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
地点
江南及部分黄河流域
时间
875年—884年
参战方
唐朝、大齐(黄巢所建)
结果
黄巢败亡,朱温篡唐建梁
背景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连句,翁思索未至,巢随口应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过程
起兵反唐
黄巢军最初东攻沂州(今山东临沂)不克;转攻山东、河南等地,攻占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进逼汝州(治今河南临汝)。乾符三年九月,攻克汝州,杀唐将董汉勋,俘汝州刺史王镣,直指东都洛阳。王镣是宰相王铎堂弟,王镣为王仙芝写信给蕲州刺史裴偓,表示愿意接受“招安”。是年年底裴偓诱降王仙芝,愿授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之职,黄巢坚决反对,大骂仙芝“始吾与汝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汝独取官而去,使此五千余众何所归乎?”(《资治通鉴·巻第二百五十二》),随后以杖击伤仙芝头部,头破血流,其众喧哗不已。招安不成,蕲州刺史裴偓逃奔鄂州,不久两军分裂,三千余人从仙芝,仙芝乃大掠蕲州,黄巢引兵二千北上。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今山东郓城),杀节度使薛崇。三月,又破沂州。仙芝一度攻破鄂州(今湖北武昌),王、黄又再度合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方),不久又分兵,仙芝转攻郢州,唐朝招讨副都监杨复光再次诱降,仙芝遣尚君长、楚彦威等人洽降,中途为唐招讨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贪功,妄报战胜,尚君长等人移送长安被杀,仙芝大怒,降敌之事再次未遂。朝廷以宋威“杀尚君长非是”,镇压“无功”,解除其兵权,擢升曾元裕为招讨使,又调西川节度使高骈任荆南节度使。乾符五年初,王仙芝军攻破荆南(今湖北江陵)罗城,由于沙陀兵援军到达,焚掠江陵而去,转至申州。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兵败被曾元裕部斩杀,余部奔亳州(治今安徽亳州市)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自称“冲天大将军”,转战黄淮流域,又进军长江下游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