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5,148贴子:817,812

修身践行是我们复兴儒学精神的先决条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而不习,知而不行是我们治学与做人的最大弊病。 名为治学,实为治身。而我们研习与凝悟那深奥纷繁的圣人典籍的终极指归,却是努力的让自心恢复和回归人性本来的率真和简单。人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它的学问与才情,拥有良好的品性和从容的气度则更为可贵。就好像一个富足的人有时并不比一个贫穷的人活得更有尊严,一个博学的教授有时也并不一定比某些下里巴人更显高尚。 

学本无实学与伪学之分别,只在于内求于外求之心罢了!内求于心自是实学,外求于物即是伪学。 实学在于能切己,得进益!好示于外,著意功利又岂是真学者!?  所以一位真致力于学的人,他必也是一位精勤修身,严于躬省的人。身教重于言教,教人之道,首先是能够自教,自不能教,自己不能正心修身,而能够去修正人心,是不可能做到的。 自己不能理性的善待于人,又怎能希翼获得他人的理性对待与尊重呢?! 正人先需正己,达人先求自达!

所以,圣人教人的宗旨,都是以自修自教为其始终。儒家讲自知自明,佛家讲自觉自悟,道家讲自修自证。 在儒学的《大学》里首先说的就是“明明德。” 明德是心体是理体是良知的意思,“明明德”的意思就是要我们自明心地,回归理体,恢复良知的意思。 起后引用三代经书的:“克明德”“顾惿天之明命”与“克明峻德” ,都是著种强调自明心地的意思。 这与道家的“自知则明”“返本还原” 佛家的“明心见性”“见本来面目。” 意思是完全相同的。正如佛家禅宗六祖所说:“法有差异,理却无二。” 与“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的话了!

那么三教诸圣的教义之间有出入吗?有高下吗? 答案是肯定的,从本质上讲,三教教义的指归皆是没有差异的,是平等的,没有高下,都是依心立教,指心说法。 儒曰:“纯心养性”。佛曰:“明心见性。”道曰:“修心炼性。” 从法相上讲,则有差异,有方便。 儒家讲因材施教,佛家讲因机说法,医家讲对症施药。譬如一树:差异者在枝叶,不异的是根。迷者只见其枝叶,智者得其根。根叶一体,有何高下? 何来争论。

 三教各成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风俗之下,又因人与人之间的禀性,福德,老幼,智愚等等不同和差异,故而在法相上才有诸多的差异和方便。 比如人有不同的病,不同的病就需不同的药来对治,即是同一种病,也需依照其人体质的强弱,男女,老幼的差异而需要有相应的用度,其目的只有一个,恢复你的健康体魄。医者医身疾,圣者治心疾,身疾有不同,心疾有万千。所以,万千方便法只对应万千心疾,心疾无则法无。心净即是圣贤,心邪即是小人。 儒家克己的功夫就是教人洗心涤虑,去除心疾的功夫。欲克己先静思,静思的目的:一在反躬自省。二在明通性理。三在沉养气质。 静思功深而后克己力强,克己有力自然性理日愈明通,明德日愈彰显。

《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从来堪大任者必从修身起。知修身能修身也是儒学精神的一贯之旨。 修儒不在文辞才辩,不在著书立说,修儒即是修身。轻于修身的人,人必轻之远之,重修身的人,人必重之近之。 我不化人人自化,他人能够尊重我,亲近我,同时也必然会尊重,亲近我的所学, 这亦是以身言教之功。不修身之人,自教尚且不能,更不足以教人,更遑论复兴儒学精神的痴话了!

--- (兼回:讨论:得救之道来于自救 帖)


1楼2008-07-11 13:39回复
    • 222.129.72.*
    道与佛,在出世修练方面有相通之处;但佛家在“入世方面”过于强调来世,有“逆来顺受”之愚民倾向。而道家在“入世方面”则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顺其自然”“为而不争”(注)。

    儒家则只有“入世”没有“出世”,且否定人的“个性化”,而强调人“崇古崇圣从上”的“去个性化”--社会化、合“礼”化。

    道家涵盖了“出世法”与“入世法”两个方面,可以说是一种全面的“用世法则”;而儒家则只有“入世法”,佛家只有“出世法”。

    推荐两文:

    1,真正的道家文化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bb22801009yjt.html
    2,对儒家《大学》的颠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bb22801009wpx.html


    2楼2008-07-11 13:57
    回复
      “学而不习,知而不行是我们治学与做人的最大弊病。”

      个人认为,这句话说到了关键,冲这句话本贴就该加精


      IP属地:北京3楼2008-07-11 14:30
      回复
        复2楼 君:

        我们对于三教的一些评见,一定要具备一些深入经教的功夫,我所指的这种功夫不仅仅是对经典文字的研究,还需要有相当的体认与切己的功夫。以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之过。从阁下所言:“佛家过于强调来世与儒家只有入世而没有出世。”则大抵可以看出,阁下并不具有这种深入经教的功夫。 感觉道听途说,想当然的成份更大些。

        在佛家大乘教义有一种说法,称佛法为不二之法。 不二之法就是超越两边之法,是无上究竟法。 善与恶是二,真与假是二,夜与昼是二,,,同样出世与入世也是二。 凡心存二见,落与两边之法,即非佛法。 佛法不做有想,亦不落空见。圣人不惑于世间法,亦不存出世想,一体同观,万物齐等。无能生有有归无,入世与出世只是我们凡情分别见,万物混沌,人伦未立时,何为出世? 何为入世? 所以佛家言出世言来世,只是一种方便法,不是究竟法。究竟法中无出无入,无来无去,如如即是。

        出世与入世之间,本没有界限,谁能说在这里是出世,在那里就是入世了? 你在哪里都没有离开自然世界。出世与入世其实只是存在于我们心念上的觉受,执著烦恼是入世,清静自在即是出世。困惑贪欲是入世,从容淡定即是出世。
        《中庸》上说:“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儒家这:极尽人物之性,与天地齐参的功夫是出世法还是入世法呢? 夫子那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道贯今古,德配天地的功夫是出世法还是入世法呢?


