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政治责任>
文人这个词语实际上古代并没有出现,我们知道一个成语叫“文人墨客”,看起来大致是文人的起源,然而洞悉其究是来源于清末小说,与现在看来并不遥远。
那么文人是什么?按照我的理解,在古代就是指读书人。
我对文人的理解是非常狭隘的,由此能想到的词语尽是贬义,但我并没有什么意愿去解释这种偏见,我只是想强调文人和政治的关系。
我的主张就是:文人必须从政。
古代出身贫寒的人,要养活自己,必须进入社会,即使山川辽阔物产丰富,隐居之所比比皆是,但一味皈依山水之境,和猿猱野兽又有什么区别呢?人是社会动物,其本身必须融入社会。而社会群体在中国古代大概有工、农、商、官、君五种,这是我自己概括的,工就是手工业或者纺织业,农就是农业牧业以及渔业,商就是经商运输,官就是官员,君就是皇帝以及亲王等,对于普通人来说,成为君系可能性很小,成为官员又十分困难,但倘若是有文化,或者说读过书的普通人,当官便不是难事。
古代要当官,撇开武官不谈,有好几种途径,譬如通过科举考试,还可以通过官员举荐,或者是意外受到权能者赏识,甚至有因为俊秀或者美貌而为官的,但方法很多,稳定的就只有科举考试和官员举荐,前者必须熟读经典,后者必须道德高尚(实际上道德高尚在古人看来就是经典的体现),一个人要当官,最好的途径就是科举。科举考什么?主要考儒家经典,有时考考时政轶事,但说到底要过,就必须掌握经典。一个人掌握经典就是对儒家理论有理解,可以写文章可以发表理论,这个时候,人才能成为文人。
对于刚刚成为文人的人来说,路途实际上很多,但我认为,文人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政治道路。为官的条件之一就是文人的基础,所以我认为这是文人最好的选择也是必须的选择,这个肯定并不来源于道德或者是未来,而来源于责任。即,政治是文人的责任。
需要强调的是,从政≠成为政治家,或者说政治家≠官员,我们提到政治家常常想到雄辩,想到有思想,想到指点江山,想到高台演讲,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的政治家背后是哥特建筑,而不是雕栏画栋,在中国古代,这不是政治家的形象。说回官员,官员可以是一郡太守也可以是一县县令,可以是正襟危坐也可以是伏案工作,他们只是为朝廷社稷长治久安而努力的有高低之分的一类人群,这些人可以洒脱如欧阳修也可以知明如王守仁,所以我说为什么文人适合当官,因为官员虽然服务于政治,但仍然有自己的生活和乐趣。
那么为什么文人必须当官?前文我已经说过,当官必须得是文人或者是思想品德高尚的人,从能力上讲后者的政治能力远不如前者。文人占据了社会中有知识的阶层,而国家的兴衰又大多与这个群体的有无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知识的人再多国家也不一定会兴盛,除了知识之外还缺少一种重要的东西,就是权力。有能力又有权力的人多了,那么王朝兴盛可记日而至,相反有能力的人不求权力或者摒弃、蔑视权力,那么不仅其本身的存在会减少,对国家也没有积极意义。因此我们得出一个事实,国家要求长治久安,那么执政者或者是权力者必须有治国的能力和足够的知识,除去皇室和皇帝亲属以及开国功臣之外,剩下的座位留给谁?留给文人。如果文人不坐,就是视国家兴亡为儿戏。好在儒家经典中往往提倡文人坐下,因此这个位置总有文人占据。
文人当了官对自己就是一种好事,忙时伏案工作忧国忧民,闲时写写文章啜饮美酒,古代文人自己心里明白。但,当了官以后,作为官员的责任便接踵而至。文人当官是必须也是必然,但从这里开始,历史和命运的齿轮才开始运转或者崩坏,但这都是后续,和我说的无关。
看历史上有名气的文人,都或多或少有一颗处庙堂之高的心。诸葛亮身处乱世,乱世无官,但他不做草民农夫,跟随刘备游走三国;苏轼家境良好,爹会说弟会作,理所当然的为官;柳永撰写诗词时而寻欢嫖娼,这倒因为他科举失败;诗仙李白游山玩水放荡不羁,但他是御用文人,当官属于上文提及受到赏识的那种;诗圣杜甫尽管风云乱世为官不顺,仍然忧国忧民为国担忧;我比较欣赏的王安石作为文人自己投身于政治大业,不随波逐流而逆水行舟,即使是他的对头司马光也是我很欣赏的人,作为文人也热衷政治,虽然道路不对,等等等等数不胜数。那么那些毫无为官欲望远离尘嚣自甘做废物的人,不过化作历史的渣滓沉淀在时间的长河水底而已。你说陶渊明?陶渊明是官场不顺才成为的魏晋风流典型代表(魏晋风流说白了也是颓废风气)你说范仲淹?范仲淹虽然不懂政治,但也算得上政治家。你说王昌龄?王昌龄是贬官。你说王维?他可是进士。哪怕范成大谢灵运等等等都有过做官经历,文人自己都知道自己应该当官,又有什么不当官的理由?
说到底,文人还是得当官。这是我始终坚信的东西,但不表示我要把它强调的很死板,有些文人不做官却仍然为人铭记,这类人我表示十分敬佩,但不提倡,比如孟浩然等。
总结起来就是,文人有从政的能力和义务,政界或许昏暗无光,或许透彻明亮,或许是刀山火海,或者是世外桃源,这都是文人虽然可以逃离但是不能拒绝的居所,杜甫曾经感叹自己年老贫困,房屋漏雨,杜甫心中也许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时候的杜甫,其实就是在期待一个明亮的官场吧。
作者:丛一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