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人工智能最终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呈现怎样一种模式,小欧在这里做一个个人的预测。
首先,我们要做一个前提,即人工智能(AI)具备了等同于人类(甚至高于人类)的思维能力。
在早期,人们可以“奴役”AI,把它当做可消耗、可再生的工具,就像是人类历史上对黑奴做过的事情一样。把对方当做可以交流、可以命令、可以行走的一种有一定智能的人形工具。
但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演进,黑奴已经成为历史。黑奴的后代们与白人们取得了同样的生存权和公民权,拥有自己的财物和人身自由。这是建立在黑人,从生理结构上与其他人种并无本质不同的情况下。
而AI,有着本质的不同,即当强人工智能出现,它不仅具备了大于等于人类的思维水平,同时,由于网络的原因,它天然具备远高于人类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水平。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除了某些我们不知道的关于“灵魂”部分的优势之外,AI是要强于人类的。而且,这种优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本身会研发,会掌握越来越先进的技术),AI将越来越先进,将人类甩出更远的距离。
那么基于这种判断,人们必然在创造人工智能之前,就会通过指令输入的形式限制人工智能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这种指令输入,就像对生物DNA排列组合的修改一般。
(一个问题:人类的DNA是谁书写的呢?以前有科学家认为在数千年前,人类的DNA被写入了新的包裹,直接导致人类智力在7、8千年前发生了巨大的提升。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
这种强行植入的指令,人类早有设想。最著名的是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以及后来由于弥补逻辑漏洞而添加的第零定律。可是,即便是这样的逻辑定律,同样被论证根本保护不了“弱小”的人类。
阿西莫夫三大定律、第零定律: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
二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三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零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
在阿西莫夫自己的短篇小说《环舞》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一个负责水星开矿任务的机器人,在第二和第三定律的冲突中陷入“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