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190,851贴子:1,428,201
  • 14回复贴,共1

【原创】小议悲催的赵郡王(河间郡王)李孝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关于李孝恭的话题似乎又被某吧的某些人提上来了,好像某吧又注入了新鲜血液了吧。
一时间,李孝恭是李建成一党,李孝恭被李世民抓捕入狱,李孝恭在李世民时期被彻底削除兵权,等等等等,可谓甚嚣尘上,就差再来怀疑一遍李孝恭是不是被李世民弄死的了。
有鉴于此,我认为还是有必要把李孝恭在武德末年被抓的情况、以及贞观年间的大致经历再简单说一下。


IP属地:北京1楼2015-08-31 12:45回复
    至于下狱的具体时间,查《资治通鉴》武德八年,“以襄邑王神符检校扬州大都督”(《旧唐书》李神符本传记为武德九年),既然李神符“检校”扬州大都督,当然说明原来的大都督李孝恭出事儿了嘛。因此,李孝恭被李渊下狱,大致在武德八年至武德九年之间。
    李渊抓捕李孝恭,实际上让某些人的理论陷入了比较尴尬的境地:某些人认为,李渊与李建成在武德后期,那简直是名虽二个,其实一人;某些人同时认为,李孝恭与李建成关系亲密,是李建成这一派的。那么,李渊抓捕李孝恭,就让某些人的上述2个观点,陷入了死结:
    如果承认李渊与李建成亲密无间,那么,李孝恭就绝对不是李建成这一派的;如果承认李孝恭是李建成这一派的,那么,李渊与李建成就绝对不是亲密无间。否则,抓李建成的人不就是抓李渊自己的人吗?用右手拿刀把自己左手砍了很好玩儿吗?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5-08-31 12:46
    收起回复
      多说一句,有人一直拿《旧唐书》李瑗传的一段记载说事儿,说李孝恭是被李世民抓的,我们来具体看看:
      及建成诛死,遣通事舍人崔敦礼召瑗入朝,瑗有惧色。君廓素险薄,欲因事陷之以为己功,遂绐瑗曰:“京都有变,事未可知。大王国之懿亲,受委作镇,宁得拥兵数万而从一使召耶!且闻赵郡王先以被拘,太子、齐王又言若此,大王今去,能自保乎?”相与共泣。
      且闻赵郡王先以被拘,太子、齐王又言若此”这句话,就成了某些人的法宝,他们据此硬说是李世民杀了李建成、李元吉,还抓了李孝恭。但是且慢,这个先后顺序不能乱,王君廓的原话是,“赵郡王先以被拘”,即李孝恭被抓在前,“太子、齐王又言若此”,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在后。那么,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在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门之变中被诛杀的,这个没有疑问吧?这不正好说明,李孝恭是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就已经被抓了吗?难道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以前就早已控制李渊了?李渊早已沦落为李世民的傀儡?某些人这哪里是黑小李,这简直是往死里黑李渊嘛。
      下面说说李渊为什么抓李孝恭,直接原因当然是扬州人告李孝恭谋反,至于深层次的原因,李孝恭是地方大员,手握实权的,又身处东南富庶之地,至于李孝恭的倾向性,我个人的看法,李孝恭整体上讲是自成体系,并未彻底倒向李建成或李世民任何一方,但从贞观年间的情况来看,李孝恭与李世民的关系处的不错(下文详述),对于这样一个手握重权、态度暧昧的将领,李渊怎么可能放心呢?正好借此机会,收了李孝恭的实权。当然李渊也并不想弄死李孝恭,“或诬其反,召还,颇为宪司镌诘,既无状,赦为宗正卿”(《新唐书》列传3),夺了你的实权,给你个“宗正卿”的职位,在李渊眼皮子底下干活吃饭就行了。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5-08-31 12:47
      收起回复
        宋人赵明诚、李清照的《金石录》给我们提供了线索,在《金石录》中提到,有一方“唐河间元王孝恭碑”,碑主正是李孝恭。
