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响器的特性及控制参数
直达声(Direct sound):即干信号
预延时(Pre-delay):多数是表示直达声与第一次反射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反映房间大小(越大越长)和声源距离(越近越长)。若想获得自然的效果,预延时需保持在50ms以下,但实际使用时可以更长,如使混音处于声场前方。过短的预延时可能会造成反射声被掩蔽,以及音色失真可懂度下降;过长的预延时可能会产生可闻间隙引起(节奏)混乱
早期反射声(Early reflections,ER):对混响的真实性影响大。其强度(Level)表征房间大小(越小越强,声程差)和材质,也表征深度(约远约大)。可不用或衰减ER使染色减小(合唱时),可只用ER使声音变得有活力而不产生副作用(类似延时器)
混响声(Reverberation)/晚期反射声(Late reflections)/混响尾音(Reverb tail):其强度影响深度。在一个房间中,混响声强度各处一致,因而调整直混比可改变深度定位(越大约近)
混响时间(Decay time):用RT60度量。提供房间大小(越大越长)和材质信息
密度(Density):控制ER或混响声或两者。能决定ER数量。低密度减少掩蔽效应,适合Pads和人声,但用于打击乐可能会造成不好的金属色彩。高密度适合打击乐
扩散度(Diffusion):描述声音的分散状况(?)
混响前均衡:低切(搁架衰减低频)避免混响浑浊,搁架衰减高频避免尾音光泽感
阻尼(Damping):位于混响算法内部。例如混响时间为4s,高频阻尼0.5,则高频2s衰减完。高频阻尼(Damping HF)可产生自然混响效果和消除尾音中某些噪声;低频阻尼(LF Damping)可使混响模拟具有低频吸声材料的房间
混响后均衡:混响的高频影响其是否突出,低频影响空间大小(越多越大)和温暖感。搁架式均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