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汉服吧 关注:323贴子:2,086
  • 11回复贴,共1

文转【授转】月曜辛:《汉服》 全文文字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浪读书版: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221667.html
(作者:错字修改等将以此文字版为准)
新浪微博版:
http://weibo.com/u/3156072407
=============
作者:谨以此文,献给已故汉服吧吧主溪山琴况,献给各位汉服同袍,献给愿意了解汉服的各位。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外,向还不熟悉汉服运动来龙去脉的人简介一下汉服运动,二是对内,巩固汉服运动的一些立场、观点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此文并非专业论文,各种不专业的行文之处还望各位海涵。但都是肺腑之言,却是没错的。


1楼2015-11-21 21:31回复
    前言 活在当下
    我不喜欢说“如果”开头的话,在我看来,过去的事已经发生,未来的无法准确预测,平行世界是个幻想概念,人类的寿命还在100年上下徘徊——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如果”?
    或者说,当我以“如果”开头说话时,我所设想的不是如果过去怎么怎么就好了,而是如果这样做,未来是不是可能会如何如何。
    历史如棋,并且是无法悔棋的一盘棋。不过,下一步棋如何出子还是可以掌握的。当然这个观念需建立在反宿命论上,如果你满心念着下棋的人也没法控制自己手中的棋,过去已死,现在混吃,未来必然会如何,我们之间没话可说,你请继续。
    所以每当有人问“你想穿越回哪个朝代”一类的问题时,我都回答“我会留在现代”。有时候对方会接着问“你不是喜欢汉服吗,为什么不想回古代去?”我会回答“我喜欢汉服,可以把汉服拿到现代来放在身边,而没必要回到古代。”对方又说“可是现代没那样的环境,现代没那么好……”
    又有人问“汉服已经消失了三百年,复兴做什么?”
    这时我便知道,这些人又想着逃避了。一种是只要现实生活有一点不如意,他们的心立马就逃避到几百年几千年前,以及还有往国外逃避的,意淫桃花源,脚至悬崖边,最后把损失都怪给脚下的路没修好。一种是只要不是吃饭和生死问题,别说汉服复兴他们觉得出力无用,世界许多事他们都会觉得出力出用,他们对于奋斗没有干劲,自己不干任何事,也不准别人干任何事,忽悠得大家一起等死时,往往又是这种人站出来感慨社会问题国家问题人类问题。
    说句严重的,这两种人,离汉服运动都越远越好。后者,既然已懒惰如此,何必浪费仅有的劲力对汉服运动指手画脚。前者,需知道,汉服运动是一场继承传统、更新现世、筹谋未来的为了社会进步而开展的活动,是需要参与的人都出心出力的务实活动。坐享其成,可以。以喜欢汉服之名,推行空想逃避之言,甚至崇日恋韩之言,说得再怎么冠冕堂皇天花乱坠,其作用也只是反作用力。
    汉服运动很艰难,甚至可以说,汉服运动发展了近十年,如今才不过从赤贫升级为脱贫。往后看,只走出那么一小步,往前看,道路崎岖。在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中,我明白大家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并且负面心理居多。但俗话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有答不对的题,没有无答案的题,关键看你愿不愿意去解。
    这篇前言,写在一个同袍向我抱怨借汉服哈日的人多得让他受不了之后,所以多了如上一些话题。而我告诉那位同袍,甭管他们嚎该怎么做怎么做,汉服运动只需要想方设法让中国这盘菜变得更好吃的人,不需要成天觉得别人家的饭菜才是香的人。别人家的东西再怎么好卖相,也比不上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同理,过去再怎么美若繁花,那也是过去人的过去,比不得自己亲手挣来的美好前程。
    汉服运动,兴在当下,各位同袍,也活在当下。我也不是成为过去了的人,我一直在汉服运动中,并且一直在思考,我还能为汉服运动做些什么?


