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观《太上道德经》首章大义,便自了然。如“有欲观窍,无欲观妙”八字,已将修身要道,合盘托出。而后学者皆忽略过去,不知真机固在斯矣。然“无欲观妙”,即虚极静笃,无为之妙也。“有欲观窍”,即回风混合,有作之时也。神仙不传之秘,即在斯矣。“万物并作,以观其复”,即言阳气发生,万物皆藉之以生。观其复,即是遇此阳生,以神光紧对玄窍,神返气亦自回。此亦上所云,有欲观窍之神功也。
亦不必问其何处是玄关,能将虚灵不昧之神,凝于气机动处,即是配合阴阳。阴阳既合,两不相离,我之真息,亦随之伏矣。凝取既久,神气充足,真种发生,冲关荡窍,皆是自然之机。有一点勉强,便碍天机矣。
道原不难,唯守不易耳。故古仙对于筑基一事,非常谨慎。遇机一动,即可起坐,不然当面错过矣。总要随机而应,常自静观,即保精化气之要道。一离了观,火即散矣。火散,炉则寒矣。炉寒,丹则耗矣。能三月不问人事,筑基成矣。
基成阳缩,此亦必然之势。阳稍有不缩,精未尽化气,仍须炼之,必俟阳缩尽,基始完全成立。此即六通之一,所谓漏气通者是也。得此一通,即入人仙之境。彭祖八百遐龄,不过是道。
能修大药,而后可以移炉换鼎,行十月之功,即可气化为神,胎圆亲为佛子矣。到此六通俱足,变化无穷,三丰游戏市曹,采和赤臂卧雪,其神通诚有不可思议者。
余谓至此景况亦不难,唯学者不能死其心耳。君能发大志愿,竭力行之,年余之功,便见神妙不可测之神效,请君试之,余不汝欺也。
果老大仙师降
道法玄微不易求,天机岂肯付庸流?
从容一指迷云破,虎啸龙行水逆流。
临坛几度笑从龙,壶里乾坤道味浓。
一得玄微性转妙,慧生无边不通灵。
白云常处隐仙家,半掩柴扉远世华。
一旦谪降人间世,山陬俗了耐冬花。
天下事本乎中庸即好,过于离奇,反致谤焉。出家人以道为本,稍得趋避之术,亦是道之一助耳。况道成法亦尽备,如三丰游戏市曹,周颠侮弄权贵,皆神通作用耳。得到身外有身,自得妙中之妙。我与太虚合体,我亦太虚也。故天眼难瞒,我与天合,天眼即我眼也。天高听卑,我与天同体,天耳即我耳也。所不能成者,道未成也。
如今之谈道者,皆口头三昧,考其道行,均是空谈无补。余谓道是至简至易,毫无掺杂其间。学者不能死心行去,终难成就。况道成脱胎,亲为佛子,中间奥妙,诚有不可思议者。如初步功夫在凝神,试问名山大川,逸叟高僧,谁成不漏之阿罗?非道远人,人自远道耳。
谁知常常观照为入手要诀?天机在目,目到心亦随之。心目所在,息亦大定。《胎息经》云:“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息定于中,即伏气也。然息定乃自然而定,非勉强使定也。勉强使定,近乎强制,息不能伏。心息相依,息定心亦定焉。更须不惊不躁,俟其天机之自动,以神探其动处,识得气根,方是得着玄关。然得无所得,不过煦照之,以免元气外耗耳。一切玄妙皆基于此。唯在配合阴阳,为不传之秘。初以目光煦育气穴,即以神就气也。观照既久,其机发现,我又以神寻觅气根,使动气返回本穴,其神相依,此亦阴阳配合之妙法也。阴阳不合,不生真种,如夫妇不合,不生婴儿,同一理也。
凝聚既久,神气充足,真种发现,再行周天,自然而然,绝非勉强可为。经所谓三十六、二十四者,虚比也。气周一天,即如人间一日经十二时也。学人苟拘于三百息之句,真不堪教诲也。
至隐微处,暇时再为细言可也。
孚佑帝师降
三齐胜迹属崂山,悬崖飞峰不可攀。
仄径通幽松竹秀,岂无大隐在其间。
隐居谁识清风洞,望海群登碧落岩。
仙境已为流俗污,西江不足洗云巉。
崂山亦名牢山,亦作劳山,有大劳、小劳之异,最高二十五里,方圆八十余里,居即墨东南,山东第一名胜也。
清风洞、碧落岩,最为可观。然而反为土匪挠扰,未免一污点耳。从龙隐白云洞,略觉清静,然游人往来,亦不胜其扰矣。虽然大隐居尘,小隐居山,此亦混而言之。其实山中亦有大隐,非尽在人间也。如从龙看破一切,飘然无遁,非有大志,谁复能之?不为之大隐可乎?
