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元交流吧 关注:566贴子:2,676

回复:土元(土鳖虫)养殖技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饲养管理。主要是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卵块孵化。
①选卵块:好的卵块外壳是鲜艳的棕色,富有光泽,内部有双重排列的白色小米一样的受精卵。
②孵化,把卵块和20%温度的饲养土以1∶1的比例拌匀后,放置在25—30℃的地方。每天翻动一次,40天可出齐幼虫。
③分离卵壳及幼虫:为防止容器内产生寄生虫,必须分离卵块外壳及幼虫。其方法是:用4毫米的筛子将饲养土与幼虫一起筛下,卵壳就自然浮于筛上,分离即完成。
2、幼虫饲养。
①把幼虫投放到预先准备好的带有饲养土的容器中,让它安静的休息5—7天,然后每天傍晚将一些精饲料均匀地撒在饲养土表面。15天之后,可适当搭配一些树叶、瓜果、蔬菜等粗饲料,数量以吃饱而不剩下为好。
③分池:在适宜的环境中,幼虫生长很快,须及时分池。分池前要在饲养容器中铺3厘米的饲养土,再从原容器中取50%的虫(含土)放入备好的容器中。
3、产卵虫管理。产卵虫每平方米可喂养4000只左右,饲料中要适当加入一些含蛋白质的青饲料,15-20天筛一次卵块。筛取卵块时,先用8毫米筛子将虫与土分开,再用4毫米的筛子将土与卵分开。筛时动作要轻缓,尽量避免碰伤虫体。
4、卵块保存。若筛出的卵块不需要孵化,就必须妥善保管。其方法是:在容器底铺2厘米厚的干燥泥土,把卵块放入,上盖3厘米厚的干燥土。这样卵块可存放—年之久,当需要时,仍能进行孵化。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5-11-27 16:58
回复
    养殖土元要掌握好八大技术关键:
    土元养殖虽然很简单,但在实际养殖中不能太粗心,凡是有生命的动物,一旦注意不到都会出现死亡,不过相比较而言有轻有重,养殖土元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建好饲养池:首先要选好房屋,室内要保暖性能好,通风性能好,考虑到冬天加温设施。建池要根据房屋面积灵活运用,一般情况下必期留足1米宽的走道以便管理,池子的宽度以一米为好,若两面管理,可建2米宽的池子。底层池高50厘米,上边每层40-45厘米高,层数可根据房屋的高度来定。池边要加防逃措施,贴玻璃条或塑料条都可以,室内要防止天敌和雨水的侵入。
    第二、选好饲养土:对于饲养土的要求就是疏松、保湿、保温性能好,一般最好用原木锯沫配以30%的较松软无粘性的腐叶土为好,不能有农药化肥污染,要用孔径3毫米的筛子筛成细土, 土的湿度掌握在一攥成团,放手就散。
    第三、卵块的孵化:卵块的质量以子粒饱满,色泽褐红无杂质为优。正常的卵壳有6-16粒籽,孵化时把卵和土以1:1的比例(体积)拌匀后放入盆中,厚度为12-15匣米,温度保持在27度-30度,土的湿度保持在15%左右,每天早晚各翻一次,调节干湿度及卵鞘透气性。室内空间湿度保持在75一80%,45天左右可出齐,切记不可直接往卵块内喷水。
    第四、饲养管理:孵出若虫后用孔径4毫米的筛子将若虫筛出,然后放到塑料盆中,4-5天后即可喂食,若虫以精料为主,可用煮熟的鸡蛋黄和开水烫热的麦麸拌在一起饲喂,也可用饼干或面包沫拌以少量青料(最好是甜味)喂养,每晚喂一次,最好用食盘喂养,不能有剩余饲料,在产卵期要注意精、粗、青饲料的合理搭配。
    第五、及时分池:土元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很快,每蜕一次皮,体积重量都要增加一倍左右。如不及时分池会影响它的生长,密度过大时土元会往四壁上爬,用手击土表层,会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此时就应进行分池了。
    第六、适时拣雄虫:雄虫比雌虫要早成熟一个月,而此时母虫还不成熟,不能交配,会影响母虫的正常生长。发现有羽化成的雄虫要及时拣出,拣出后用开水烫死,将翅子摘掉,然后用淡盐水稍煮一下,空净水份,然后放入冰箱,可做成味美的食品。这样比拣羽化前的雄虫效益要高。拣1月后可让其自行交配,一只雄虫能交配10多只母虫,雄虫交配后20多天即可死亡,在死之前还可以拣出来把它制成食品,这样,雄虫就会利用起来了。
    第七、卵块的筛取:雌虫交配一周后开始产卵。产出的卵拖在尾部约2天左右自动脱落于土中。取卵时首先用8毫米筛子把成虫筛出,再用4毫米筛子将卵块筛出,筛卵的时间15-20天为宜。
    第八、干品的加工:把不再产卵的老化成虫用8毫米的筛子筛出后,用开水烫死,再用清水淘洗干净,晒干后就能销售入药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5-11-27 17:00
    回复
      土元的养殖与管理
