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44,118贴子:1,663,716
  • 12回复贴,共1

【部分转载】伟大的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愿我大秦的光辉朗照千秋万代、八荒六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2-12 11:16回复
    法家三派,法术势流,
    法流重法,多善阳谋。
    术势辅之,以律为圣。
    术流重吏,督责臣下。
    势流重利,有益则从。
    孝公图强,大秦发迹。
    卫鞅变法,万古强臣。
    惠王睿智,不拘用人。
    张仪连横,破敌合纵。
    昭王英霸,远交近攻。
    白起杀神,屠敌百万。
    及至始皇,统一华夏。
    法为大道,术势补充。
    始皇重势,有事之始,
    势在德刑,二世废德。
    君之二柄,只剩其一,
    一柄难撑,秦室倾危。
    指鹿为马,二世亡秦,
    楚汉之后,天下归刘。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2-12 11:16
    回复
      【特别澄清】某些人说“秦宗室被绝嗣”,这种言论错误!可笑!古代无计划生育,几百年来,大秦宗室人员取妻纳妾,甚至随便临幸几个女仆,大秦宗室各个主干支流 早已遍布华夏,项羽是屠不完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2-12 11:16
      回复
        秦始皇自翦灭吕不韦后,掌握了全国政权,此时秦国的国力己强大, 成为当时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秦的东郡、三川郡、南阳郡己深入中原地区,成为进攻六国的根据地。就整个而看,己秦己占有地,利又能坚定政策,民风强悍,君主有雄心,在此种有利条件连结下,国力自然雄厚。
           就内政外交方面而论:秦国数世君主如孝公、昭襄王、始皇帝皆能高远瞩,发愤图强,他们以霸诸侯、一天下为己任,又能任用贤人,如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孝公用商鞅,昭王用范,睢始皇用李斯等。此外,自孝公以后,任用法家,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又推行良好制度如废井田,开阡陌,置郡县,设令丞等, 有助於国家富强,与当时六国君主之贪图苟安截然不同,其成功自非幸致。
          秦始皇即位后,一反过去吕不韦的杂家政策,彻底遵行商鞅拟下的法度,对法家思想之李斯极见重用。商鞅虽为秦所诛,但他所订下的法律政策却依然不变。反观六国之政策不一,多以自己利益为大前题,各疑其心,苏秦虽曾倡议合纵政策,但由於未能集中力量与同心一意而终招失败。相反地,秦则一意消灭六国为目的,军民上下同心一致。
           秦自立国以来,僻处中国西北部,不论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均落后,其时东方国家文化、政治、经济已相当发达,相对之下,秦国是一个未上轨道的国家。孝公用商君之议,实行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加速农业发展,土地财富,渐集中央,奠定富强基础。又开发山林,物产由是富厚,更厉行法治,国法由是一新。秦势力增强成为当时第一强国。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2-12 11:17
        收起回复
          秦之所以霸天下,自商鞅变法以来,把过去一切贵族领主制度废弃,而易以人才政治,故人才为所用。反观六国之中,其政制多以贵族或宗室利益为主,他们更有操纵国君之权力,如每立新君时,均有公子争位之内战,又如齐国家族以田氏为主,历代国君将相多出田姓,否则无问津机会,如楚国家族之屈、昭、景三姓,历代君主将相皆多出此,而此等宗族贵显多以本身利益为先,国家利益则次之。反观秦国自变法以来,一反贵族专政制度,而易之以人才政治,於是六国之中,有才干而无出路者,多投效秦国。其他优良制度,如编造户籍,普设郡县,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等别国所未有,这些制度都助於秦国的富强。
             诚如钱穆所言:秦之富强得东方游士之力为多,此言非虚。秦孝公以后,数代君主及臣属多杰出之士,而且更广求外地人才,不问国籍地位,凡有富国强兵之术或其他突出表现者,均见重用,故一时国之人才入秦者,大不乏人。秦穆公时,先后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使秦国接受了东方各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国家的进步,由一个落后的小国成为春五霸之一。孝公又任用商鞅,改革了秦人落后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使秦国经济得到充份发展,成为当时先进国家。惠文王之用张仪,昭襄王之用范睢,始皇帝之用李斯,他们都非秦人,却能得位列相卿,权力远超秦国诸公子,人才较六国为盛,故一时诸侯莫能拒抗。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2-12 11:17
          回复
            秦统一中国,部份原因是由於国策运用巧妙与适当所致。秦国初用商鞅变法,奠定富强基础,其后用张仪「连横」之说,粉碎六国联合阵线,继用范「远交近攻」之计,削弱韩、魏国力,最后采用李斯之谋,离间六国君臣大将,分化反抗力量,使其互相猜忌,是六国轻易地次第被吞并。
               除了秦国本身条件外, 时代客观因素也很重要。秦始重之统一事业正顺应历史发展和符合人民利益。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2-12 11:18
            回复