    3楼2015-11-21 21:33
    回复
      《汉服运动:一场“新民”的运动》——“汉服运动如果不能让国人实现精神的独立和自主的思考,那么它就是失败的。”“汉服应“新民”,它应该撑起强势崛起的民间力量,实现中国前所未有的民间文明的觉醒。”
      《我们是普普通通的汉族公民,不是什么“汉迷”“汉友”》—— 亦不是汉服粉、汉服爱好者、汉服圈,“希望有些网友不要再这样自称,也不要这样向媒体自称。请称我们为汉族人,如果非要以一个词描述我们这个群体的话,请叫我们“华夏复兴者”或者“汉服复兴者”“汉服运动者”。
      《复兴汉服与公民意识并不矛盾》——“我们提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但绝非“华夏复兴、穿衣就灵”。汉服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否则人人穿汉服的古代就成了天堂盛世了。但是汉服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载体、符号与象征,与公民社会、法治社会并无本质的冲突和矛盾。欧美日韩许多民族服饰保存良好的国家也是公认的法治社会,就是力证。”
      《为“华人”正名—“华人”本是“礼仪优雅服饰美丽”的人》——“我们在说‘华人’‘全球华人’的时候,是否想过它的真正意思?
      ‘华人’,应是‘礼仪优雅、服饰美丽的人’。三百年浴火重生,端正衣冠、重拾礼仪,汉服运动为‘华人’正名,涤荡污浊和废墟,重建中
      国人的自尊和自信。”
      《说说“古装”和“汉服”的异同》——“古装是一件衣服,古人所穿很美丽的衣服,再深一点,古代文化。而汉服也是一件衣服,一眼看去,几乎与古装毫无二致。但是,古装到此即止。汉服却继续向前。汉服本质上,却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自觉意识,民族的自觉,文化的自觉,历史的自觉,文明的自觉。”
      《所复兴者,君子之服——再读〈礼记.深衣〉》——“发而不中,反求诸己。为什么汉服复兴举步维艰,为什么国人无法接受华夏复兴衣冠先行的理念?我们已经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我们庄重了没有,我们认真了没有,我们心中,真的没有功利、没有肤浅、没有做秀?我们做的点点滴滴,我们号称的种种复兴,究竟离真正的精神再造和文明复兴还有多远?如果我们自己轻浮、嘻笑、做秀,如何说服国人接受这种复兴?以我们之熙熙,如何止世人之攘攘?”
      “知易行难,我们身上的劣根太多,要重塑民族的灵魂,首先要不断地反思、重塑我们自己的灵魂。越是复兴的事务繁杂,越是需要不断地停下来,静心,反躬,自问。一日三省我身:是否记得“华夏复兴”的初衷?是否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一样的气质和精神?是否在游戏、名利和小聪明中迷失,是否潜心、诚恳、一心一意?”
      《淡化“同道活动”色彩,把汉服引向民族生活纵深》—— “发而不中,当反求诸己。华夏衣冠是一件肃穆之衣、君子之服,它拒绝轻浮、嘻笑、苛刻和做秀。着衣冠当知孝悌,知仁爱,就算父母亲人一时不能接受汉服,也决不可埋怨和责怪父母,更不能和父母争吵,而应多反思我们自身的问题。只要认真反思,认真调整,耐心交流,汉服衣冠必定会被亲人逐渐地接受——虽然几百年的断裂造成的隔阂很深,但是民众对于华夏衣冠,始终有着天然的亲切和认同,因为维系华夏文明的根没有完全断裂,它们本质上是相通的。
      还是笑非那句话,把信仰融入生活,把知识带入人生。这是最难的事,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我们谋汉服,不是谋热闹的一时,而是谋民族的长久。把华夏衣冠人文的雨露滴入社会根系的深处,使其渗入和滋养每一个社会细胞,正是谋这种新生和茂盛的长久。”
      这是溪山吧主发表在汉服吧里的最后一篇理念文,当初看第一遍时,我阅历不足还不太能理解,一直到后来,我开始关注民俗学和社会学,才总算明白老吧主为什么要在最后强调这么一个概念。简单一句话,君王常更替,百姓可万世。
      《天汉网、汉服吧民族传统礼仪复兴计划、民族传统节日复兴计划》——
      出生礼、成童礼、笄礼、冠礼、婚礼、祭礼、射礼、毕业礼……