      土元,药用名称苏土元,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一、生活习性 成虫和若虫均喜生活在阴暗、潮湿、腐殖质丰富、 稍偏碱性的疏松土壤中,白天进入浅土,夜晚(或阴雨天)出来四处活动、觅食或交配; 成虫有吃卵的习性,且饥饿时还互相残杀;立冬前后,气温下降,开始冬眠,蛰居在向阳避风、距离地面5厘米深的土中越冬,翌年惊蛰后出土觅食。
      二、繁殖 土元是卵生动物,雌虫交配后约7天便开始产卵,1.5年~2年完成一个完整的世代。每年6月~9月为产卵盛期,每隔15天取1次卵(过6 目筛),在30℃~32℃、饲养土湿度20%时,约40天~60天全部孵出,若虫生长到6 龄时,按雌、雄虫比3∶1,去掉多余雄虫,同时将仔、母土元分池饲养(过2目筛 )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5-11-30 13:21
      回复
        墨威土元友情提示:全国很多地方骤然降温,各位墨威旗下养殖户须知将土层厚度增加不低于10公分,温度控制不低于25,土层易干,注意勤喷水,顶部铺盖不低于40公分稻草,以便土元正常饮食和生长。如果涉及到煤炭加温,注意通风透气。以人不适为准,人若感到不适,土元则不适。各位墨威土元养殖户悉知以上内容!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5-11-30 13:25
        回复
          人工饲养地鳖虫三要素
          1.饲养土的配制与湿度 饲养土配制得好坏和湿度直接影响到地鳖虫的生长发育。经多年的反复试验与摸索,人工饲养地鳖虫的饲养土,理想配比为:锯木屑40%、泥土50%,另加10%的草木灰或焦泥灰。要求锯木屑、泥土、草木灰用筛筛一下,去掉残渣后,把细土晒干,然后将以上三种原料混合在一起,加水发酵1周后再用。饲养土的湿度为20%左右(以手捏成团,松手散开为准)。
          2.饲料的搭配与投喂 精饲料以麸皮、米糠、玉米粉和鸡用混合饲料为主,青饲料有各种蔬菜、瓜果、水果皮等,喂料相互调节、互相搭配。地鳖虫投喂应在傍晚前后,每天1次,掌握以每天吃完为度,第2天早上要全面检查,把没有吃完的精饲料全部清除,以免腐烂变质影响饲养土的卫生。初养地鳖虫者,可把精饲料放在饲料板(薄木板、塑料纸板)上,青饲料可直接放在饲养土上。
          3.饲养管理 一般采用卵鞘孵化盆,幼虫坑、中虫坑、成虫坑,这样分盆坑饲养适合地鳖虫的采食与生长,成活率高,又便于管理与采集,是一套理想的管理方法。在夏秋季节,空气干燥,坑盆内饲养土中的水分易蒸发,这时可以多喂些青饲料,并且经常洒水保湿,也可以增放一些略潮的饲养土;多雨季节,饲养土则宜略干一些。为了保证饲养土的清洁卫生和地鳖虫的生长发育,可以每隔半个月左右,清理表面饲养土2厘米,再加点配制好的饲养土进行饲养。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5-11-30 13:29
          回复
            土元养殖新技术
            合理利用空间建饲养池:为了利用有限的空间,应把平面池养改进为立体池养。中间60cm宽做为人行道,两边用砖水泥板结构砌池,每层高40-45cm,池深20-25cm,边上粘贴玻璃条(光滑防逃)各8层高,每间房可养殖面积由原来不足2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120平方米。 根据习性配制饲养土:土元喜欢在松软潮湿的土壤下生活,配制料土最好是用无气味的杨、柳、桐树锯沫70%,菜田里(或老墙土)含腐殖质较多的肥沃土壤28%,草木灰或牛粪2%。混合过4号筛,用水喷湿堆积发酵10天后使用,时间越长越好,用时喷0.2%的盐水,湿度以手抓成团,落下能散,放入池内厚度为15cm。 把握好放养密度:在不同龄期,要掌握好适宜的密度,如放养密度太大,生长发育不齐,太小易造成料土板结。最佳密度为幼虫20万只/平方米,绿豆大时12万只/平方米,蚕豆大时2.5-3万只/平方米,成虫不超过1万只/平方米,产卵虫最多0.4万只/平方米。 喂料营养要全面:土元为杂食性昆虫,取食特点中喜食新鲜的食物,最喜吃麸皮、米糠,其次为玉米面、碎杂粮、花生饼、豆粕、杂鱼、肉及各种青草菜叶、瓜果皮、鸡、牛粪等粗料。如用青草等饲料单喂生长慢,全价料可用72%麦麸、玉米面20%、豆饼5%、动物性饲料3%(熟喂)。喂时要用开水烫,另加30%-40%青菜或瓜果类。用全价饲料饲养5-6个月,个体可长成成虫。 适时喂料:土元为昼伏夜出性昆虫,每天傍晚2个小时后开始活动,每天给料要黄昏时投喂完,精料当天吃完,青料稍余,第二清除,料板3天清理一次,余料不要倒入池内以防产生螨虫。 控制温湿度:各龄期土元湿度差别不大,若虫期稍干些好,但不能低于40%,成虫期稍湿些好,但不能高于90%。湿度是土元生长的重要条件,零下2℃-10℃会被冻僵,45℃以上开始死亡,防暑或增湿可以在表面喷水,但不能过湿,湿度高时应注意通风。冬季应适当增加料土厚度,饲养室中间生一火炉,但必须把烟排出室外,单间立体养殖温度可达30℃左右,土元生长正常,产量与夏季相同。 适时筛虫:在温度适宜、饲料充足时,土元5个半月个体长成,应及时筛出,制干出售。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5-11-30 13:29
