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灵学院的朋友们吧 关注:19贴子:1,075
  • 7回复贴,共1

技术贴:关于BIM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些个人看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我想科普一下BIM的概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那么,BIM其实就是一种理念、一种技术,而不是哪一个软件。比如Revit、广联达、tekla等等只是BIM基于应用在建筑行业上的一个工具而已。这就好比,一个工程需要土建、安装、装饰、二结构等等多个分包一样,各个软件只是各个专业应用BIM的一个工具,或者说是平台也可以。
未完待续。。。


1楼2016-01-19 12:17回复
    讲道理的话,现在国内各专业BIM发展的情况参差不齐。水电安装、钢结构、装饰装修部分发展较好,发展最差的应该就是主体结构部分了。说到原因,确实有很多。专业因素:土建作为发展最久的专业,也是最透明化、大众化、格式化的专业,自然也就是最难改变的。而水电安装、钢结构、装饰装修这些行业改变生产模式相对简单多了。这就好比工业革命一样,作为老牌强国英国实力就很快被新兴的美国超过了。据我了解:土建行业懂BIM的人士大部分都集中在年轻人身上,但是他们缺少经验和技术。而经验技术老道的人士又大部分不愿意去接触BIM这个东西。同时,商务人士应该懂得,土建是个相对利润比较透明的专业。也就是说,这个行业的省钱路数都是不能公开的秘密。当一切都在变成用BIM来指导生产了,那么这个利润将从何而来呢?


    2楼2016-01-19 12:35
    回复
      第二:软件因素。目前我了解的软件当中:takle、犀牛,其实还有广联达、鲁班都是针对某一个专业或者某一个领域内相对成熟的软件,很多出现的BUG或者问题都已经在发展道路上得到解决了。而反观土建应用的软件revit建模集成化相对较差,且与中国土建行业不接轨。同时这个软件对电脑硬件要求太高。土建是个体量较大的行业,而不做到集成化,就会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中国人自己的BIM软件也很多,比如天正、鲁班这些也都是。这些软件开始只是开发了三维这个概念,并没有在施工应用上做到发展。因此国内软件是拓展滞后、国外软件是与国内接轨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反观其他领域的软件,我用过广联达,广联达在集成化上做的就很好。比如配筋,广联达的配筋速度会是revit的十倍可能都不止。


      3楼2016-01-19 12:42
      回复
        3、行业管理模式不同。众所周知:钢结构是有深化设计部分出模型,给出数据,由加工场作出成品构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而水电安装是根据图纸深化,配备相应套管,在施工现场留置。然后其安装部分也无特别固定的模式,只是在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可随意调节其位置。然而土建方面管理就相对混乱:比如混凝土就有标号、是否抗渗、是否抗裂等等因素,比如钢筋就有连接方式、是否带E等等因素。。。很难做到将这些因素全部提前深化设计在模型上,更不可能在加工场提前按照模型尺寸一块一块做好再进行现场拼接。因此土建BIM在应用方面近来才提出了全过程管理应用。专业的管理模式不同决定了BIM发展的不同。


        4楼2016-01-19 12:50
        回复
          4、领导者的态度及可见的利润。这一点非常重要,上海中心作为目前国内BIM应用相对最为成功的一个项目,在其背后,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及项目领导、甲方甚至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然而他们真正利用BIM收获多少利润呢?目前仍然只是估计的数据。反观其他项目,业主大部分对BIM并没有什么过硬的要求,也就导致项目并不对此过于重视。同时,土建BIM目前很难估测其实际使用时能创造多少利润,但是它的耗资却是很容易算出来。因此,很少有哪个领导会对一个耗资巨大,却不知道能不能盈利的东西给予较大的支持。PS:上海、北京作为目前国内BIM发展最好的两个城市,其实很大的原因是政府在大力推动。


          5楼2016-01-19 12:57
          回复
            说了这么多困难,难道就说BIM这个东西真的没什么用吗?其实就目前国内的发展现状来说,土建的BIM还是支出多,收效少的。作用不是很大。然而按照BIM这个概念提出的想法来讲,BIM蓝图还是非常美好的。它的期望是:将项目从设计到竣工的每一个阶段的信息全部整合到一起。未来将会是这样,我们只需要点开一根柱子,这根柱子的配筋、混凝土标号、柱子编号、材料、负责人信息、计划浇筑时间、实际施工时间等等所有的信息。他可以将设计意图更好的传递给施工,能将施工更加精细化。这样在项目全周期生命中,BIM会从设计阶段的模型,随着施工阶段的不断进行来不断深化、不断记录,从3D到4D,再到5D、6D的发展。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BIM作品。这才算是完整的BIM概念。


            6楼2016-01-19 13:07
            回复
              目前国内的土建BIM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其用处主要就是可视化。也就是其众多用途中的一个。行业内看不到BIM的优势,也就不会大力发展它,越是不发展,也就越看不到。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因此,尤其是今年,土建BIM发展出现了严重缓慢的现象。也就是我常跟领导说的一句话:目前国内BIM发展已经到了瓶颈,需要一个突破口,BIM才能继续发展。
              PS:此处我还想讲讲从BIM在国内的发展来看中国人的一些问题。BIM在国外发展迅速,可在国内就变得如此缓慢。我感觉国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属于非常盲目的。国外研究BIM是在不断改善软件的基础上,不断拓展BIM技术应用。而当BIM涌入国内的时候,大部分人依旧将其当做一个软件而已,以为拿了奖了,做了三维模型了就可以称为BIM应用了。而没有在改善国内BIM软件上下功夫,也没有在结合中国国情的BIM应用上作出突破。


              7楼2016-01-19 13:16
              回复
                上班实在是太无聊了,就坐在这里逼逼了这么多,做个总结吧。我在想当年有线电话发明和使用的时候,谁能想到现在手机的诞生呢?或许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或者一百年之后,可能真的会出现今天人们提出来的这个BIM理念,也不好说。或许到那时候,如果我们都还健在,就会觉得现在的自己好年轻,也好弱智啊。。。


                8楼2016-01-19 13: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