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七处征心”结尾处的启示
编写:释心渡
《楞严经》原文:“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解:
1.七处征心,讲到这,就讲完了。七处征心,用这一段话来结尾。
2.《楞严经》首先就是通过七处征心,让阿难认识到,阿难和我们所认为的心,并不是我们的真心。所以有很多问题解释不了,故而七次都被佛陀驳倒。这就是要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认为的心,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心。
3.所以,到这里,佛陀这一段话就是告诉阿难,错在哪里:“就是以攀缘心为自性,把攀缘心认作我们的心”。那么,真正的心是什么,就是“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心。
我们的识精(八识的识精),能生诸缘。生出来的诸缘就包括见分和相分(能见和所见),也包括自我(身心)与外物。所以,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这个”识精“(八识的识精、或者说是第八识的识精,唯识学说万法唯识,就是说万法都是由这个八识的识精产生的)变化产生的。
识精本来是明的、清净的,但是它又能产生诸缘、宇宙万法。而我们恰恰被这些识精所生的诸缘所迷惑了。把攀缘心(能见、见分)当成自己(的心),把攀援到的外境(所见、相分),“当成真实的外物、当成真实的外在人事物”。这样就陷入到“人我、我物”的纷纷扰扰当中去了,自然就“遗此本明、终不自觉、枉入诸趣“。聪明的人读到这里,就应该悟到一些东西了。
编写:释心渡
《楞严经》原文:“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解:
1.七处征心,讲到这,就讲完了。七处征心,用这一段话来结尾。
2.《楞严经》首先就是通过七处征心,让阿难认识到,阿难和我们所认为的心,并不是我们的真心。所以有很多问题解释不了,故而七次都被佛陀驳倒。这就是要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认为的心,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心。
3.所以,到这里,佛陀这一段话就是告诉阿难,错在哪里:“就是以攀缘心为自性,把攀缘心认作我们的心”。那么,真正的心是什么,就是“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心。
我们的识精(八识的识精),能生诸缘。生出来的诸缘就包括见分和相分(能见和所见),也包括自我(身心)与外物。所以,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这个”识精“(八识的识精、或者说是第八识的识精,唯识学说万法唯识,就是说万法都是由这个八识的识精产生的)变化产生的。
识精本来是明的、清净的,但是它又能产生诸缘、宇宙万法。而我们恰恰被这些识精所生的诸缘所迷惑了。把攀缘心(能见、见分)当成自己(的心),把攀援到的外境(所见、相分),“当成真实的外物、当成真实的外在人事物”。这样就陷入到“人我、我物”的纷纷扰扰当中去了,自然就“遗此本明、终不自觉、枉入诸趣“。聪明的人读到这里,就应该悟到一些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