而是没有任何人的世界
绫波:对,是梦
真嗣:所以,我也不存在在这里
绫波:你只是编造能使自己安心的借口,这样来对现实进行报复。
真嗣:不行吗?
绫波:你是在虚幻之中逃避真实吧。
真嗣:我不能做只有我自己的梦吗?
绫波:这并不是梦。只是用以补偿现实而已。
真嗣:那我的梦在哪里?
绫波:那是现实的延续
真嗣:那我的现实在哪?
绫波:那是梦的尽头。
现实存在于未知中
梦存在于现实中
真实存在于心中
因为人类自身的形象是由人的心所塑造
而新的意向
将改变人的心灵和形态
意象、想像力、我们的未来,
是凭藉时间的洪流而开拓的
只是,人类不靠自己自身的意志去行动
什麽都不会改变
所以失去了的自我
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寻回
即使失去了自己的观点
或被他人的言论所迷惑也一样
只要能用自己的心去创造自己的形象
任何人都能恢复人形
不用担心
所有的生命都有著复原的力量
都有希望活下去的心
只要能想著活下去
无论到哪儿都能成为天堂的
耐心看到这里的诸位,不晓得本文有没有起到帮助您理解以上这段话的效果?如果能有一点帮助的话,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切伟大的作品在本质上是永远未完成的。
【在人生的画布上,梦,也是真实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