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石心,具云水趣】进德修道,要有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堕危机。
1、欲境:
《解人颐》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猛虎行》陆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2、消除机心,澡雪精神。
古人认为雪色洁白,晶莹剔透,象征着纯洁,乃世间至纯之物,以雪洗身可以清净神志,并以此喻清除意念中的杂质,使神志,思想保持纯正。
出处:《庄子·知北游》: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更与何人说。——寒山诗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茅屋一间,天井一方,修竹数杆,小石一块,便尔成局,亦复可以烹茶,可以留客也。月中有清影,夜中有风声,只要有闲心消受耳。
一块石,两杆竹,小窗前,清趣足,伴读书,戛寒玉,夜灯红,窗纸绿。——郑板桥
Ps :隐逸文化在中国古典文人园林中的体现 (这是曾看到的一片文章突然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