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坡植物吧 关注:15贴子:298
  • 2回复贴,共1

【影评】卡罗尔——原著、剧本、电影之不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应该算昨天,一个口气看了十四五个小时的《盐的代价》。头疼得不行。人生中第一次读完全英文的中长篇小说。如果不是被电影所迷,这种事情应该做不出来。所以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看来,原著、剧本、电影之间仍存在较大不同。
原著有大量细致的心理描写,里面主要写特瑞斯的各种心理活动。青春少女第一次恋爱的眩晕沉迷、作、自尊心的计较、猜疑皆写得非常细致。在原著里,特瑞斯是一个非常主动的角色。见到卡罗尔后,主动寄出明信片(而不是电影里卡罗尔故意留下手套)、主动送给卡罗尔超出能力范围的昂贵皮包、出去旅行时候拒绝卡罗尔所给的支票、先对卡罗尔说出我爱你,就算后来拒绝卡罗尔同居的请求,也显得非常的强势。对待理查德的行为也比较强势。处理五十年代外界的非议也显得更为潇洒豁达。
而原著中对卡罗尔的描写确实就比较弱,看不出卡罗尔的主动性在哪里。是一个对特瑞斯各种心理行为作出一一反应的对象。而且有成熟女性的冷酷和自私。艾比这个角色小说中描写也比较弱。
反而是理查德和丹尼尔这两个男性角色,在原著中描写得非常扎实可信。
剧本的创作,本主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原著中弱化的角色加重了分量
卡罗尔
正像凯特和编剧都说过的,卡罗尔这个形象不再是一个欲望的幻想对象,而是有血有肉,而且性格之中增添了敢作敢当之元素。(听证会那场戏就是证明。)如加了许多卡罗尔如何主动撩拨特瑞斯的成分,一个被动的角色硬生生变成了女王攻。
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对手戏,如卡罗尔和哈奇,卡罗尔和艾比。
卡罗尔和哈奇,表现了卡罗尔处于离婚状态之中的复杂处境和冲突,而这在原著中虽有明确写,但是谴责性较多。而没有体现出卡罗尔的处于困境中之状态。
卡罗尔和艾比,即体现了卡罗尔和女性关系之渊源,以及女性之间的互相扶持。
以上做法,当然使得卡罗尔的角色变得更为丰满。是一个充满了同情的视角,但同时也美化了这个角色。其自私和冷酷性,只是用“这不关你事”,这一句话而带过。
哈奇
原著中的哈奇是一个令人厌恶的男性角色。强权控制,希望自己的妻子只是生意上美丽的装点,是一个不知道爱为何物的人。离婚时候,使用的手段冷酷狠绝。是一个非常扁平的角色。
剧本中增添了和卡罗尔很多的对手戏部分。即使发生冲突,也情有可原,暴怒之下,仍可见温情。虽是老白男之价值观,但仍觉得还是知道什么是爱的。
一句话,即是丰富,也是美化。
艾比
编剧给艾比其实加了很多戏。但导演删掉很多。艾比在原著中是一个tomgirl,说话直接粗鲁。特瑞斯不能感觉到任何的善意。虽然多次出手相助,但总让人喜欢不起来。
而在剧本中,艾比向特瑞斯讲了她和卡罗尔的关系。(原著中,是由卡罗尔自己说的。)剧本中卡罗尔一出现任何现实状况,艾比立马就是火线救火队员,绝对是电影中才会有的两肋插刀好朋友。
(二)弱化了特瑞斯的角色
前面已经说过,原著里特瑞斯绝对是主角,敢做敢爱。
但剧本可能是为了平衡其它角色的关系。将主动的特瑞斯改成了一个内向的文艺小白兔。对卡罗尔只会say YES的被动对象。
如原著中,卡罗尔邀请特瑞斯一起出去旅行。特瑞斯先是说拒绝的,一大部分小女人的各种敏感,先是觉得是艾比先和她说,不是卡罗尔直接问,一点都不尊重她。又一下觉得卡罗尔邀请不够热切,不是非她不可。然后又推说自己钱不够不能负担。直到卡罗尔发了怒,才欢喜的答应。而在剧本中,就是一个喜出望外的眼神,然后说“YES”!
这种例子在原著中数不胜数。可以这么说,看了原著,一点都不会觉得特瑞斯有多娇羞,多可爱,多白兔。就是一个心思比针小的小女人。
故此,剧本对于特瑞斯的角色既弱化,又可爱化。
(三)弱化了特瑞斯和理查德冲突
强化卡罗尔和哈奇的冲突的同时,弱化了特瑞斯和理查德的冲突。
原著中特瑞斯和理查德的冲突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最后理查德写给特瑞斯的信,言词非常侮辱。但这在剧本中都删除掉了。
当然,在剧本中仍有所保留,如特瑞斯回到纽约,和理查德见面有一出戏。而在原著中,特瑞斯并没有和理查德再见面,而是以一封信收场。
剧本的改编,其实还是非常有时代意识的。将女性的个性意识和性格都进一步强悍,宣扬”我的人生我做主,我自己不快乐,也不会给别人快乐“、”我愿意,我不否认,我不觉得羞耻“等等充满个性解放的不同于五十年代压抑气氛之主张。
而电影由于是时间的艺术,两个小时之内要把故事说清楚。故此删减得更为厉害。其鲜明的主题确实就像它自己所宣传的”女性之间的唯美爱情“。为了唯美,剧本中的大量冲突戏也被删掉许多。
这产生了双面效果。正面效果是,此电影确实达到了美不胜收的效果,成为具有魔性的一部电影,迷倒一大批人。(本主就是一活生生,血淋漓的例子。一把年纪,被此戏迷得五迷三道,放下手头生计,上青天,下琼海的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还去捡英文!)反面效果是,情节推动上,有断处,有些地方交代不够严密。同时由于冲突的戏减掉过多,使得思考的张力小了一点。
但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看电影就是为了两个小时的娱乐和享受。在两个小时里能感动过瘾,一部电影就已是成功。而一部电影让你看完还想看,那就是非常成功了。至于能引得人看完了还想知道有关各种八卦,深度挖掘,那就可以称为魔剧了。


IP属地:江西1楼2016-01-25 03:23回复
    看完原著、剧本、电影之后,觉得凯特果然还是一个伟大的女演员。她把卡罗尔这个角色演得太活了。不仅活,还太太太迷人。戏确实太好。希望奥斯卡拿小金人。


    IP属地:江西2楼2016-01-25 03:31
    收起回复
      剧本中还增添了一个活生生的角色。就是Rindy,卡罗尔的亲女儿,有四场戏。在原著中,Rindy只是作为一个相片中的人存在。
      原著中特瑞斯认识卡罗尔的时候,Rindy 已经被接走了。卡罗尔已经处于被禁止令的状态。应该是处于低落空虚的状态中,才会有空和特瑞斯吃饭,have a affair。非常符合现实可能发生的事情,人生最低落之时,最容易寻找情感之慰籍。
      剧本中加了女儿的戏,是为了突出卡罗尔作为女性的强大母爱,增加矛盾的激烈性。后面的选择才会让观众意识到其巨大的艰难和付出。
      是一个很好的增添。


      IP属地:江西3楼2016-01-27 03: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