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常吧 关注:9贴子:542
  • 3回复贴,共1

門人黃直錄 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黃以方問,「先生格致之說,隨時恪物以致其知,則知是一節之知,非全體之知也,何以到得『溥博如天,淵泉如淵』地位?」先生曰:「人心是天.淵。心之本體,無所不該,原是一個天,只為私欲障礙,則天之本體失了:心之理無窮盡,原是一個淵,只為私欲窒塞,則淵之本體失了。如今念念致真知,將此障礙窒塞一齊去盡,則本體已複,便是天、淵了。」乃指天以示之曰:「比如面前見天,是昭昭之天,四外見天,也只是眧眧之天。只為許多房子牆壁遮蔽,便不見天之全體,若撤去房子牆壁,總是一個天矣。不可道跟前天是昭昭之天,外面又不是昭昭之天也。於此便見一節之知郥全體之知,全體之知郥一節之知,總是一個本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1-07 23:52回复
    先生曰:「聖賢非無功業氣節:但其循著這天理則便是道,不可以事功氣節名矣。」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1-07 23:52
    回复
      「『發憤忘食』是聖人之志如此,真無有已時。『樂以忘憂』是聖人之道如此,真無有慼時。恐不必云得不得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1-07 23:53
      回复
        先生曰﹕「我輩知,只是名隨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見在如此,只隨今日所知擴充到底,明日晨知又有開悟,便從明日所知擴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伕。與人論學,亦須隨人分限所及;如樹有這些萌芽,只把這些水去灌慨,萌芽再長,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隨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盡要傾上,便浸壤他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1-07 2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