        我对墓志碑文的资料掌握不全,不知道这方碑志,现在是否找到了,如有朋友有碑文原文,还请不吝赐教。
        《金石录》卷23对该碑作了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
        案《新唐书》,孝恭自宗正卿历凉州都督、晋州刺史。贞观初,为礼部尚书以卒。今以《碑》考之,自宗正迁礼部尚书,坐事免,寻复旧任,俄授梁州都督,改晋州刺史,与司空无忌等同时册拜观州刺史,世世承袭,复授光禄大夫、礼部尚书。盖孝恭凡三为尚书,一免官,一拜世袭刺史,本传皆不载。而以梁州为“凉”者,亦误也。
        如果《金石录》所记属实,那么,李孝恭武德末至贞观年间的经历就比较清晰了:
        1、从宗正卿迁礼部尚书;
        2、“坐事免,寻复旧任”,因何而免,不得而知,但这不重要,因为很快又恢复为礼部尚书,可见不是什么大事儿;
        3、“俄授梁州都督”,请大家注意,是“梁州”,地处汉中的那个,不是河西的“凉州”,这就清楚了,为什么李孝恭插不进凉州都督的序列,因为人家根本没去,人家去的是汉中;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5-08-31 12:48
        收起回复
          4、“改晋州刺史,与司空无忌等同时册拜观州刺史,世世承袭”,李孝恭担任晋州刺史,至少持续到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封世袭刺史的时候,有2个证据,全在《全唐文》中:
          卷6,“功臣世袭刺史诏”:晋州刺史赵郡王孝恭,可观州刺史,改封河间郡王。
          卷150,“册赵王孝恭改封河间郡王文”:惟尔光禄大夫行晋州刺史赵郡王孝恭,器识宏通,风略宏赡,(中间省略华丽辞藻若干),是用命尔为使持节观州诸军事观州刺史,改封河间郡王,传之子孙,永为唐辅。
          这我要多说几句,那些说李世民因为害怕李孝恭做大而架空李孝恭的,可以好好看看,贞观十一年,按照李世民原本的计划,李孝恭是要世袭观州刺史的,“传之子孙,永为唐辅”,什么叫实权,这个世袭的刺史才是真正的世世代代相传的实权。这说明,李世民自己并不害怕李孝恭,相反,他还想着要倚重李孝恭,“永为唐辅”。此外,贞观十一年一同被封为世袭刺史的共有14人,“又以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为刺史,亦令世袭,非有大故,无得黜免”(《资治通鉴》),我请大家注意,当时同时被封为世袭刺史的这十四个人都是谁,据《全唐文》卷6“功臣世袭刺史诏”记载,这十四人分别为: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5-08-31 12:49
          收起回复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追赠)、李靖、高士廉、侯君集、李道宗、李孝恭、尉迟敬德、李绩、段志玄、程知节、刘弘基、张亮。
            我们来看看李孝恭之外的其他人,他们大致分为2类:
            第一类,武德年间李世民当秦王时候的心腹重臣9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追赠)、高士廉、侯君集、尉迟敬德、段志玄、程知节、张亮。
            第二类,武德年间与李世民关系密切、贞观年间亲密度进一步上升的股肱之臣4人:李靖、李道宗、李绩、刘弘基。
            难道14个世袭刺史中,13个人都和李世民关系极好,唯独李孝恭是个特例?这可能吗?
            要注意,这可是实打实的长久实权,不是武德九年定功臣实封和贞观十七年图形凌烟阁这些表面文章。在这件事情上,李世民是非常慎重的,他选定的人员的圈子是很小的,不信我们来看看,这里面有话唠魏征吗?
            这充分说明,李孝恭与李世民的关系、至少是贞观年间的关系是相当不错的,《旧唐书》本传说的“太宗甚加亲待,诸宗室中莫与为比”,绝不是虚词,是很真实的,因为得到世袭刺史的宗室,只有李孝恭和李道宗二人而已。


