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舍利弗,译名秋鹭子,意思是秋鹭之子,从母得名。因为他的母亲,眼睛如秋鹭鸟,精明而美丽,人皆名之为秋鹭。据说舍利弗,原是一个婆罗门教的僧侣,后因偶然遇见释尊座下弟子马胜比丘,从那裹听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几句至理名言之后,便毅然弃暗投明,与挚友目连,共同皈投释尊座下,出家修行,作为佛门弟子。在佛的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由于般若真空妙理,甚深微妙,非智慧不能理解,故佛以威德神力驱使舍利弗,请问观世音菩萨:‘若欲修学甚深般若波罗密多,当云何修学?’作为本经的发起因缘,而舍利弗,也成为本经的发起人与当机众。因此,观世音菩萨直呼其名而告之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前文说:‘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空,究竟是甚么呢?这个空,就是五蕴诸法的本性;亦即是本经前面所说众生的‘真心’,后面所说的‘诸法空相’。因为观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用始觉的观照般若智,照见五蕴诸法,原无自性,而从五蕴现象的假相,深入五蕴本体的空性,亲证此实相般若真空的本觉理,获得始本合一,真理智慧。这种始本合一的真空的智慧,在有情界言:就是众生的真心;在无情界言:即是诸法空相。是以五蕴皆空的空性,与众生的真心,原同一体,不异不离。故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弗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这里所说的色与空,并不是指宇宙间一切有形象的‘色’法,及与色法对待空无所有的虚‘空’。而是指五蕴色法的空性,与众生真心的空相。
因为五蕴诸法现象之色,是众缘和合而生,缘生如幻,本无自性,当体即空,非灭后空。即此五蕴色法的空性,不异于众生真心的空相,真心的空相,不异于五蕴色法的空性,故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又五蕴色法的空性,不离真心的空相;真心的空相,亦不离五蕴色法的空性。故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原因是:众生的真心,原本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形无相,空无一物的;但却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功能。以其不变而能随缘,故随十法界众生或染或净的因缘,而幻生十法界圣凡苦乐因果诸法差别现象的色法,这就是真空而妙有;以其虽然随缘而体不变,故十法界一切色法,无一不是相妄性真,这就是妙有而真空。准是可知,妙有与真空,原是众生真心一体两面,所以妙有之色,与真心之空,一而二,二而一,同而非异;如波为水相,水为波性;故水之与波,其相虽异,其性却是同而非异,唯一湿性。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前文说:‘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空,究竟是甚么呢?这个空,就是五蕴诸法的本性;亦即是本经前面所说众生的‘真心’,后面所说的‘诸法空相’。因为观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用始觉的观照般若智,照见五蕴诸法,原无自性,而从五蕴现象的假相,深入五蕴本体的空性,亲证此实相般若真空的本觉理,获得始本合一,真理智慧。这种始本合一的真空的智慧,在有情界言:就是众生的真心;在无情界言:即是诸法空相。是以五蕴皆空的空性,与众生的真心,原同一体,不异不离。故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弗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这里所说的色与空,并不是指宇宙间一切有形象的‘色’法,及与色法对待空无所有的虚‘空’。而是指五蕴色法的空性,与众生真心的空相。
因为五蕴诸法现象之色,是众缘和合而生,缘生如幻,本无自性,当体即空,非灭后空。即此五蕴色法的空性,不异于众生真心的空相,真心的空相,不异于五蕴色法的空性,故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又五蕴色法的空性,不离真心的空相;真心的空相,亦不离五蕴色法的空性。故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原因是:众生的真心,原本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形无相,空无一物的;但却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功能。以其不变而能随缘,故随十法界众生或染或净的因缘,而幻生十法界圣凡苦乐因果诸法差别现象的色法,这就是真空而妙有;以其虽然随缘而体不变,故十法界一切色法,无一不是相妄性真,这就是妙有而真空。准是可知,妙有与真空,原是众生真心一体两面,所以妙有之色,与真心之空,一而二,二而一,同而非异;如波为水相,水为波性;故水之与波,其相虽异,其性却是同而非异,唯一湿性。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