      8楼2015-11-21 21:35
      回复
        又如,所谓的“日本人的素质”,那也跟“传统文化没断代”无关,真没断代他们的传统文化中国一方历代只有两个字评价——倭寇。请看清楚以下: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三令五申地对国民提出各类礼仪、行为规范要求,天天讲天天说该罚罚该夸夸,这才能以奥运会每日结束后现场无垃圾为豪。如果日本人一直很有素质,日本政府干啥还要在奥运会搞这种打脸规定和强制性的推广?但是,就算如此教育了半个世纪,“听说”、“据说”日本人素质高啊好高啊非常高,一个赏樱会满公园的垃圾立即暴露,一个地震中国人买光了超市然后都往灾区跑日本人买光了超市然后都往安全地方逃,这些网络上都可以搜到。正规新闻,比“听说”“据说”“我去日本旅游了一次”之类的小清新文字可靠得多。
        日本不是桃花源,韩国也不是,就算他们是,中国也没必要就觉得矮了一等。春秋时礼失求诸野,那是因为商周时的生活、生产条件,文字、人才得不到很好的保存。而如今全国各地那么多图书馆,那么多老人、老匠人,想钻故纸堆任钻,想田野考察任考。且一些自古以来与汉族生活在一起的少数民族,在位置和血缘上也比日本人近得多。他们信三教,供奉天地君亲师,他们的服饰不少保留着跟汉服相似的裁剪、层次,惟偏好色、刺绣和装饰不同。田野报告中,有个偏远寨子的瑶族男子,甚至至今还束发。我真好奇一些人的思想,放着表兄表妹不管甚至瞧不起,一点小摩擦也能记恨许久,而五服之外杀过自己全家的远亲却觉得可亲得多,巴不得对方说什么都信。理解不能啊。
        第四种人,最初事发时,由于信息的不明确和混乱,七嘴八舌中有人说那些烧汉服的社会流氓是大学生。但很快就由公齤安部门澄清了。如果还有人传这个谣,直接拿黎冷的证词驳回去便是。
        第五种人,衣奴也。


