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东列腊吧 关注:139贴子:17,498
  • 4回复贴,共1

只要有超级科技,就会有超级能源(转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唯迷汤唯


IP属地:上海1楼2015-09-25 08:21回复
     那么,最大的悖论来了:关键性问题一一资源。输出工业化,势必造成大批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提高他们的资源消耗,让资源末日提前到来。既然中国输出工业化就是为了换取资源,那么让资源危机提前到来有何好处呢?
      绕不过去的事实是:人类现在利用旧能源的前景并不美妙,现有的矿石能源,不管是煤炭、石油还是铀矿,都将在一两代人内枯竭。同时将枯竭的还有高品位矿产。
      这个问题的解决,要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来说。
      从短期看,其实工业化本身就隐含着资源的增加因素,现在世界的资源储量,是建立在第三世界国家没有工业化,实际上处于经济殖民地状态这个前提下的。没有工业化的国家,必然没法对国土进行详细勘探,老百姓里根本没几个知道什么叫石英,什么叫玄武岩,千秋万代地从矿脉上面走过也不知道这东西的用处。外国公司勘探得再好也是埋着头走一条线,好多重要矿藏,只要勘探成本稍微高一点就被略过了。
      另外,经济殖民地国家,中央政府财政能力弱,管不好治安,往往勘探队也没法下乡扎根,只能沿着主要交通线走马观花就算,偏远一点的地方也就是在飞机和卫星上看看。发现价值高的富矿,还可能下去叫伪政府控制一下,小矿脉、贫矿往往就直接放弃,还不够请雇佣兵的呢。


    IP属地:上海2楼2015-09-25 08:23
    回复
      这两个原因决定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国土勘探水平比较低。比如说,沙特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但国土勘探率都不足一半,非洲除了南非和赞比亚等几个国家之外,大部分国家对基岩露头的地区“即没有近代土壤覆盖的地区”都没有普查过矿产,更不要说土壤覆盖的地区了。所以,只要各个国家能够实现工业化,平定本国割据势力,矿产资源储量会在短期内有一个激增过程,我们中国就是好榜样。
        新中国成立前,各路帝国主义在中国折腾几十年,尤其是日本占了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跑过来跑过去地找矿,结果也没找到多少。大家都知道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是为了打瘫美国太平洋舰队,打瘫太平洋舰队的目的是为了占领东南亚,占领东南菔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油田!日本当时的石油供应已经不够军队再打一年半的了,在一年半之内根本不可能剿灭八路军,不招惹美国也是个死,不如拼上最后一箱油赌一把,就算死也不至于最后落到个石油用尽被土八路干死。可现在翻开地图一看,什么华北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就不去说它,就连中国1959年开始出油的大庆油田也在日本牢固控制的区域内!
        1959年开发的大庆油田,到了1964年已经年产500万吨,超过“二战”时日本军队和工业需求的总和。到了1976年,大庆油田一家的年产量已经达到5000万吨,中国其他油田的原油年产量3700万吨,大部分产地也在“二战”期间的日占区。日本在中国盘踞了十几年,就在大庆旁边建立了731部队,附近要兵营有兵营,要铁路有铁路。如果能够在“二战”前开发其中1/10的产量,也犯不上去挑衅美国,吃两颗原子弹。日本没能在中国找到油田的原因,和现在的欧美矿业公司在非洲、拉美找不到更多资源的原因基本一致,无法用工业化动员本土居民找矿,也无法保障拉网式找矿所需的治安条件。
        新中国有两次探矿成果高潮,一次是大跃进时期,一次是80年代初期。从时间上看,第一次是初步工业化的探矿队伍和全民动员相结合的结果,第二次是中国工业体系建设完成后,足够数量的正规探矿队伍和社会资金结合的结果。
        中国领土面积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现在产能占世界一半,资源自给率还能保持在60%以上,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拥有了工业化的探矿体系,还能保证边疆地区的社会秩序,可以充分斤发本土资源,做到帝国主义做不到的事情。仅从金矿的例子也可以看出来,帝国主义秩序下,殖民地探矿水平到底和工业化的自主开发有多么巨大的差距。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贵金属不足的国家,所以几千年间,铜币一直是最主要的交易货币,金银只是辅助。直到明清年间,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才改成银铜并用的货币模式。然后几百年攒的银子,当了一个世纪的经济殖民地又都流走了,只能改用纸币。几乎没听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像在南非、拉美那样到中国开矿,大规模掠夺金银。帝国主义在中国也没找到像样的金矿。1949年的时候,中国每年产金4吨,还不到国民党带到台湾的黄金的1/30。
        可是,经过工业化建设,61年之后的2010年,中国黄金产量每年340吨,连续4年蝉联世界第一。自从20世纪初布尔战争结东后,南非第一次失去了黄