            IP属地:北京8楼2015-08-31 12:50
            收起回复
              5、“复授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世袭刺史的事情,被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给搅和了,因此,李孝恭再次被授予礼部尚书,并终老于此。
              说到这里就有个问题了,既然李世民并不忌惮李孝恭,二人的关系很好,那为什么李世民不用李孝恭出去领兵打仗呢?
              我不能完全肯定,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从李世民的角度说,贞观年间,太宗特别重用李靖,贞观前期2次大规模出兵,都是李靖节度,而李靖在武德年间是李孝恭的下属。那问题就来了,除非太宗不用李靖,改由李孝恭节度,否则,李孝恭岂不就成了李靖的下属?昔日的下属现在成了自己的上级,这种上下级关系是比较难相处的。
              从李孝恭的角度说,我认为,武德末年李孝恭被抓,是比较难过的,“或诬其反,召还,颇为宪司镌诘”,恐怕是颇吃了些苦头的。在经历了武德末年被抓入狱以后,李孝恭估计是消沉了,也害怕了,他可能是不愿意再出来掌实权了,当然,李孝恭并不是害怕自己与李世民处不好,而是担心自己的后代。《旧唐书》本传提到李孝恭的一个表现:
              孝恭尝怅然谓所亲曰:“吾所居宅微为宏壮,非吾心也,当卖之,别营一所,粗令充事而已。身殁之后,诸子若才,守此足矣;如其不才,冀免他人所利也。”
              从这个记载来看,李孝恭估计是害怕自己身后、其后代再出什么闪失。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5-08-31 12:50
              收起回复
                此外,李孝恭好酒,估计到了贞观年间身体也不太好了,据《旧唐书》本传记载,“孝恭性奢豪,重游宴,歌姬舞女百有余人”,而且,李孝恭的去世也直接与喝酒有关,据《册府元龟》卷298记载:
                唐河间王孝恭,颇好酒德。太宗贞观中,与唐俭等聚宴,醉甚,夜卧街中树下,及旦而薨
                从李孝恭的生活习惯及最后死因来看,估计李孝恭在贞观年间,身体不会很好,类似于因伤多病的秦琼那样,任凭你再有本事,身体垮了,毫无用处。
                以上是我对李孝恭的一点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5-08-31 12:51
                回复(6)
                  大家有史料请多多补充。


                  IP属地:北京14楼2015-08-31 19:04
                  回复
                    @太傅谢安
                    二是王君廓在对李瑗说的那段话,“且闻赵郡王以被拘,太子、齐王言若此”。李瑗正式谋反是在武德九年六月辛巳(二十五日),距离玄武门之变不过20天时间,还不至于把先后顺序记混了吧?“太子、齐王又言若此”,指的是武德九年六月庚申(初四)玄武门之变,这有疑问吗?这不至于还有疑问吧?既然如此,那“赵郡王先以被拘”,不是明明白白的说明李孝恭被拘是在玄武门之变以前吗?除非某些人认为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以前已经控制李渊,否则李孝恭就只能是被李渊下狱的,这个逻辑关系很难搞清楚吗?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4楼2015-09-14 09:16
                    收起回复
                      @太傅谢安
                      至于李神符的问题,我根本就没把它作为证明李孝恭被谁抓捕的论据,而只是作为李孝恭下狱时间的一条论据。不过,既然有人感兴趣,我就多说几句吧。
                      首先,谈一条讨论的基本原则,遇到互相矛盾的史料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能不能像某些人一样,把对自己有利的史料奉为圭臬,把对自己不利的史料直接扔进垃圾堆呢?我想你的回答也一定是不能。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仅仅根据李神符墓志的记载,就武断推翻资治通鉴的记载呢?墓志里面时间记错的例子太多了。别的不说,某些人如获至宝的窦师干墓志,时间不就记错了吗?错将武德二年记成了武德元年。此外,樊兴的墓志,在武德七年和八年也出现了错误,均前置了1年。
                      然后,我们来具体看看李神符的问题。
                      先看墓志记载,“九年,使持节大都督扬润常和楚方滁七州、寿苏越括歙宣舒循巢九州都督诸军事扬州刺史”。
                      再看旧唐书的记载,“九年,扬州大都督”。
                      最后看看资治通鉴的记载,武德八年,“以襄邑王神符检校扬州大都督”。
                      看出什么区别来没有?我想应该看出来了吧?《资治通鉴》记载李神符在武德八年仅仅是“检校”扬州大都督,什么叫“检校”?没有正式任命,只是以其他官职代理职权,这才叫“检校”。举个例子,杨恭仁的凉州总管就是检校,他的墓志里写得很清楚,“授公河西道安抚大使、检校凉州总管”,因为那时候正式的凉州总管是李世民。后来高宗时期刘仁轨的熊津都督也是检校,因为正式的都督是扶余隆。
                      据此,我认为,李孝恭被下狱的时间应该就在武德八年,当时事发突然,因此,李渊紧急召李孝恭入京,同时,紧急任命李神符检校扬州都督,任命武士彟检校都督府长史。等到武德九年,才正式任命李神符为扬州都督。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6楼2015-09-14 09:58
                      回复(3)
                        @太傅谢安
                        如果你不是先入为主的来吵架,而是确实想探讨李神符正式担任扬州都督的具体月份,我倒是有个建议,据《旧唐书》记载,“九年,迁扬州大都督,移州府及居人自丹阳渡江,州人赖焉”,《资治通鉴》也记载说,“始自丹杨徙州府及居民於江北”。
                        据此,我建议你可以查一查扬州和南京那一带的地方志,看看是否有关于州府和居民迁移的确切月份。