        17楼2015-11-21 21:39
        回复


          18楼2015-11-21 21:40
          回复
            第十章 功能进阶
            这篇文是很久以前写的,原标题是《关于“生活汉服”与“功用汉服”》——
            一直对宋朝的“职业装”感兴趣,《梦梁录》里记载:“街市买卖人,各有服色头巾,各可辨认是何名目人。”宋朝都市里做生意的人,各自有各自的“制服”,一看就知道是卖药的卖酒的还是卖布的。一如现在的西式制服,一看就知道是厨师、护士还是保安。
            服饰最初的功能是“保暖”,而后随着身份的不同发展出男女、等级的不同。再往后进一步社会分工,每种分工的规定“制服”也就越来越多。如戎服、盔甲便可以算是最早的军用制服,而“冕服”“官服”“朝服”也就是上班用的“制服”。再往后,宗教服饰也从生活用服中分了出去,如道教,平常除了服饰颜色,个别巾帽外,穿得与普通人没两样,但举行法事时所披法衣,就不是平常人生活能用的了。再之后,做买卖的也各自拟了“制服”,还有戏班子为了舞台效果,演戏用的服饰也与平常生活用服有了差别。历代学子所服尚白(白色未染之衣,简朴清净),白衣黑巾的打扮也可以算是最早的校服。
            而如今我们复兴汉服,因为强调汉服要融入生活,所以我们在此所说的“汉服”,多数时候都是指汉民族的生活着装,这种着装是为了遮体、保暖,进一步根据审美进行款式调整、颜色花纹装饰的普通服装,一如T恤牛仔衬衫等西式普通服装。生活汉服是一个民族在自己文化、审美的基础上制作、传承的服饰,也是这个民族最基本的平常或者礼仪装束。
            这就是标题中所拟的“生活汉服”。
            而“功用汉服”,便是上面所述的各种“制服”,因为汉服运动正在起步,参与进来的人群范围还不算广泛,学生居多,各职业人员少等原因,历来都不强调汉服的功能化。那么汉服运动所提倡的汉服复兴,就不包括这些汉式制服了吗?
            我觉得不是,既然也说了汉服是要回归生活,那么穿着汉服做生意、进行茶艺表演等也就是回归生活。正如和服,许多人将汉服、和服进行比较时,经常说和服款式单一、汉服款式复杂等,其实这只是表面看上去。深入了解和服,常服其实有各种袖型、打结方法等,也有一种源于明治、大正时期的改良和服,还有夏日的浴衣,好几种婚服。而如今尚在的日本皇室举行和式礼仪时,仍然会穿着十二单等传统日本贵族服饰。剑道、弓道有武服,神社有神官服、巫女服,艺伎也有自己的装扮,并且因等级不同而有不同的款式。最普通的日式小吃店,如铁板烧等店面,也有被称为作务衣的的“工作服”。
            和服虽然曾被西式服饰冲击了一番,但是因为没有断代过,所以和服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一直延续,并划分出了不同的功用。
            而汉服因为断代,如今才刚刚重归生活,所以总是被限定在一个小范围里。或有武术表演时使用裋褐、戎装,或各种文艺活动使用礼服,或偶有汉式餐厅,但都不成气候,外人也不知这是民族文化回归、宣传的一种表现,只觉得在看新奇热闹。
            在之前的“汉服文化年度有奖开卷竞答赛”中,大家对汉服运动下一阶段提出了各种各样可行的方案,因为吧务不能参与作答的原因,所以对此问题,一直都是在看大家讲,看完后想说些什么,一直忙来忙去也没说上什么。今天看见对“影视汉服”的争论,想说两句,但是下笔后发现说两句说不完,就只好另开贴了。
            “影视汉服”,其实就是戏服,与传统戏曲服饰有形制上的区别,传统戏曲服饰是一种定型了的服饰,从秦朝演到明朝,汉族皆穿明朝汉装,少数民族皆穿清朝满装,如脸谱一般符号化了。但影视剧戏服可以根据所演朝代的不同进行不同设计,虽然经常有些不学无术的设计师离题万里。但就舞台表演性质上来说,这两种“戏服”都是没区别的,都是从汉服中划分出去的表演用服饰。汉族古典舞服饰也在此例。我们可以说戏服是汉服,但我们不能说戏服可以用作生活汉服,就像日本人不会穿着动漫游戏里的COS系和服,歌舞伎里的“戏服”跑到街上晃悠,跑到正式礼仪场合充愣,一些古装影视剧里的服饰、动漫游戏里的服饰再好看,拿到生活中来就经不起推敲了,如拖尾、大领口、过于透明劣质的纱料充作单衣,头上乱戴羽毛等问题,特别是拖尾首先就无法融入平常生活,只能作室内行礼或者表演。
            不反对影视汉服,因为她属于汉服的分支,不反对影视剧加工设计,因为这是舞台艺术效果着想。而反对影视汉服,是反对直接将影视汉服用作汉服,反对沿用艺术设计,是反对将一些不必要的舞台元素添加进生活汉服。诚然在民国时期、几年前汉服刚复兴时期,很多人都直接把戏服拖过来当做汉服,把影楼装当做汉服。但是如今汉服的考证、制作已经有了相当水平,这些当初替代生活汉服所用的艺术表演类汉服,还是让她们各归各位吧。可以作为汉服复兴历史的纪念,但不能说便是可以定型下来的终点。
            也不反对将汉服用于汉式餐厅的服务生等工作场合,并进行设计、加减,这不是侮辱汉服,而是将汉服生活化、普遍化的正常行动。举一个列子吧,我们这里有彝家餐厅,服务生都穿着彝族服饰忙活,没人觉得这是老板在侮辱他们的衣服。因为彝族服饰对于他们来说,可以穿着生活,当然也可以穿着做买卖。然而舞台表演时,却有一种露脐的彝族服饰,不知道是哪个囧人设计的,但是彝族也没有更囧穿着生活去。但也没有穿着婚用的服饰跑去做生意。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我所设想的汉服运动下一阶段,其一便是生活汉服与功用汉服的分化,让汉服运动范围更广,而不是总限制在了什么地方。