噫!余更有进焉,君年六十有三,明年即阴气消尽之年,时不可缓矣。不须苦行,但听自然。饥则食而渴则饮,闲则坐而倦则眠。二六时中,莫离静观。一阳动处,但须凝神。彼一动,我一觉,以灵觉合真动,即是以汞投铅,以龙就虎,以阴配阳,以木并金。名虽众多,其实只神与气而已。
朱子曰:“《参同契》所言龙虎日月等,只是神气二者,唯不知如何作用耳。”以朱子之贤,尚不知如何作用,而后人妄作聪明,自谓我明道矣,岂不笑煞人也。
夫道之一字,简言之一无可说,泛论之万言莫磬。故太上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可道者,非五伦八德之常道。所以可名者,非五金八石之名。虽曰道,而实道之可道,即强名,而无实名之可名。藉道援世,即如以舟渡海,一到彼岸,舟亦无所用矣。但此间无甚奥义。只在静观而已。
观久则神与气合,便产真种矣。何谓真种?即生人之情种耳。人何由而生?父精母血之合成,而后始成造化。故学道之士,必先使神气凝合一处,而后始产真种。
一般假道学、野狐禅到底不知我身中自有造化也。更有流于清静寂灭之徒,动曰放下布袋,得大自在。岂知大道未成,全凭布袋为持身立命之所。成道而后,自有放下布袋之时。岂可混言放下,误千载之学人哉?果从此言,一缕孤魂,将不知飘落何所矣,岂但不能成道耶?
哈哈!学说原不误人,人不能会其意而强解之,其不败道者几希。如李二曲唱明学庸,以为明德即大道也,其所言亦未见乎朱注之外,便曰《〈四书〉反身录》,人亦趋之若鹜。好奇之士,何其多也。
如真知道者,力行实践,自能却病。如腹痛,静观片时当立瘳,如遗精,静观数日可立愈。其中实有理在,非空谈也。凡腹疼皆因寒气所致,一静观,则神火下降,温暖其腹。寒不胜热,其疾有不立瘳者乎?况遗精之病,亦由精寒而得,常以神光煦照,寒精尽化为气,其病有不立愈者乎?若腹中神气充足,温温暖暖,自有不可思议之真乐。如孔子蔬食饮水,乐在其中,乃得真乐也。后学不知修身之妙,得些克己之效,便谓我得道矣。岂知克己乃道之初功耳,真正妙处,实不在此。果能得着真乐,见着实效,则饮多不醉,食多不饱,然而不饮不食,亦无饥色也。神满自不思食,非勉强减食者可比也。
君应常常静观,俗事虽多心不著,俗亦超也。闻君常对人曰:“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然能遵此二语以行,亦可大获效验。服气乃吐故纳新之流,故不能长生。但伏气二字,亦应解释明白。夫伏者藏也,气之呼吸也,非先天祖气也。常以呼吸以口鼻,真人呼吸以胎息。但此胎息,非勉强使之然也,乃自然而然。非知道之士,不明此真机也。
孚佑帝师降
《道德》五千句句真,静观窍妙自生春。
几回笑指通幽处,数点梅花天地心。
在常人,不知静观,未能凝神,故此气仍从口鼻出入。知道之士,静观窍妙,神亦随之定于此处。神为一身之主宰,神定于此,息亦随之定于此。所谓心息相依者,此也。神不依息必外驰,息不依神难自伏。是以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始归大定。但能静观凝神,即能得此效验,决非别有奇法也。
神息依恋,腹自温暖。先天祖气,受此煦育而后,始发生焉。此气一生,气机先动。机一动,神即觉,丹经所谓“时至神知”,即此时也。此机既动,气亦随之外涌。我以元神寻其动处,即得着气根矣。即得着气根,便以此处为安乐窝可也。
神既以此为家,息亦相伴不去。神息既相合,元气受息之吸收,亦自返回本根。二气相接,常自氤氲恍惚,故《入药镜》曰“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即指此也。
神者,火也,火生于木;气者,水也,水生于金;意者,土也,神为之体,意为之用,其实神与意一也。三家相见,即是五行攒簇。如孙悟空压到五行山下,即攒族五行之义也。金受火制,不得外驰,即是悟空被山所压。五行既合而为一,真息亦相依而不相离,此即伏气之真功。丹经云“息息归根”,亦即藏伏之义。功夫到此,自然如是,决非勉强可知也。《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气不伏而欲结胎,未之有也。
勉尔从龙,好自行去。为道家续此道脉,唯君是赖也。勉之勉之!
