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举派吧 关注:173贴子:1,367

回复:不论噶玛巴的转世会住世多久,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没有善心,却想成为佛教徒,是种邪见。——大宝法王噶玛巴《三主要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2楼2016-03-14 22:12
回复
    重视经典予我们的忠告是有益的。若我们看待无明、染污是空性,智慧与美善也是空性,那么我们可能发展出一种态度,认为任何事都是空的,我们可能为所欲为而不以为意,因为一切是空。佛陀拒斥此种态度而给予严重警告,如果把空性了解为行事可以漫不经心、不负责任,这种见地是邪见。——广定大司徒仁波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3楼2016-03-14 22:17
    回复
      人生的旅程,不会永远是平坦宽畅、风和日丽,作为善恶业力相杂的人,不可能不遇到一些逆境违缘。现实生活中,许多令人后悔之事的发生,都是因为缺乏安忍的缘故。因此,安忍的智慧对我们来讲,显得尤为重要。——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4楼2016-03-14 22:52
      回复
        我们的前世真有出息!他挣来了我们的人身。可是今生的我们,千万千万不要把未来推到悬崖上! ——密勒日巴尊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5楼2016-03-15 22:03
        回复
          学佛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奇怪的人。其实真正的佛教徒是什麼?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一个人,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懂得透过佛法降伏自心,慢慢的消除傲慢、嗔心等烦恼之后,成为家中最好的那个人,最好的亲人。——大宝法王噶玛巴《胜道宝鬘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6楼2016-03-15 22:06
          回复
            慈悲并非是无时无刻都笑脸迎人、故做平静,例如,有人要打你巴掌时,真正的慈悲是阻止他们这么做,而不是任由他们打你,因为这是会造下恶业的。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平衡,我们保持心胸开放、乐于给人方便与支持,然而同时又得设下某种极限或界线,清楚表明你能帮什么,不能帮什么——竹庆本乐仁波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7楼2016-03-15 22:14
            回复
              我们应着眼于别人的优秀品质,而不是他们的缺点。关注他人正面的品质将激励我们生起更多的爱和慈悲。我们应当如蜜蜂一般从花中只采蜜而舍弃其余部分。——大宝法王噶玛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9楼2016-03-16 14:03
              回复
                无论再忙,都要有正念和正知。就像有人掉进大海,要告诉自己我会游泳,然后努力朝岸上游去。有了正知正念帮忙,你就会像在上空俯看这一切,就像个游戏,你就会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大宝法王噶玛巴《生活中的佛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0楼2016-03-17 22:02
                回复
                  有些人认为「贫困」就是没吃没穿,无法如同富人一样做布施,会说「我做不到」,而因此对布施失去信心,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只要带着信心和勇气,对值得供养的殊胜对境,即使只是一个小东西,也会得到很大果报。--大宝法王噶玛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1楼2016-03-18 11:36
                  回复
                    任何功德善业不回向,就可能被几种因素所破坏,举例来说:第一个是嗔恨:譬如对特殊对境生起憎恨之心,例如对圣者菩萨生起瞋心,善业就被破坏,或千劫积聚的福德,都可能被一个嗔恨之心所摧毁,因此要记得回向。——大宝法王噶玛巴《布施,看来是给予,其实是受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2楼2016-03-18 19:31
                    回复
                      【纪念十六世大宝法王】无始以来,我们的痛苦即是在轮回中打转。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中,心的变化多端(游戏一般)。但如要找心的本质,则不能指出它的颜色、形状、位置或其意识。心的本质超越所有的物性。心之本性如此,故在静坐修习中不要幻想未来,也不要追忆过去,要留在现在之清晰状态。——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让炯日佩多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3楼2016-03-18 19:45
                      回复
                        只是修行自我追寻的人,是很难觅得快乐的。因此,只为了他人的福祉而努力是必要的。当为了他人而修行,你能免于自私自利,且自己的利益会自动地达成。请牢记于心!——莲师开示《空行法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4楼2016-03-19 12:11
                        回复
                          “我的东西给人家用了我自己怎么办? 这是饿鬼道的逻辑! 这东西我用了别人怎么办? 这是菩萨的规矩!” 一一寂天菩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6楼2016-03-21 22:30
                          回复
                            “勇进无同忍,勿使忿势行,终得不还位,佛证可除嗔。”是说,要在不放逸中,修持安忍,不要给嗔心任何机会。藏文“勇进”,是指苦行,没有比对嗔恨修安忍更大的苦行,忍辱是最殊胜的苦行。就像赛车,你的安忍速度要比嗔心更快;就像游戏,你要能很善巧地控制嗔心。——大宝法王噶玛巴《龙树亲友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7楼2016-03-24 21:42
                            回复
                              一个人如果对现世的一切贪爱甚大,他虽号称学佛,其实只是口头上的学佛而已。学佛的人如果意在享受,对自己的各种功德都感到骄傲,他对古德们的功德就会退失信心,因此也就得不到加持。——噶举祖师密勒日巴尊者《密勒日巴道歌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8楼2016-03-25 18: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