            回复
              饲养管理
              (1)密度 地鳖虫在泥土中喜集合,所以饲养密度可较高。饲养密度可随虫龄增长来调整,每平方尺面积的极限鲜虫可达2斤。地鳖虫有吃卵的习性,故种虫密度不能过高(表1)。群体饲养地鳖虫,在一般饲养水平下,同期孵化的若虫一直饲养到成虫阶段,其发育进程会有1~4龄之差。为了促使平衡发育,待饲养密度接近一定数量时,应进行分档。1~6龄虫可按饲养密度范围进行分档。7~8龄雌若虫9~10龄雌若虫。饲养坑内以黑暗为主,但要有通气的孔隙,以免闷死。所有坑门绿纯正布上用暗黑色纸封掉,封时左上角和右下角甸留下一平方寸地作为通气孔。大热天,温度在38℃以上时,把封纸去掉,甚至把门敲开,并加厚泥坑或减少密度,进行降温,确保安全。有人用黑暗坑和透明坑作对比,在同等条件下饲养100天,黑暗坑比透明坑增产21%。
              (2)管理
              ①卵鞘缸(钵)是专门孵化卵鞘用的。5~8月中旬的卵鞘当年能房,每月应设一个缸(钵)。5月份的卵鞘可以连同上年8月下旬以后的卵鞘混放一起。卵鞘孵化日期自40~60天不等。5月份的卵鞘至7月底可全部出房。这时把幼虫筛出,筛时先用2号筛筛出卵壳,再用3号筛筛了幼虫,点数以后原地再养到全部蜕完第一次皮以后,移入饲养坑中饲养。6~8月的卵鞘也分别如此处理。
              ②饲养坑的大小以3平方尺寸宜。从孵化缸内移入2龄以上的幼虫,一直饲养到个别雄虫出现翅膀时,进行剔雄养雌,如果培养母虫,就不要剔雄,用1号筛筛出若虫另放一坑,为母虫坑,听攒其出翅交配。筛下比较小的虫留着再养再筛。母虫坑的坑泥应该比较湿些。湿的程度以筛时不会结团为标准。要特别注意的是母虫的饲料,因为卵鞘内部需要水分特多,除泥土较湿外,还应从多汁饲料方面着手补给,万一多汁饲料不够,也要用精料拌水去喂。否则,水分不足,母虫就要吃卵,有时食卵会超过半数以上,这是极大的损失。母虫坑内母虫产卵后每5天筛一次,筛出卵鞘、卵壳。卵壳占卵鞘10%以下时,说明管理适当,超过10%时就是水分不足。只要掌握好吃卵比例,那么筛卵日期的间隔问题就是一个月筛一次也完全可以。
              (3)饲料
              ①粮食、油料加工后的副产品,如麸皮、米糠、菜籽饼粉、棉仁饼粉、豆腐渣等。
              ②废弃的各种瓜皮和菜叶,尤其是花、茎、叶。
              ③甘薯、芋艿、茭白、梨、桃、柿、甘薯藤等。块根和球茎以切丝为好。
              ④无花果、蓖麻、芝麻、蚕豆等叶;紫云英(红花草子)池塘里蕴藻、浮萍,尤其大叶的竹叶蕴更要吃。⑤动物性饲料:食堂吃剩的各种下脚残渣,包括猪、牛、羊、鸡、兔、鱼等残渣泔脚步。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5-11-30 13:34
              回复
                (4)喂食 地鳖虫非常耐饥饿。在湿润的坑泥中,一个月不给食也不致饿死。平时,也不是每天要吃食,而是隔几天觅食一次,形成分批出来觅食。饲喂时要按照不同虫龄、不同季节与不同的发育阶段,灵活掌握喂食方法。1~4龄若虫,因虫体小,活动能力弱,一般不善于出土活动,多在饲养土表层内觅食,故在饲养土表面可放土,精料直接撒在上面,不变质,利于小虫觅食。1龄虫尚无食青饲料的能力,可在饲养土表面加撒一层一寸厚稻壳,将精青料撒在上面,这样可使地鳖虫出土后,穿过稻壳,虫体无泥,保持精、青青干净,以免浪费食料。在气温偏低的月份,可以隔日喂一次,在6~9月间要每日喂食,时间以早晨为好。各龄虫在蜕皮前后,食量显著减少,蜕皮期间完全停食。此期间,少喂精或不喂,待饲养土表面大量虫壳出现后再正常喂食。为了使喂食量能接近实际需要,各类型饲养面积内虫龄、虫量及发育阶段都必须掌握,每次喂食时要求精料吃光,青料有余;掌握精青搭配,以青为主的原则,并根据消耗情况增减饲喂量。这样才能拿出清理一次,再放回继续使用。尤其母虫坑要加强防范。母虫坑泥面不放稻壳,便于筛卵。薄膜放在泥土表面,主要是防螨危害。由于母虫土较湿,气温高,很容易发生甲螨,如切实做好母虫的防范工作,就闯过了饲养地鳖虫的主要难关。多喂动物动物产,能促使地鳖虫迅速生长,纯喂树叶野草,生长缓慢。除动物动物 要熟喂外,其他都可以生喂。各龄饲喂的食量搭配如表2。
                (5)卵鞘的人工孵化 人工孵化是缩短生活周期、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卵鞘拣出的好,特别是早春人工孵化比自然孵化好。一般在8月下旬以后产的卵鞘要到翌年6月中、下旬才能孵化出房,如果用人工孵化,可以提前在3月上、中旬出房。人工孵化在2月上、中旬开始,即用一只比较大的铝锅,锅内放一只钵头,头头大小较锅的直径稍小一些。钵内装孵化用泥(有细、松、潮湿感),同卵鞘拌和均匀,使每个卵鞘都有泥土湿润。锅内装水,水同钵内泥土的高度相同在锅底下放一盏有灯罩的煤油灯。灯罩顶部离锅底半寸,灯芯高低可以校正,使锅内水保持一定的温度(32~35℃)。每次调节火力要在日中气湿最高时进行,夜晚自然温度(指气温)下降时,孵化温度可以同时下降。日中自然气温上升时不会超过校正的孵化标准温度。水温必然同泥土温度相同,可以随时检查。灯罩上的烟煤应隔几天擦一次。每隔几天将钵内泥卵搅拌一次。昼夜不停火,40天左右即可孵出幼虫,60天全部能出房。铝锅盖上的胶木柄头拿掉作为通气孔之用。盖上加盖保温的小棉被一条(小棉被当中也要有一个通气孔锅盖上的小孔相通)。铝锅砌在灶内,泥砖可以保温,中途即使停温几天问题也不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5-11-30 13:34