朱仙翁降
二十三年隔一扉,相连旧雨泪重挥。
买山偕隐言犹在,有酒共酌事已非。
心拙幸蒙神佛佑,德轻安望子孙肥。
而今化鹤唳华表,谁识当年丁令威。
噫!龙友知此时乎?买山乃唐于迪故事。当于迪镇襄阳,庐山符戴赍书就于,乞买山钱百万,于给如其数,后得偕隐。仆与君亦有此约。惜乎食言而肥,真愧煞人也。华表唳鹤,乃汉丁令威公学道于灵虚山,千年而后,化鹤皈辽,唳于华表柱上曰:
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仆不敢比丁公,然而丁公之感,不能无也。回忆与君同事鸾沙,乩罢余暇,酌酒畅谈,快何如之?曾几何时,君竟鬓发霜残矣。今昔之感,谅有同情。
哈哈!仆更有进焉,去者已矣,不可究诘,来日方长,岂容稍懈。万事皆幻,唯道最真。无论何时,不可离道。离则魔生,魔生则性乱,性乱则命摇。故《中庸》有“道不可须臾离”之戒。况我年老人,尤当奋勉。先将慧命坚固,即是延年之根本。人无慧命,如灯无油,不灭何待?万勿流于枯寂,自误自己也。
仆从前对于此道,亦不明了,尝读师《灵宝秘录》,方知舍却阴阳,别无他道。三教圣真,皆从二字得来。今人往往重性轻命,欲脱轮回,岂不难哉?如杜院长,枯坐顽空,即明征也。帝师显化人间,仙迹遍全球,类而椎之,如邱真人处机,张真人三丰,皆有鬼神不可测之妙,变化无尽休之能。以释氏而论,若达摩、寂无、黄梅、六祖等,皆能隐显莫测,神通广奥也。然二氏之徒,皆从阴阳造化中得其玄妙,非与枯坐顽空者等耳。今之学佛者,轻视双修,独重性道,末闻可以延年者。瞑目而逝,便谓超升天界,欺人终属自欺。或曰“修性命自来归”,此亦不知道者之言耳。
仆读《秘录》而后,始知道即天道也。阳光下照,生育万物。设云常蔽日,使阳光不能下舒,万物亦不能生。是以雨乃阳光蒸腾,水气上升而化者。我能常常温照,精气亦自上升而变为甘露。至理明言,君其识之。
孚佑帝师降
乘风飞下白云巅,未著红尘泪已潸。
十载往来阳城道,高山流水向谁弹?