        4楼2008-07-11 18:46
        回复
          • 222.129.70.*
          引用4楼:

          1,出世与入世之间,本没有界限,谁能说在这里是出世,在那里就是入世了? 你在哪里都没有离开自然世界。

          --所谓的出世入世并非如你所说的什么“离开自然世界”,“出世”是指“离开”世俗社会。“七返”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断缘”--斩断俗缘。修炼者到后期都要离群索居,为什么?因为“命功”修练到后期需要身心两静。

          你说出如上之话,可以证明你决不是一个“修炼者”。

          2, 所以佛家言出世言来世,只是一种方便法,不是究竟法。究竟法中无出无入,无来无去,如如即是。 

          --请教,中国的佛家有何入世、治世之策?


          5楼2008-07-11 19:21
          回复
            然! 鄙人当然不是你眼中所谓的“修炼者”了! 非不为也,实为不耻!

            1. 
            心不执著外物,不起妄心,不攀世缘,称为真断缘,阁下莫错会意!
            修者在心不在物,炼者在性何关尘?!心不清静离尘何益?性不澄澈断俗何来? 心性明澈在尘亦如出尘。 可还知道家:“火中培莲”的功夫? 
             道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欲不争,先观水之性,欲进道,善处人之恶。 
            《清静经》言:“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吕祖亦言:“真常需应无,应无需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 
            出世之道皆赖入世之功,道家又何曾教人斩断俗缘,离群索居了? 

            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圣人有训,吾不敢违之!!

            2
            化导众生迁恶归善,离苦得乐,算不算得入世之功呢?
            奉行生生平等,追求人间佛国,算不算得治世之策呢?
             
            治世之本在治人心,人心乱则天下乱,人心得则天下得,人心治则天下治。
            圣人之教不行小道,唯治人心,唯治天下之人心!


            6楼2008-07-12 08:15
            回复
              • 222.129.56.*
              1,你描述的是“性功”,我说的是“命功”。“性命双修”乃真功。

              佛重性,而其中有教外别传,非不有命也,特秘言耳。其重性功者,盖欲人从性立命,能使性量恢弘,照十方而无边无际也。仙重命,而其中亦有教内真传,非不言性也,特约言耳。其重命学者,盖欲人尽命了性,能使命根永固,历万劫而无尽无穷也。

              若使性功圆满,外无立命之修,则真性难存,终属空寂,又何能法周沙界乎?

              若使命功周到,内无尽性之修,则真命难守,图保色身,有何能神通三界乎?

              唯佛有教外别传,则从性立命,极乐之地,益见空明;惟仙有教内真传,则尽命了性,大罗之天,益见超脱。是仙也,佛也,此双修而非单修也!

              2,善与恶,乐与苦,生与死,并不是不同范畴的绝对经验,而只是同一实在的两个侧面,是同一整体的两个极端,一切对立物都是两个极端,从而也就是一个统一体----真正的修炼者不去做力求善而消灭恶这种办不到的难事,而是能够保持善恶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法制就是强调限制(有害的)行为自由,而鼓励思想、言论自由。

              “只善无恶”之“治心”说只会导致愚民之“人治”,比如儒教与佛教。


              7楼2008-07-12 08:47
              回复
                • 218.93.20.*
                222.129开头神经不正常。。。大家可不予理会


                8楼2008-07-12 09:40
                回复
                  • 220.190.76.*
                  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


                  9楼2008-07-12 19:38
                  回复
                    • 220.190.76.*
                    此回复


                    信自我修自我觉自我圆满自我,就是正信正修正觉大圆满! 

                    佛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这个“我”指的即是人人自我心性。 


                    我们的思维不要被文字概念所迷!!! 
                     
                     
                     作者: 如如贯一 2008-7-7 01:41   回复此发言 
                     
                    --------------------------------------------------------------------------------
                    如上


                    10楼2008-07-12 19:43
                    回复
                      • 60.181.121.*
                      散人不是反传对文言文反,怎么说起来一点也不含糊啊!


                      11楼2008-07-12 21:01
                      回复
                        哈哈哈哈


                        12楼2008-07-14 15:30
                        回复
                          • 219.138.227.*
                          其实儒佛道都是教人从自爱做起
                          自爱,对自己爱到了一定圆满了
                          去爱人,才会有率性无


                          13楼2008-11-03 20:23
                          回复
                            这篇文章算是吧里写心性本体论写得最好的一篇了。建议楼主再看看康德或牟宗三他们的文章,自有更深一步体悟


                            IP属地:北京14楼2008-11-04 10:38
                            回复
                              • 211.142.171.*
                              修身践行,好!!!


                              15楼2008-11-04 1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