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吧 关注:10,327,854贴子:53,967,940
  • 12回复贴,共1

电影文化的蜈蚣队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想知道我这个题目的意思,那么耽误你一点时间,听我娓娓道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8-29 19:06回复
    首先我们知道,电影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类社会为了满足人更高一级的娱乐方式所开辟的新科技,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将原有小说引入电影概念的手法很新鲜,而由此产生的人的理解几乎是一致的,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这样的作品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有自己的一个圈子去不断讨论他的意义,所以不存在今天的所谓"烂片"之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8-29 19:14
    回复
      但在我们今天看来,给电影评个分,鉴别一下好烂片貌似是很有道理的是,因为人们时间有限,不想把它们浪费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作品上。那么问题出现了,我们去看一部电影,就像我们吃东西,有两个基本原因,好吃或者有营养又或兼备。是不是好吃我们可以自己判断,但味道不一样,接受了客观评论,就一定受到他的影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8-29 19:21
      回复
        就像呆在电梯里的我们,当有一个人捂住鼻子表现出有人放屁时,其他人马上效仿,他是不是真正闻到了,又或者这屁的味道真的那么令人难受,都无所谓,这是他一定要做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8-29 19:24
        回复
          电影营养的问题就更为模糊不清,每个人对每样东西都是有理解的,而电影最成功之处应该是描述食物的营养成分而不是价目表。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包括我自己,受到影评的影响而改变甚或放弃对一部电影的兴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8-29 19:32
          回复
            说到电影的表现形式的特殊性,我们能从名作的改编,而后搬上荧幕这一过程有很深的感触。因为这个电影的好坏是完全基于原作的,原作是我们都知道的,那么就有一个标准在这里,为了达到这个标准,他们会请最好的演员,导演,制作人……这样的作品一出来,至少不会叫人失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8-29 19:42
            回复
              然而随着人们兴趣不断范化,更多形式和题材出现了,它们同样依托原作,却是人们都不知道的,那么人们对于这部电影的感受就不具备标准,这时候,万能的人类社会发明了一个叫做"影评人"的东西,这个东西在我看来比"剧透"还要可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8-29 19:50
              回复
                话不多说,镇楼图是不新鲜的"七宗罪",被炒热的成分和它本身所占比重暂不去谈。它的评论我是没有看过的,关于其性质和人本质的看法也都是个人看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8-29 20:10
                回复
                  影片诠释了两个基本概念,关于人所面对的七种恶行,和审视七种恶行的方法。如果片中凶手完全以个人名义完成这次表演,他甚至可以令人钦佩,尽管他的方式令人作呕。然而以神之名,越俎代庖,就显得滑稽可笑。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可笑之处。以信仰之名,应当遵从信仰之内的法章,然而法章中哪一条也没说你可以去执行这项权利,但他就这样做了,说明他神化了个人却背离了自己。简单来说,在我们还没有当上经理的时候对其制定的规矩奉为圭臬,等自己坐上了这个位置,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先把这规矩费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8-29 20:39
                  回复
                    它让凡有这七种罪行的人看了有所警觉,让以之为信仰的人同样有所警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08-29 20:47
                    回复
                      所以每个人看法是不同的,这就是我的理解。依照他人的意见先入为主,给电影本身加上某种包袱是极为可怕的。记得很久以前看过关于"老人与海"的三层构架(此处指原作),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必对其有太深的理解,仅仅只是身临其境的描述,一个老人与鱼的故事,从满载而归到一无所有的过程,人与鱼的对话,这些本身就是有趣的,无论是农妇还是小孩,都是能看懂的。而对于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人来说,渔夫所表现的坚持,勇敢,面对绝望的乐观是很有价值的。到第三层,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的现实与自然都反映了一种规律,正如肖恩'奥弗莱因所说:海明威小说的主题是“人的本质,人的努力和奋斗,人的追求和痛苦,人的信仰和挣扎,人的倔犟和价值,人的聪明和命运,人的胆略和气魄,人的尊严和灵魂。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8-29 21:47
                      回复
                        那么既然文学是这样的,电影作为另一种表现手法,理应也具备这样的特性。于何种人有什么样的理解完全由个人决定。然而,如果去做蜈蚣的一对足,完全由头部做出指令,就变成牵线木偶的悲剧。但恰恰在我们这个时代,电影越来越作为一种商业工具而不是表现手法。固然也逼迫人们想把时间尽可能的花到实处,越来越多的时间是在听取来自头部的他人看法,作为个人的精神给养。这是我们的观影文化的转变,却带动了整个电影文化的变潮。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达到商业目的,满足多数人的普遍认同成为主流元素,因为每个人的理解层次是不一样的,如果因为某些人的理解导致电影的内在不被发现,在票房上一败涂地,就毫无意义可言。于是,以普遍为主的电影文化开始走向速食文化,放下了高姿态走向平民化的电影却流为庸俗,低级的代名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08-29 22:11
                        回复
                          以上仅抒发个人观点,可能没多少人看,但对有耐心读完的人表示感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5-08-29 2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