              大秦 使中国原生文明万源归一!功不可没!中国原生文明的生成期在春秋战国时期,此前的文明,我们可以称之为这种成熟的原生文明的早期基础;这个原生文明形成后的第一波惊 涛骇浪,便是统一的大秦帝国的建立,从而使中国文明万源归一,形成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自此以后,中国民族拓展生存空间的历史波澜,便壮阔地展开向前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2-12 11:19
              回复
                赵魏韩三家分晋,标志着周王朝进入“战国时代”。周室地位进一步衰落,再次给了诸侯争雄的机会,此时诸侯已经彻底摒弃周天天下共主的观念,“礼崩乐坏”,列国间相互开始军备竞赛,实力说话成为新的信条。赤裸裸的吞并与征战也不仅限于诸侯之间,诸侯国内部各阶层之间的争斗也趋于光天化日,国君死于非命、被取而代之的不知几多。 铁器的使用意味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进一步扩大;土地大规模被开垦,水利建设也横空出世,粮食产量与春秋时期不可同日而语;新修的公路和激增的马匹加强诸侯对于本国国内的控制;军队数量激增和新型武器的投入,使得战争的惨烈亘古未有。新创造出的财富也创造了新的势力阶层,再一方面,高度发展的文明使得社会更多元化,各阶层之间的交流和转化开始变得频繁,因此森严的封建等级正逐渐被打破。
                此时的文人们开始思考中华大地将何去何从,各阶层、各派的学者或思想家开始用自己的智慧去解释宇宙万物的发展。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相互辩难,将中华文明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便是“百家争鸣”。当中最为著名的是法家和儒家,他们都希望能改变现状、结束乱世 ,然而他们对于采用何种方式产生巨大分歧。儒家主张重拾“礼乐井田”,回到周王朝立国之初;法家主张建立新的制度,打开新的局面,商鞅也是此时进入人们的视野。
                后来的事实证明儒家完败。显而易见,社会不安并非源于人心的浮躁,而是文明的发展、社会的多元使得原有制度与当下格格不入。在社会转型期对古老制度的祈求,只是一厢情愿的向往,只能带给当下更多混乱。而此时,商鞅的政治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法家代表,他为秦国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各方面深彻的变革:1 废除井田制,主张土地私有、自由买卖、能者多耕;重视农业,打击商业倒卖,增强农业生产。 2 废除贵族世袭,设定二十军爵,彻底打破封建等级,充分吸纳社会每一处人才。 3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政出多门的局面;禁止私斗,消除内耗,激赏公战,增强战力。4 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相互监督,举发犯罪,保证国内安定。 5 燔诗书明法令,排除复古思想,禁止游侠说客;坚定以法治国,举国同法,保障公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2-12 11:21
                回复
                  凡此五者,在今天读来仍然振聋发聩,可以让多少人汗颜。春秋战国,正处封建文明向帝国文明转型之际,列国变法多如牛毛,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赵武灵王变法、邹忌变法,他们或重经济发展、或重吏治公平、或重军事强化,但都没有像商鞅变法这般深彻全面,都不能顺应并推动了社会的走向,所以都以失败而告终或止于当代。
                  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一个上行下效有如左臂右膀的秦国、一个以法治国公正公平的秦国、一个没有奴隶与贵族之分的秦国、一个充满了只要农耕公战便可立功封爵的“秦国梦”的秦国,将会在未来一百多年里展现出无尽的光芒!
                  因此,每每想到不明真相的后人,依循儒家纯粹的道德至上,无视社会发展的大局,而批评诋毁商鞅,悲愤不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2-12 11:22
                  回复
                    关于白起 长平之战杀降的必要
                    第一:作为秦一统天下的最后一个绊脚石的赵。白起深知此战的意义,40万降兵任何处置方法都不如消灭他们。以绝后患。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12-13 13:30
                    收起回复
                      第二:当时天下,秦一家独大,白起不可能留下赵国的有生力量,这是消灭它的绝佳机会,或许是唯一的一次机会。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12-13 13:31
                      回复
                        不要用现代的思想去评判历史,现在讲人道主义,人性化。战国时期,柔弱强食,秦国下了那么多大本钱,若是只为取胜,不以消灭有生力量为主,得不偿失。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12-13 13:31
                        回复
                          实际上白起杀降比较“愚蠢”!!!说明白起在谋略方面十分稚嫩。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包围了英国第五军一部,第五军是火烧圆明园的部队,中央指示消灭他,于是英军要求投降而志愿军不接受投降将英军包围歼灭,即没有杀降又消灭了敌人,多好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12-13 1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