                回复
                  (6)病害、敌害防治
                  ①绿霉病:主要发生在梅雨季节。患绿霉病的地鳖虫腹部呈暗绿色,有斑点,脚收缩,触角下垂,全身柔软,行劝呆滞,晚上不出来觅食,白天大部分爬出泥面后死亡。一旦发现病虫,就要采取练出另养、更换坑泥、降低温度、减少虫口密度等办法,能有效地防止和减轻该病的发生。如果已发生霉病的应及时用浓度为0.5%的福尔马林溶液喷洒在虫体上来菌;也可用0.25克氯霉素或金属素拌入0.5斤麦麸中喂地鳖虫,连喂2-3次,直至痊愈为止。
                  ②卵块曲霉病:卵鞘在孵化期间,由于缸(钵0内高温、高湿,曲霉菌大量繁殖,造成和若虫死亡。防治方法:a.做好消毒工作。取清洁的细沙,经曝晒消毒或蒸汽消毒后作坑泥。卵块最好隔10天收一次,先去掉杂物和早产、脱产的卵块,然后用3%漂白粉1份加石灰粉9份混合后,慢慢地撒在卵块上,消毒半小时后,用筛子筛净粉剂,将卵块与细沙拌匀;放入缸内孵化。一般60厘米直径的缸(钵)可放2斤卵块。放的厚度为4寸,上面再盖2寸厚的清洁细沙,沙上再撒上一层薄薄的漂白粉(管理操作时,要先刮去漂白粉,不能让它混入卵层)。B.保持一定的湿度。孵化期间,夏、秋季工要保持卵层和覆盖层都要保持干燥,平时在调节湿度时,卵块不能被水点浸湿,沙粒上不能见水。见有省是幼虫出房时,就应换新坑坭(3份清洁细沙加1 份腐熟干燥的细牛烘组成,湿度以手捍成团,触之能散为好),厚度2~3寸。每隔3天筛出幼虫,放入幼虫缸饲养。C.孵化期不要投喂食物。刚孵化的幼虫,吃食极微,甚至不吃,投喂的食物基本上都发生霉烂变质,加重了曲霉素的繁殖,所以这段时间内不能投喂食物。
                  ③粉螨的产生和防治:气温在26℃以上,尤其是坑泥较湿,虫口稀疏,喂料有剩余时容易 发生粉螨。粉螨的形状,初时细微如粉,不易发觉。两周后逐渐第大,体长不到1毫米,全身柔软,成弧形,有光泽,灰白色,全身生有刚毛,有足4对,其幼螨就寄生在地鳖虫的各部,使地鳖虫逐渐瘦小以致死亡,若虫被螨寄生后,能在换壳是带壳去掉,不过几天后重新感染终致死亡,时鳖虫的主要害虫。防治方法,a.将坑面剩余的饲料连同坑泥刮出0.5-1寸深。刮出的坑泥放烈日下曝晒干燥,晒透的泥加水拌和可以复用。b.更换坑泥,将地鳖虫全部筛出,换上新的坑泥,但不能用易发生螨的鸡、鸭粪作坑泥,为了消灭坑内和虫身上难免留有螨种,在更换坑泥时,用30%三氯杀螨砜或20%螨卵脂农药,以1∶400倍溶液掺拌干燥坑泥,在一立方尺坑泥中,用药4克加水3.2斤,调好后拌入坑泥至适当湿润,然后将虫放入饲养。上述农药只能杀死幼螨和卵鞘,不能杀死雌成螨,此药有效期可达40天以上。气温在35℃以上时效果理为显著在换坑泥以后经过一个半月,若发现幼螨,可在喂饲料时,将上述药液用喷雾器喷泉洒在精料上拌和至湿润(湿润程度略同坑泥)饲喂。连喂几次即可消灭。c.对腹下叮有幼螨的地鳖虫,用上面药液拌干燥坑泥更换后,然后把有幼螨叮住的地鳖虫投入饲养。气温高时,5天以后幼螨全部消失。d.诱杀粉螨。用炒熟的咸肉、骨头、鱼等香饵,在白天放在饲料板上诱螨,每隔1-2小时清除一次,连续多次效果甚好。每次用过的骨头、鱼和肉最好用开水冲泡或复炒后再用。
                  ④敌害的防治:鼠、蚁、鸡、蜘蛛、蜈蚣等都是地鳖虫的敌害。尤其是老鼠不仅要吃成虫,而且喜食卵鞘,特别在冬天更需要提防。其次蚂蚁,初出房的幼虫被一口一只拖着往外跑,并咬吃蜕壳虫和卵鞘,危害不小。防治方法:除缸坑面要盖好外,室内周围墙壁、门缝等处都要检查,及时堵塞。同时在蚂蚁出入的地方撒上氯丹粉。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5-11-30 13:36
                  回复
                    4. 采收、加工和选种