      IP属地:上海3楼2015-09-25 08:24
      回复
         一旦能源问题解决,地球上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当工业材料的物质了。因为在近乎为零的能源价格下,地壳中的铁,铝、钛可以随意提取,有机化工完全可以直接用二氧化碳和水当原料,替代原来的石油。在我们可想象的范围内,再没有什么能阻止工业经济指数性增长。也就是说,聚变发电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能源问题,完全可能让工业彻底摆脱资源的限制,给人类带来划时代的突破。
          但是,就像人类在使用热兵器(枪炮〉500年后才开始制造热机(蒸汽机)一样,尽管人类已经制造出了氢弹,但是从氢弹到可控的核聚变发电站,还有很长的技术历程要走。
          就目前而言,上亿度的聚变反应炉高温无法用任何己知材料包裹,现在各主要大国都建造了一些被称为“托克马克”的装置,靠高能磁场把氢同位素束缚在一个无形的空间里,让核反应在这个空间内持续进行。现在这样的设备已经能够让反应时间持续到毫秒级了。目前正在法国建造的国际核聚变试验装置II预计将能够形成稳定的反应。
          但这样的高能磁场,用永磁体的话,耗尽目前所有磁铁也没法做一次反应堆实验。唯有用电磁铁才能解决问题。电磁铁要实现超强磁场就必须有超强电流,在已知任何导体中通过这种强度的电流,本身就要耗费天量的能量和设备投资。所以现在的实验堆在能量上基本都是负的,即投入的能源根本偿不了输出能源。
          从目前的技术前景来看,唯有靠超导体能解决这个问题。但超导体的应用和进一步常温化,本身就是另一个和核聚变不相上下的超级技术,目前看来还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案来绕过这个技术障碍。
          目前考虑的另一种解决模式是用高能激光来激发核聚变,减少核聚变反应的规模,同时增加核聚变的爆发频率。但高能激光的开发和控制,也是另一个重大科学命题。现在美国投入几十亿的那个人工太阳实验室,仅仅是一个开始。
          之所以核聚变电站开发如此困难,是因为核聚变所需的条件太高,高到过去几十亿年地球上都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高温高压条件。否则凭海水里这么多的重水,若是反应条件低的话,地球早就自爆了。人类要从工作温度摄氏几百度的蒸汽机发展到工作温度摄氏上千度的内燃机都花了几十年,现在一步要跨到几亿度的高温,自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激光和超导只是核聚变的两个重要技术难点,实际上还有数百项技术需要开发,才可能最终实现聚变发电。
          为了降低核聚变难度,有些科学家开始在原料上动脑筋。月球表面有100多万吨气是过去几十亿年太阳风和月面土壤互相作用的结杲,全部分布于月面几米的松散土壤中,用推土机甚至铲子就可以把这些土壤挖出来,提取也很容易。
          按照目前已知的物理学来看,氦比重水更适合用于聚变反应堆,反应要求和防护水平要求都比较低。每100吨,或者说50x50公里的月面土壤所提取的氦-3聚变,产生的能量就足够全世界使用一年,提炼过程中的副产品还可以用来建设庞大的月球基地。月球表面枳为3800万平方公里,比非洲还大。从这个角度说,如果能够实现月球采矿,能源乃至整个工业的资源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IP属地:上海5楼2015-09-25 08:25
        回复
          工业到了核心部分,不分军民,其实就是那么几条,更多的能源模式。更高的能源利用率、强度更高的材料、更小的加工误差和更快的信息处理——传输速度。地球物质就那么多种,不管具体目的是什么,高效率地利用模式到最后必然都会会合到几种关键技术上,这也是工业存在核心产业的原因。
            所以,精密机械、信息处理、材料、能源这几个行业,被军事压力促进之后,同样可以提升民用科技的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冷战带来几十年的繁荣和快速增长,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我们是通过冷战来理解到这个规律的,但作为事后诸葛亮,我们没必要再发动一场冷战来刺激经济发展。既然输出工业化的发展模式能够把足够的资源和投资集中到中国手里,中国完全可以主动地进行长远科技规划。参考核心工业的门类,考虑到核聚变、星际采矿、实用化中子快堆等几个绕不过的目标,选择研发方向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没有人愿意做沉船上的耗子,但只有我们有能力建造一条更大更坚固的船。在未来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下,一般性的工业,如日用品生产、轿车制造,这类消费品产业应该哪里卖就在哪里造,分布在东非、西非、南迪这类人口密集地区,让每个地区的人都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制造工业品。
            但对于核心产业,如航天、生物工程、客机制造、精细化工,洲际交通网、洲际电网等行业,产品复杂、产业链长,服务对象是全球用户或者全球的一般工业,就必须通过国际协作来解决问题。
            中国的80后、90后、00后,尽管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群体,在这样一个未来里也不必担心就业,不必担心缺乏技术性职位。他们可以在一个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的产业链里找到不断上升的位置,也许是到第三世界当教师、当教官、当顾问,培养起当地新出现的工业化人口一起开发新的城市、新的农场;也许是建造月球基地,建造从月球到地球转运氦的太空城;也许时刻准备出征消灭进入地球轨道的危险小行星,现在表面上教育“过剩”压力也就自然变成了动力。
            从阿波罗登月、“和平号”空间站等实例看来,整个世界其实在冷战后期已经到了科技爆炸、全面突破的门槛上,只是因为美国金融资本和它们供养的劣质快餐文化统治世界才使人类丧失了踏过这道门的机会。踹开这道门,或许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重要的事。
            中国输出工业化,从中短期的效杲来看是解决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边界问题,同时向全世界普及工业化社会;从长期战略上看,则是动员起一个60亿人口的工业社会,集中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社会的剩余资源,把这道被金融资本关上的门撞开,再把高技术和民用经济充分结合,形成基础科技长期开发的良性循环。这才是21世纪中国的最主要任务。节选自: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


          IP属地:上海7楼2015-09-25 08: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