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举派吧 关注:173贴子:1,367

回复:不论噶玛巴的转世会住世多久,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懈怠散乱的人,偶尔有学佛的念头,可是太懒惰了,常常会说:“今天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明天再修吧!”到了明天,又说:“最近工作很忙,过几天再说吧!”原本今天下定决心修行,但明天又因为贪嗔痴的习气要去聚餐、逛街或心情不好,一天拖过一天,最后一事无成。——上师嘎玛仁波切《大圆满前行》开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0楼2016-04-05 22:44
回复
    当你想行动或说话时,首先检查你的心,然后,坚定地如法行动。当你觉得心中有贪欲或嗔恨时,就不要行动或说话,就像木头一般如如不动。——寂天菩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1楼2016-04-05 22:48
    回复
      寂天菩萨说:“在念头与念头之间,那里就有佛。”然而我们不相信就这么简单,我们到处去寻找佛,我们要找那发光的、伟大的、灿烂的佛。我们不知道,因为佛离我们太近了,所以我们根本看不到他,就像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一样。——宗萨钦哲仁波切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3楼2016-04-06 21:08
      回复
        特别在现代,人心被烦恼严重缠缚,连利益自己都做不到,何况发心利益广大的有情众生呢?所以,我们必须慢慢练习,让自己要利益众生的决心,从粗浅的概念变成真实的感受,再逐渐变成习惯,最后,不用刻意造作,菩提心也能时时自然流露。——上师嘎玛仁波切《大圆满前行》开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4楼2016-04-06 21:48
        回复
          能调伏、对治自心的贪嗔痴等烦恼,就称为“法”。所以,我们经常要反观自心有没有以正法调伏,烦恼是否减少。如果连自己都没办法约束,如何利益天下众生呢?学佛做人没有往内自省,学的越久,会变得越麻木不仁。这就是所谓的“佛油条”或“佛油子”。——上师嘎玛仁波切《大圆满前行》开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5楼2016-04-06 21:54
          回复
            悲心是最殊胜的护法。其实,一切负面的力量或魔扰皆是自心之投射。你若执着一切现象(万法)之本质为实有,而对显相生起嗔心,嗔心所生的负面力量就能真的危害你。你若怀有真正的慈悲,那么一切魔害、邪术以及种种的负面力量便无法伤害你,今生乃至来世都会受到保护。——咏给明就仁波切《明心之旅》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6楼2016-04-06 22:30
            回复
              佛子必须具有无所畏惧的精神,为什么称佛子为“菩萨”?“菩萨”即梵文“菩提萨埵”,意思是“极具勇气的觉悟者”。因此转恶缘为道用并不是胆怯懦弱之举,修学佛法也必须具足菩萨的勇气,才能获得加持与悉地,进而成就佛果。无论遇到好的或坏的境况,都会通过真实的空性见地转化而增长他的福德与智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7楼2016-04-06 22:37
              回复
                如果你善待他人而期待有所回报,或希望人们仰慕你是一个菩萨,这就是一个错误。这种态度与菩萨的真正发心之间有天壤之别。你不但不应该期待任何回报,当人们忘恩负义时,你也不应该感到丝毫的困扰。——顶果钦哲仁波切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0楼2016-04-07 21:58
                回复
                  当烦恼降临时,总希望当前这个烦恼尽快过去,于是咬紧牙关,费尽心机,遍托人情,总算圆满解决;谁知还没安稳两天,又一个烦恼临门,一番折腾后刚喘口气,新的烦恼又来了。只要还在轮回中,不要奢求不再有烦恼。认识到了,就是开智慧;想开了,就会无所求;做到了,就是修行人;游戏烦恼,就会得自在。——扎西活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1楼2016-04-08 00:13
                  回复
                    不管是什么人,若能知恩报恩、深信因果,不仅世人会恭敬他、帮助他,具有神通的护法天尊,也能完全了知他的心,饶益他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来到人间,每个人都有天神保护,只不过自己不知道而已。中阴法门等密法中讲过:“人的身上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神,如肩神、白护神、黑护神……”。——索达吉堪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2楼2016-04-08 00:19
                    回复
                      尽可能的以饶益其他有情之思、菩提心的动机,来度过一天当中的其余时间。无论你为中心或公司、工厂而工作,尽可能的怀着饶益他人之思、菩提心的动机去做。这样一来,你的生命毫不浪费。如果你怀着菩提心的动机而工作、睡觉、做每件事,无论你做什么,全都变成法行。——梭巴仁波切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3楼2016-04-08 00:21
                      回复
                        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若以正念索,紧拴心狂象,怖畏尽消除,福善悉获至。——寂天菩萨《入菩萨行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4楼2016-04-08 23:24
                        回复
                          萨迦班智达曾:“浊世修行人,头大尾细如蝌蚪。”形容浊世中的修行人,如蝌蚪一般,修行只有开头,到结尾却越来越松懈,甚至如蝌蚪的尾巴一样,细到几乎看不见了。若能坚持克服困难,为了利益众生精进修持,就是“为法安忍”。只有具备强大的安忍心,精进的力量才会产生出来,这需要定力,脑袋一热来修行,很简单;但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才真正谈得上修行。看一个佛弟子修行的程度,可以从是不是能够坚持修法,能够“为法安忍”之中看出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5楼2016-04-08 23:28
                          回复
                            若是我们修心修得好的话,不管因缘是善、是恶,都能将它转成菩提的助道,并且行者也能具备胆量和气魄,知道不管是任何善恶的境界、各种的快乐或痛苦生起,都是可以转化的,因此当恶缘升起的时候,他同样能够感觉到欢喜。——大宝法王噶玛巴《修心七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6楼2016-04-08 23:35
                            回复
                              用轻盈明亮的心,也就是愿意对事情一笑置之或是自嘲的态度来面对问题,通常会比较有用。否则,如果我们太过抑郁,可能在有机会做些什么来改善情况之前,就已经心脏病发作了!我们其实可以幽默一些,对于避免觉得自己被困境卡住,或是觉得无法招架,幽默感会非常有帮助。——大宝法王噶玛巴《崇高之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7楼2016-04-08 2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