                    (1)采收、加工 为了充分发挥地鳖虫的人工饲养效果,要把雄若虫和雌成虫一样泡晒。一般只把雌成虫泡晒或8龄若虫不分雌雄一律泡晒,都是不合理的。只有密度超过限度或场地不够用时,才把8龄左右的雌若虫泡晒,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一般雄若虫足龄每斤干燥虫约3千左右;雌成虫足龄每斤干燥虫约6百左右。对比之下,显然是拣雄比较有利。采收是一年一度的应有成果,而且要达一到每年循环都有收入,就要有计划的饲养和合理的采收。雄虫除留种交尾外,别无他用,全部让其出翅是和种浪费。按照祖国古代医药书上地鳖虫雄性未出翅的药效比较好的说法,更加应该泡晒雄虫。具体方法:用1号筛筛出若虫,拣出雄虫泡晒,留养雌虫至成虫泡晒。拣出的雌虫也应该配足5%雄虫,这时已有出翅雄成虫,应尽量用来搭配。雌雄若虫的自然搭配比例是雄虫占总数的30%-50%。事实上,5%雄虫,所产卵鞘不会影响孵化,所以泡晒雄若虫是必要的。筛出7-8龄若虫,据外形特征拣虫,操作熟练以后,一人4小时可以拣出3千只左右,合干燥虫1市斤。余下的雌虫集中一个坑,继续饲养到鲜虫每斤约200只左右时,进行泡晒。筛下较小虫继续再养、再筛、再泡。后期出房幼虫当年不能完成泡晒。经越冬后养至6-7月继续处理。雌若虫是采收主要对象,它的体重以9-11龄时最高,这时鲜折干率可达38-41%;雄若虫龄时的折干率有30-33%。这时采收能得到比较好的经济效果。具体时间是8月上旬至越冬前。凡上年开始产卵母虫已经衰老的外形扁瘪虫一律泡晒掉。鲜虫经泡死后洗净晒至干燥为止,如果天气不好,就要烘干,火力不宜过猛,用50℃上下的火力慢慢烘干,即成商品(图2)。
                    (2)选种 一般应挑选操作方便的坑作为母虫坑。为了确保母虫全部受精,不拣雄而让其出翅交配。在坑内发现有翅膀雄虫后一个月,可用4号筛筛出母虫和雄虫,这时母虫臀部有的拖着卵鞘,也有臀部不拖鞘而臀部不紧闭的,同时腹下全部呈粉红色或黑灰色而有透明光泽的,拣其大而健康、比较活泼的集于一体,即为母虫坑。筛出的雄成虫也投入同坑饲养。每隔几天拣一次,至拣完为止。同时,在拣雄养雌时,留下的雌虫拣其合格的也投入本坑饲养。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15-11-30 13:37
                    回复
                      孵化土元卵块方法
                      选好相应面积大小的孵化室,如果一次孵化50公斤土元卵块需要面积6立方米空间,把卵块和饲养土搅拌一起,放到孵化室内,同进开始加温加温。加温用煤炉或电热炉,用煤炉加湿应注意用管道把煤气排出孵化室外,孵化室内温度长期保持28摄氏度~30摄氏度,不能忽高忽低,相对湿度保持为50~60%。选用直径60~80cm的塑料盒,每个塑料盒内可放置4公斤种卵,每天需翻动一次或二次,大约二十至三十天开始出小虫,一般43天出完。
                      当土元卵块通过适宜的环境孵化,约三十多天后,白色幼虫就会脱壳而出,因幼虫的爬动出现饲养土下沉,卵块上浮,或用于翻开有很多白色小幼虫时,可以将幼虫筛出,方法是用4毫米孔的筛子将卵块和幼虫分开,然后再在土元卵块中加通过预热的饲养土拌好,比例为1∶1,切勿再用过细的筛子筛幼虫,这样会降低幼虫的成活率。
                      筛出的小虫可直接放进饲养池内饲养。饲养池内饲养土应加厚到12cm左右,温度和湿度要和孵化室内一样,放入饲养池内的幼虫就可以饲喂,用麦麸拌南瓜丝或菜叶直接投喂。如果加一点豆饼粉增加营养效果会更好。
                      冬天孵化幼虫应注意:孵化期内饲养土不能喷水,只能更换。饲养土湿度保持手捏成团自由落地即散,温度不能忽高忽低,更换的饲养土一定要通过预热。只要掌握好这些关键方法,冬天一样能达到85%的孵化率,养好土元关键是孵化好幼虫。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15-12-03 15:14
                      回复
                        如何防治绿霉病
                        病因 环境湿度过大,绿霉菌繁殖很快,土元受绿霉菌感染所致。
                        症状 染病土元的腹部呈暗绿色,有斑点,四肢收缩、触角下垂,不出土吃食。
                        预防 空气湿度大时饲养土要偏干,饲料的含水量要少一些;经常清除剩饲料,饲料盘要常清洗消毒。
                        治疗 把染病土元拣出,用0.5%的福尔马林消毒虫体;将发病饲养池中的健康虫筛出,用3%的福尔马林消毒饲养池;在喂给病土元的饲料中拌入抗菌素,每公斤饲料中拌入1克金霉素或土霉素粉。
                        鼓胀病的防治
                        病因 早春及晚秋季节,土元吃了大量食物后,气温突然转低,其代谢能力下降,引起消化不良。
                        症状 染病土元的腹部肿大,爬行不便,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粪便呈绿色,身体失去光泽。
                        预防 气温突然降低时要加温。投食量随天气变化而定,温度高时多投,温度低时少投。雨天少喂青饲料,温度低时在土元饲料中加0.02%的土霉素或磺胺脒。
                        治疗 对发病的土元群,按每公斤饲料中加2片胃蛋白酶、2片黄连素、2片大黄苏打进行饲喂。
                        繁殖特性及卵鞘孵化技术