傍花随柳泛轻舟,浪静风平自在游。
且向苍茫烟霞里,金樽檀板醉方休。
哈哈!旧重逢,必有契阔可叙。乃为俗人所混,不得畅所欲言而去,然亦有数也。
余谓天下事,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该如何便如何,亦不可逆数而行也。顷朱子所谈,颇有可取,勿尽作闲言看过也。自古学道者多,成道者少。非道远人,人自违道。苟不违道,成仙作佛,亦易事耳。
噫!如从龙来去自如,谁能尔尔。唯坐功仍须竭力,念虑务必屏除。虽日处于纷扰广众之中,亦犹入无人无我之境,始为炼己熟也。慎勿常与人谈,老年人不宜也。《道德》云:“闭门塞兑”。闭门者,闭目静观也;塞兑者,忘言守中也。门常闭则神不外驰,兑常塞则气不外耗。故慈氏以清静六根,为入手第一步。况年老人精神原不甚畅也,非善养之,不能充足;非充足,不能成道。故学道先须爱惜精神。欲爱惜精神,必须外有闭塞之功,内加疑合之妙,自入不可思议之境界矣。
亦不必问其何处是玄关,能将虚灵不昧之神,凝于气机动处,即是配合阴阳。阴阳既合,两不相离,我之真息,亦随之伏矣。凝取既久,神气充足,真种发生,冲关荡窍,皆是自然之机。有一点勉强,便碍天机矣。
道原不难,唯守不易耳。故古仙对于筑基一事,非常谨慎。遇机一动,即可起坐,不然当面错过矣。总要随机而应,常自静观,即保精化气之要道。一离了观,火即散矣。火散,炉则寒矣。炉寒,丹则耗矣。能三月不问人事,筑基成矣。
基成阳缩,此亦必然之势。阳稍有不缩,精未尽化气,仍须炼之,必俟阳缩尽,基始完全成立。此即六通之一,所谓漏气通者是也。得此一通,即入人仙之境。彭祖八百遐龄,不过是道。
能修大药,而后可以移炉换鼎,行十月之功,即可气化为神,胎圆亲为佛子矣。到此六通俱足,变化无穷,三丰游戏市曹,采和赤臂卧雪,其神通诚有不可思议者。
余谓至此景况亦不难,唯学者不能死其心耳。君能发大志愿,竭力行之,年余之功,便见神妙不可测之神效,请君试之,余不汝欺也。
果老大仙师降
道法玄微不易求,天机岂肯付庸流?
从容一指迷云破,虎啸龙行水逆流。
临坛几度笑从龙,壶里乾坤道味浓。
一得玄微性转妙,慧生无边不通灵。
白云常处隐仙家,半掩柴扉远世华。
一旦谪降人间世,山陬俗了耐冬花。
天下事本乎中庸即好,过于离奇,反致谤焉。出家人以道为本,稍得趋避之术,亦是道之一助耳。况道成法亦尽备,如三丰游戏市曹,周颠侮弄权贵,皆神通作用耳。得到身外有身,自得妙中之妙。我与太虚合体,我亦太虚也。故天眼难瞒,我与天合,天眼即我眼也。天高听卑,我与天同体,天耳即我耳也。所不能成者,道未成也。
如今之谈道者,皆口头三昧,考其道行,均是空谈无补。余谓道是至简至易,毫无掺杂其间。学者不能死心行去,终难成就。况道成脱胎,亲为佛子,中间奥妙,诚有不可思议者。如初步功夫在凝神,试问名山大川,逸叟高僧,谁成不漏之阿罗?非道远人,人自远道耳。
谁知常常观照为入手要诀?天机在目,目到心亦随之。心目所在,息亦大定。《胎息经》云:“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息定于中,即伏气也。然息定乃自然而定,非勉强使定也。勉强使定,近乎强制,息不能伏。心息相依,息定心亦定焉。更须不惊不躁,俟其天机之自动,以神探其动处,识得气根,方是得着玄关。然得无所得,不过煦照之,以免元气外耗耳。一切玄妙皆基于此。唯在配合阴阳,为不传之秘。初以目光煦育气穴,即以神就气也。观照既久,其机发现,我又以神寻觅气根,使动气返回本穴,其神相依,此亦阴阳配合之妙法也。阴阳不合,不生真种,如夫妇不合,不生婴儿,同一理也。
凝聚既久,神气充足,真种发现,再行周天,自然而然,绝非勉强可为。经所谓三十六、二十四者,虚比也。气周一天,即如人间一日经十二时也。学人苟拘于三百息之句,真不堪教诲也。
至隐微处,暇时再为细言可也。
孚佑帝师降
三齐胜迹属崂山,悬崖飞峰不可攀。
仄径通幽松竹秀,岂无大隐在其间。
隐居谁识清风洞,望海群登碧落岩。
仙境已为流俗污,西江不足洗云巉。
崂山亦名牢山,亦作劳山,有大劳、小劳之异,最高二十五里,方圆八十余里,居即墨东南,山东第一名胜也。
清风洞、碧落岩,最为可观。然而反为土匪挠扰,未免一污点耳。从龙隐白云洞,略觉清静,然游人往来,亦不胜其扰矣。虽然大隐居尘,小隐居山,此亦混而言之。其实山中亦有大隐,非尽在人间也。如从龙看破一切,飘然无遁,非有大志,谁复能之?不为之大隐可乎?