                        IP属地:北京27楼2015-09-14 10:06
                        回复
                          @太傅谢安
                          最后,关于贞观十一年世袭刺史人选与李世民的关系,我看你动辄就与李世民“一伙”,与李世民一伙的人,我都划在第一类里面了,第二类本来就不是李世民那“一伙”,只是与李世民关系很好。
                          李靖曾入李世民幕府,是李世民的故吏,后来才担任外官,而他的亲弟弟李客师则与李世民关系密切,因此,就私交来说,李靖与李世民关系难道不好?
                          李世绩频繁跟随李世民出征,李世民一即位,李世绩马上被授予并州总管的重任,这关系难道不好?
                          刘弘基与李世民关系好,那是史书写明了的。至于“坐与李孝常交游遭贬”,我提醒一下,长孙顺德与刘弘基在旧唐书同传,长孙顺德是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绝对李世民“一伙”,“寻坐与李孝常交通除名”。
                          李道宗也是频繁跟随李世民出征,而且其对抗宋金刚的作战思路与李世民相合,这关系又不好在哪里?
                          我希望某些人不要神经过敏,我并没有要给李靖和李世绩等人划分立场,我只是在论私人关系,请某些人不要过度紧张。


                          IP属地:北京28楼2015-09-14 10:28
                          回复(4)
                            @太傅谢安
                            看来我是有些轻信别人了。我最初只看了你在唐朝吧的等级,以为你只是在进行学术讨论。没想到呀,我查看了你的情况,发现你是李建成吧的资深会员。既然如此,就不知道你和葵花、李永航之流是否是一类人了。
                            我之前还在毒酒的帖子里,和你调侃,问你是不是李建成吧的NC粉,现在看来,如果你真是某吧的人,我的话还真不能这么说,因为在某吧的人看来,这就不是调侃了,恐怕会很刺耳。
                            调侃的话,我收回,鉴于你目前尚未违反吧规,因此,对你不封不删,你仍然可以继续在本吧自由讨论。


                            IP属地:北京29楼2015-09-14 12:54
                            回复
                              岩岩崇构,绵绵茂绪。祥叶寿丘,祉光华渚。地德攸荐,庆灵斯亻宁。天秩逾繁,人英克举。(其一)
                              肇□磐石,大启维城。藩枝表式,□萼标荣。地隆蒋,道茂平。惟良缉誉,乐善驰声。(其二)
                              驭俗垂范,威连作镇。惠政霜明,德间雷震。玉府崇博,紫机严峻。列岳弘风,括河疏润。(其三)
                              无私逾洽,圣泽弥深。缅惟贤□,遐览□箴。辞荣褫玉,诫满捐金。贞风有励,雅俗攸钦。(其四)
                              凤邸临年,猿岩警曙。轩盖盈列,歌钟在御。寒菊浮香,春荑柳絮。四美攸极,百龄多豫。(其五)
                              川惊箭水,景迫轮曦。玉摧梁竹,落唐椅。应滋带草,流涸书思。寂寥陈迹,仿佛崇规。(其六)
                              地迩文园,茔通神阙,梓庭杳霭,松阡芜没。寒木啼风,荒坟思月。琬字无昧,金声靡歇。(其七)


                              IP属地:北京33楼2015-09-14 16: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