                        土元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了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比完全变态昆虫少一个蛹期。若虫每蜕皮1次,虫龄长1龄,体重、体长增加1个档次,生殖生长发育前进一个阶段。雄虫经过7~9次蜕皮、历经270~320天发育成熟;雌若虫经过9~11次蜕皮、历经450~500天发育成熟。
                        土元为两性生殖,卵生。1只雄土元一生能与3~5只雌虫交配,交配后雄土元翅膀断裂,1个月后陆续死亡;雌土元交配后7天左右开始产卵。交配旺期是夏、秋季,25℃~32℃时交配率最高。在交配季节,雄土元占成虫总数的40%。在自然温度下5~10月为产卵期,6~9月为产卵旺期。1个健康的雌成虫一生产70~100个卵鞘。卵鞘孵化率与保存时间和温度有关,保存时间长、保存时温度高的孵化率低。卵鞘在12℃~15℃的条件下保存4个月仍能孵化出幼虫,但不能在20℃以上温度下长期保存。
                        孵化容器用塑料盆、木盆、塑料桶等均可,使用前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孵化土用30%的田间壤土和70%的锯末配制而成,锯末必须取之于经过发酵的阔叶树。使用前先将孵化土在阳光下暴晒3天以上,以杀死虫卵、霉菌等,然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湿度在20%左右,即手握能成团,松手即散开;卵鞘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5分钟。然后,将卵鞘与孵化土按1∶1的比例混合,放入容器中,上覆4层湿纱布。湿纱布及时浸水并除掉多余的水分,以便于通气。孵化土干后将卵鞘筛出,向孵化土洒水,拌匀后再和卵鞘混在一起,盖上湿纱布。孵化室的温度保持在30℃左右,孵化土湿度保持在20%左右,室内相对湿度为70%~80%,经40天左右可孵出若虫。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15-12-03 15:23
                        回复
                          地鳖虫养殖业中的误区和出路
                          地鳖虫,又名土元、地乌龟、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大量出口。地鳖虫以前主要是野生的,靠人工捕捉入药,因长期使用化肥农药,野生地鳖虫逐渐减少,形成了货缺价昂的态势。因此,从1979年开始,我国一些地方开始了人工饲养地鳖虫。
                          经过二十年的迅猛发展,地鳖虫养殖已成为人们发展庭院经济最为简便快捷的项目之一。地鳖虫养殖专业户,联合体,专业村层出不穷。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其养殖技术日趋完善,加工水平有明显提高。不少地方的农户也确实靠养殖地鳖虫发了财。但与此同时,在地鳖虫养殖这个行当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误区。
                          误区之一:舆论误导
                          地鳖虫养殖在中国短短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两次截然相反的舆论洗礼。第一次是在人工饲养地鳖虫之始,它被人为地美化成致富财神,人们认为人工饲养地鳖虫省工省料,干净无味,没有声音,占地少,而且投资少、见效快、获益高,男女老少有无文化都可饲养,都可轻轻松松地赚钱。这就使本身就让人难得一见,颇具神秘色彩的地鳖虫被传扬的神乎其神,由此也形成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地鳖虫养殖热潮。
                          但是,毕竟当时地鳖虫的主要用途是入药,再加上当时根本没有进行深加工开发,使地鳖虫生产一度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亦一度大幅下跌,这与人们要求快速效益的心理相去太远。人们对地鳖虫养殖开始抱有怀疑态度。更有甚者认为地鳖虫养殖根本没有前途?一时之间,地鳖虫生产,举足维艰。这是舆论的第二次洗礼。
                          即使目前,人们对地鳖虫的认识仍存在一种投机心理,认为其行情时好时坏,行情好时养殖可大捞一把,不好时也赔不多少,有的干脆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其实,如今地鳖虫养殖和其它畜牧品种养殖没什么两样,随着规模化发展和产品深加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该行业正一步步向产业化迈进,养殖风险也会越来越小,将逐步走向正规。所以社会舆论没必要神话它,亦没必要贬低它。