噫!余更有进焉,君年六十有三,明年即阴气消尽之年,时不可缓矣。不须苦行,但听自然。饥则食而渴则饮,闲则坐而倦则眠。二六时中,莫离静观。一阳动处,但须凝神。彼一动,我一觉,以灵觉合真动,即是以汞投铅,以龙就虎,以阴配阳,以木并金。名虽众多,其实只神与气而已。
朱子曰:“《参同契》所言龙虎日月等,只是神气二者,唯不知如何作用耳。”以朱子之贤,尚不知如何作用,而后人妄作聪明,自谓我明道矣,岂不笑煞人也。
夫道之一字,简言之一无可说,泛论之万言莫磬。故太上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可道者,非五伦八德之常道。所以可名者,非五金八石之名。虽曰道,而实道之可道,即强名,而无实名之可名。藉道援世,即如以舟渡海,一到彼岸,舟亦无所用矣。但此间无甚奥义。只在静观而已。
观久则神与气合,便产真种矣。何谓真种?即生人之情种耳。人何由而生?父精母血之合成,而后始成造化。故学道之士,必先使神气凝合一处,而后始产真种。
一般假道学、野狐禅到底不知我身中自有造化也。更有流于清静寂灭之徒,动曰放下布袋,得大自在。岂知大道未成,全凭布袋为持身立命之所。成道而后,自有放下布袋之时。岂可混言放下,误千载之学人哉?果从此言,一缕孤魂,将不知飘落何所矣,岂但不能成道耶?
哈哈!学说原不误人,人不能会其意而强解之,其不败道者几希。如李二曲唱明学庸,以为明德即大道也,其所言亦未见乎朱注之外,便曰《〈四书〉反身录》,人亦趋之若鹜。好奇之士,何其多也。
如真知道者,力行实践,自能却病。如腹痛,静观片时当立瘳,如遗精,静观数日可立愈。其中实有理在,非空谈也。凡腹疼皆因寒气所致,一静观,则神火下降,温暖其腹。寒不胜热,其疾有不立瘳者乎?况遗精之病,亦由精寒而得,常以神光煦照,寒精尽化为气,其病有不立愈者乎?若腹中神气充足,温温暖暖,自有不可思议之真乐。如孔子蔬食饮水,乐在其中,乃得真乐也。后学不知修身之妙,得些克己之效,便谓我得道矣。岂知克己乃道之初功耳,真正妙处,实不在此。果能得着真乐,见着实效,则饮多不醉,食多不饱,然而不饮不食,亦无饥色也。神满自不思食,非勉强减食者可比也。
君应常常静观,俗事虽多心不著,俗亦超也。闻君常对人曰:“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然能遵此二语以行,亦可大获效验。服气乃吐故纳新之流,故不能长生。但伏气二字,亦应解释明白。夫伏者藏也,气之呼吸也,非先天祖气也。常以呼吸以口鼻,真人呼吸以胎息。但此胎息,非勉强使之然也,乃自然而然。非知道之士,不明此真机也。
孚佑帝师降
《道德》五千句句真,静观窍妙自生春。
几回笑指通幽处,数点梅花天地心。
在常人,不知静观,未能凝神,故此气仍从口鼻出入。知道之士,静观窍妙,神亦随之定于此处。神为一身之主宰,神定于此,息亦随之定于此。所谓心息相依者,此也。神不依息必外驰,息不依神难自伏。是以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始归大定。但能静观凝神,即能得此效验,决非别有奇法也。
神息依恋,腹自温暖。先天祖气,受此煦育而后,始发生焉。此气一生,气机先动。机一动,神即觉,丹经所谓“时至神知”,即此时也。此机既动,气亦随之外涌。我以元神寻其动处,即得着气根矣。即得着气根,便以此处为安乐窝可也。
神既以此为家,息亦相伴不去。神息既相合,元气受息之吸收,亦自返回本根。二气相接,常自氤氲恍惚,故《入药镜》曰“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即指此也。
神者,火也,火生于木;气者,水也,水生于金;意者,土也,神为之体,意为之用,其实神与意一也。三家相见,即是五行攒簇。如孙悟空压到五行山下,即攒族五行之义也。金受火制,不得外驰,即是悟空被山所压。五行既合而为一,真息亦相依而不相离,此即伏气之真功。丹经云“息息归根”,亦即藏伏之义。功夫到此,自然如是,决非勉强可知也。《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气不伏而欲结胎,未之有也。
勉尔从龙,好自行去。为道家续此道脉,唯君是赖也。勉之勉之!