            30楼2015-11-21 21:43
            回复
              45楼2015-11-21 21:48
              回复
                第二十章 世界因你而美丽
                本章无字,相关视频:《世界因你而美丽——记穿汉服的普通人》


                53楼2015-11-21 21:50
                回复
                  后记
                  这一系列文章的初衷是,向还不熟悉汉服运动来龙去脉的人简介一下汉服运动,并巩固汉服运动的一些立场、观点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然而越往后来写,向外人简介汉服运动的想法就越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毕竟基础宣传真不差我一个。我真正担心的是一些对汉服运动半懂不懂的新人、非同袍,在某些人有意或无意的误导下对汉服运动的立场、观念产生了扭曲认识,然后又去误导其他人,结果把汉服运动的水越搅越混。以及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担心,总之各种担心,于是这系列文章就越发的向“老妈子唠叨”和“教导主任暴走”(某帮忙看草稿的同袍言)靠拢了。虽然我真的很想走文艺风。
                  且我很多年没写过这么多字了手潮得厉害。叙事文、议论文也都非我强项,于是这些文章没一篇谈得上专业,只能说都是肺腑之言。有些地方我个人读着也觉得用词用句纠结得一塌糊涂,但一时也无法超越自我了,只能自我无视就这么纠结着。所幸我想要表达的意思,都确实表达出来了。也有可能有的地方不够委婉。总之都请见谅。
                  很多同袍可能也看出来了,同样的观点我会在好几章中反复重申,确实有些唠唠叨叨的。而我其实是故意这样写的,因为这些文章毕竟是单独成章的,很多人看了这一章而不一定会去看另外几章,以及一些比较重要的方面反复提及也能让人影响深刻。还有一些问题,如果不语气凶狠一些,估计大部分都要觉得这是可以轻描淡写的问题。还有就是我个人风格已经这样很久了……所以最初我还纠结了一下要不要用一个新马甲来发这些文章,想了想算了,许多老朋友估计一看就知道是我。
                  有人说我发这系列文章是出来拉人气的,那么尽可放心,我只是来交代“遗言”的,我无意与各位大V争抢地盘和发言权,你们想怎么忽悠接着忽悠,我摞下话就走,至于汉服运动以后的命运,反正不是一两个人能掌握的。我写这些东西,也一早就做好了“不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心理准备。汉服运动这盘棋太大了,自由度也高,没有人可以掌握和操控全局。消极一点的说,就算我不出来唠唠叨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想来某些问题迟早也会爆发和解决。不过既然我已经写了,就还是发表了吧。
                  而我使用这个弃用了一年的ID,当然有“比较有号召力”的因素在,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年前我钻石心给碎了一地走得匆忙,落幕得非常没有成就感,所以我只是想回来找一下成就感,并且给这个ID一个稍微华丽点的退场。所以我说我是来交代遗言的,虽然我本人离死可能还有些距离,但这个ID,就此以后,我确实不会再用了。
                  这一年里,我一直在围观汉服运动,指不定你在哪儿还跟我掐过架,或者一起掐过别人。此后我仍然会继续围观着并且跟继续跟大家并肩而战,只是“我”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地方,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依然在为汉服复兴出力,至死不渝。
                  辛,就此拜别。
                  所以让我再唠叨一句,千万别给这个账号发私信,我不会打开了。有啥事直接在微博下留言吧,我会看的。


                  54楼2015-11-21 21:51
                  回复
                    ——完——


                    55楼2015-11-21 21:51
                    回复
                      56楼2015-11-21 21:55
                      回复
                        57楼2015-11-21 21: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