                          误区之二:诱惑与堕落
                          地鳖虫养殖业的吸引人之处还是在于它的高利润,受这种利润的趋使,一些地鳖虫养殖公司、场家和养殖户,往往更热衷于炒种倒种,从中牟取更大利润。他们往往采取上门供种,押金放种和高价回收、刊登虚假广告等手段,诱使养殖户高价购买种源。可收取高额引种款后,他们就甩手不管,失信于民,或者更干脆卷起巨款溜之大吉,使养殖户蒙受损失。这给地鳖虫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和混乱。
                          误区之三:标准与管理
                          近年来,虽然经过诸多的挫折与磨难,地鳖虫养殖业还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不能否认,由于各种原因,该行业至今还未能形成一套正规的饲养管理标准和质量评定标准。有一些真正懂行的养殖场家和个人,往往又挟技藏私,不肯轻易将技术外传。因此,目前不少地方的养殖单位和个人都是边养殖边摸索技术,然后再借鉴自己的养殖经验配制饲料,制定饲养标准。
                          标准的不统一必定带来管理混乱。不少养殖场家缺乏良种繁育体系,不注意种虫的筛选,培育及优化配种。大小同池,近亲交配现象严重,致使地鳖虫品质越来越差,个体越养越小,品种退化,抗病力减弱,
                          产卵量、孵化量降低,甚至大批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 出路:提高与规范
                          既然地鳖虫养殖业出现这么多问题,就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改进。山东省一家地鳖研究所的一些做法就值得业内人士借鉴。该所在许多地方养殖地鳖虫不先找销路,而是优先立足于提高科技含量,重点研究了地鳖虫的温室无冬眠养殖技术,良种繁育技术,高效饲养管理技术和地鳖虫高蛋白绿色食品开发,建起了规模养殖场,并和全国多家中药材批发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采取"研究所+养殖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发动养殖户加入到公司,使养殖户成为了公司的一分子。公司对养殖户实行长期免费技术与信息跟踪服务,及时准确地把最新科研成果和市场动向告知养殖户,并长期回收产品进行统一加工。而且支持养殖户参与到公司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来,鼓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出谋献策,这样公司和养殖户组合成为一个利益共享的企业实体。企业内部亦逐渐形成了少量产品能自行加工,大量产品能集中销售的大好形势。走出一条分散饲养,集中管理、统一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的产业化之路。极大地避免了行情起伏带来的风险。
                          总之,中国土鳖虫养殖业发展的时间还是太短,虽然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但只要认真对待,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拓展深加工渠道,实施科学饲养管理,就能创造未来市场,发展市场,前途还是光明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15-12-03 15:24
                          回复
                            土元病虫害的防治
                            在土元养殖过程中,防治病虫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土元经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腹胀病和绿霉病。腹胀病,又名大肚病,易发于高温潮湿季节。防治时,饲养土湿度应不超过10%,少喂青绿和多汁饲料,饲养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对发生严重的饲养池应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2克酵母(或食母生片)和1克复合维生素B片,每天投喂1次,连喂3天。绿霉病,易发于梅雨季节,防治的办法是投喂的饲料要少些,尽量做到少喂勤喂。饲养虫口密度不能过高,对吃后剩余饲料要及时清除。发现病虫及时拣出,并对虫体用0.5%福尔马林喷洒灭菌,在饲料中用0.25克氯霉素或金霉素拌入0.5斤麦中喂土元,连喂2~3次直到痊愈为止。