朱仙翁降
二十三年隔一扉,相连旧雨泪重挥。
买山偕隐言犹在,有酒共酌事已非。
心拙幸蒙神佛佑,德轻安望子孙肥。
而今化鹤唳华表,谁识当年丁令威。
噫!龙友知此时乎?买山乃唐于迪故事。当于迪镇襄阳,庐山符戴赍书就于,乞买山钱百万,于给如其数,后得偕隐。仆与君亦有此约。惜乎食言而肥,真愧煞人也。华表唳鹤,乃汉丁令威公学道于灵虚山,千年而后,化鹤皈辽,唳于华表柱上曰:
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仆不敢比丁公,然而丁公之感,不能无也。回忆与君同事鸾沙,乩罢余暇,酌酒畅谈,快何如之?曾几何时,君竟鬓发霜残矣。今昔之感,谅有同情。
哈哈!仆更有进焉,去者已矣,不可究诘,来日方长,岂容稍懈。万事皆幻,唯道最真。无论何时,不可离道。离则魔生,魔生则性乱,性乱则命摇。故《中庸》有“道不可须臾离”之戒。况我年老人,尤当奋勉。先将慧命坚固,即是延年之根本。人无慧命,如灯无油,不灭何待?万勿流于枯寂,自误自己也。
仆从前对于此道,亦不明了,尝读师《灵宝秘录》,方知舍却阴阳,别无他道。三教圣真,皆从二字得来。今人往往重性轻命,欲脱轮回,岂不难哉?如杜院长,枯坐顽空,即明征也。帝师显化人间,仙迹遍全球,类而椎之,如邱真人处机,张真人三丰,皆有鬼神不可测之妙,变化无尽休之能。以释氏而论,若达摩、寂无、黄梅、六祖等,皆能隐显莫测,神通广奥也。然二氏之徒,皆从阴阳造化中得其玄妙,非与枯坐顽空者等耳。今之学佛者,轻视双修,独重性道,末闻可以延年者。瞑目而逝,便谓超升天界,欺人终属自欺。或曰“修性命自来归”,此亦不知道者之言耳。
仆读《秘录》而后,始知道即天道也。阳光下照,生育万物。设云常蔽日,使阳光不能下舒,万物亦不能生。是以雨乃阳光蒸腾,水气上升而化者。我能常常温照,精气亦自上升而变为甘露。至理明言,君其识之。
孚佑帝师降
乘风飞下白云巅,未著红尘泪已潸。
十载往来阳城道,高山流水向谁弹?
傍花随柳泛轻舟,浪静风平自在游。
且向苍茫烟霞里,金樽檀板醉方休。
哈哈!旧重逢,必有契阔可叙。乃为俗人所混,不得畅所欲言而去,然亦有数也。
余谓天下事,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该如何便如何,亦不可逆数而行也。顷朱子所谈,颇有可取,勿尽作闲言看过也。自古学道者多,成道者少。非道远人,人自违道。苟不违道,成仙作佛,亦易事耳。
噫!如从龙来去自如,谁能尔尔。唯坐功仍须竭力,念虑务必屏除。虽日处于纷扰广众之中,亦犹入无人无我之境,始为炼己熟也。慎勿常与人谈,老年人不宜也。《道德》云:“闭门塞兑”。闭门者,闭目静观也;塞兑者,忘言守中也。门常闭则神不外驰,兑常塞则气不外耗。故慈氏以清静六根,为入手第一步。况年老人精神原不甚畅也,非善养之,不能充足;非充足,不能成道。故学道先须爱惜精神。欲爱惜精神,必须外有闭塞之功,内加疑合之妙,自入不可思议之境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