                            蚂蚁、蜘蛛、粉螨对土元的危害也较大。对蚂蚁的防治以预防为主、药防为辅。在饲料室外墙四周,撒一些生石灰,或挖一周深15~20厘米,宽10~15厘米的水沟,沟内放满水,使室外蚂蚁不能进入室内;也可用灭蚁灵歼灭。若发现池内蚂蚁数量特别多,应将土元筛出,更换新土。对有蜘蛛的饲养室可通过人工打扫清除;或用40%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在室内喷洒,喷洒应在白天进行。
                            对粉螨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治:
                            (1)对麦麸、玉米粉等饲料要烫或炒熟再喂;
                            (2)把纱布平放在池面上,上放入炒香的豆饼,厚约1~2厘米,粉螨嗅到香味,穿过纱布取食,1~2天取出,可反复诱杀;
                            (3)在白天用40%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液喷洒池面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危害土元的天敌还有老鼠、蟾蜍、鸡鸭等。老鼠、蟾蜍可通过人工捕捉,平时要注意盖好池、关好门以防鸡鸭进入偷食土元。
                            土元病虫的防治
                            一、螨虫
                            饲养土元,因喂食过多经常积剩,或者饲养池内饲养土过湿,均易导致螨虫的产生;或者是土元饲料中的麦麸、豆粉、玉米粉存放时间过长,本身已有大量螨虫带到饲养室中。螨虫繁殖很快,发现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刮除表面一层土,特别是食台周围的表层土,用窗纱筛把土筛出丢掉,如筛子上有一点土元,可用5%的漂白粉水拌一下土元虫体再放入饲养池内。 2、降低饲养池内土的湿度,使土稍干一点。3、减少或不喂食物。 4、增加土元的密度,达到以多取胜,除去螨虫。 5、把有螨虫的饲料高温杀灭。 6、用麦麸拌水捏成团,在养殖池内每平方米放三五个,2小时后把麦麸团丢掉,连续做一星期,螨虫数量可大大减少。
                            二、大肚子病
                            土元生长期内,经常出现圆长、上背发光发亮、腹部鼓胀,行动缓慢,用手挤压腹部易破并有黄色脓水流出,生长较慢,不交配不产卵、有部分死亡的病体土元。对本病应以防为主,可更换潮湿的饲养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使养殖池内空气新鲜。饲喂精饲料多一点,少喂青饲料,在饲料中配制2%的氯霉素,如病体虫达到大虫标准,可拣出制成干品出售。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15-12-07 09:28
                            回复
                              食用土元的养殖技术
                              1、人食用土元的特性及食料。土元生长在土里,喜欢阴暗潮湿,昼伏夜出觅食,它耐饥性强,半个月不食东西而体质不受任何影响,属冬眠性昆虫。它采食广泛,各种菜叶、水果皮、植物叶、粮油下脚料等都是它的好食料。饲料须用水拌湿拌匀,每天喂食一次,喂量以第二天表面不剩食为宜。每百公斤土元日食量为5公斤左右。
                              2、温度控制。土元正常生长适温在15-35℃之间,15℃以下到0℃为冬眠温,人工饲养土元只需加温保持在15-35℃之间,一年四季均可喂养。
                              3、培养土的湿度控制。饲养土元可在砖砌的池子里进行,饲养池高36厘米,长短不限,用石棉瓦或水泥预制板(出于安全考虑,墨威全部采用水泥浇筑预制板)做成隔层,最高可建8-9层,以充分利用空间面积进行多层立体养殖。土元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不易生病,但池土过干时易引起蜕皮困难,所以要用喷雾器喷水,过湿也会影响土元的正常生长,易引起大肚病。老鼠和鸡都是土元的天敌,因此要封闭门窗,用水泥灌注地面,防止这类天敌入侵。蚂蚁对土元的危害也很大,可用熟骨头引出来,加以消灭。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15-12-07 09: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