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吧 关注:5,606,567贴子:41,837,023

【2016考研经验终结】~关于择校和备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耗时9个月,今天上午终于圆满成功了。初试成绩21,初试加复试综合排名22,录取74人,导师为一名博导。不尽感慨,身为农村里的孩子,奋斗了16年,终于抹平了差距,未来还长,继续傲娇。
经历过才知道有多痛,不紧感慨万千,说说择校和备考的经验。先说下楼主的分数,总分331,政治67,英语二51,数学二93,专业课120。专业课失误,本来有能力冲击140+。复试笔试时长3个小时,用时50分钟搞定,在师姐和老师的注目下缓缓离开,老师再见到我时说了句,真厉害。
对于有自己复习方案的同学接下来就不要看了,大神请绕道。我说的经验可能只会对我等学渣有帮助,之所以说我是学渣,因为楼主线代到大四下学期还没过,四级也没过,作为一只三夸逆袭狗接下来就说说我的经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3-26 13:55回复
    二楼,留作纪念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3-26 13:55
    收起回复
      2025-05-15 03:23:17
      广告
      篇幅一,关于如何择校。
      首先,选择一所目标学校是每位2017考研人都不能回避和假装忽视的,这和你接下来的复习计划以及具体内容息息相关。我们盘点了择校择专业的两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家都知道,考研一共要考四门科目,分别是数学、英语和政治三门公共课,还有一门专业课。而对于文科生来说不需要考数学课但是要考两门专业课。公共课都是全国统一命题的,但是专业课却是由各个招生单位自主命题,因此不同学校考察的要求和难度都不一样。
      所以,只有确定了你的目标院校,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才会有针对性地复习。不过,确定目标不能盲目,要结合自身情况慎重做决定。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3-26 14:00
      收起回复
        【以学校为首要考虑因素】
        这就不得不说有的童鞋存在着的"名校情结",其实,我们也不能给这种"名校情结"定结论说它是好还是不好,如果你利用得当,让这份执著一直督促着你,那么你很可能成为黑马逆袭名校成功然后成为别人口中的"大赢家"。
        而如果你只是空有这份冲击名校的心而没有毅力,那么,强行报考名校最终得到的结果也只能是成为"炮灰"。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名校不管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超越普通高校一大截,而且,在名校中云集的学术前沿的领头人和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让我们执著追求名校的理由。而且,名校名气大,在你以后找工作的时候也会成为你的加分项。
        不管你最后决定从哪一方面考虑作出自己的决定,都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学专业的特点,寻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学校。不求它是最好的,但是要保证它是最适合自己的。
        楼主本科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想跨考计算机,就以自己最擅长的C语言和数据结构作为突破点,选取了东北大学,北京理工,江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云南大学大学。选取这几个学校是因为他们的初试专业课非408(一个统考科目,包括四门),然后就看了下他们的复试科目,最后确定了北京工业大学和江南大学,然后综合考虑了地理环境以及上届师哥师姐的考研情况。确定了北京工业大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3-26 14:05
        收起回复
          简而化之
          ①看学校的初试和复试科目,两个必须都要考虑,有个师哥只看了初试科目,而复试科目完全没学过,最后名落孙山。
          ②结合上届考研情况,多参考师哥师姐和老师的意见。
          以上所要了解的信息可以去XX研究生院招生网查询,信息的检索能力也是研究生所必须掌握的,相信难不倒各位。确定完学校之后可以多加几个考研群,了解最新考研讯息。在此奉劝各位,不要过于保守,多交流。要知道考研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考研不同于高考,是对于时间的安排,对于自己的惰性,对于自己信心的考研。现在流的汗水都是当初脑子里进的水,如果不想明天继续流汗水,请对自己负责。考研的哭自己吃过才知道,曾经嗓子哑的说不出话,曾经咳出的血,曾经和爸妈打电话在眼眶打转的泪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下定决心后,请继续看下面的各科介绍。当然这是我的浅陋之见,仅供参考。(睡会先,人多了继续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3-26 14:06
          收起回复
            篇幅三,拦路虎神兽——英语
            英语这东西实在不敢大发言辞,只说下购买的资料:张剑英语真题,文都网校课程(QQ407507604),单词是重点,买本考研词汇好好背,何凯文的1575或者朱伟的恋恋有词(加上述QQ我发你16年整理的必备资料,加时注明原因。【16年考研期间开始出售,反响不错,17视频上线】),每天摘抄凯文的每日一句联系长难句。英语作文记得早早整理自己的模板。英语一和英语二有很大区别,前期英语二可以做下英语一的阅读,后面还是死扣英语二真题,其他的专门听英语二视频,文都和新东方都有区分英语一英二。 庆幸付出有回报,在英语四级未过的在北京大旱区考了51分,哦,对了特别感谢谭建波老师,英语亦是打工程需要长期积累。复试时候老师问了句,四级过了吗?我说没过。然后另一个老师接着问我,四六级都没过,我说嗯。哎,渣子的悲哀啊。师弟师妹还是尽量考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3-26 15:40
            收起回复
              篇幅四,基本素养——政治
              说是基本素养一点不为过,据我了解,很少有人死在政治上。只要你态度端正,政治觉悟高,虔诚的信奉我党,基本都是60+。具体可以买套网校视频,闲暇无聊的的时候听听,主要是马原和近代史、毛概。时政最后会有总结。最后一个月你会被政治资料埋没,都不知道背什么了。我建议看看肖秀荣的最后8套卷和最后4套卷,再结合下其他机构给的资料,65+没问题。我所看的视频文都+新东方+三仁,最后67分,毕竟理科狗算是不错的成绩了,大神勿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3-26 17:27
              收起回复
                篇幅五,提分神器——专业课
                考研界有种种传说,能不能上就要看英语过不过线,能不能上好大学就要看数学和专业课了。专业课理工类的建议课本过两三遍吧,课后题认真做一遍,每个题都不要放过。如果有专门的高分笔记可以买来看看,比如我的专业课是数据结构就买了本王道,觉得还是不错的。10月份以后做真题,贴吧论坛考研群会有你想要的,如果有门路,能够整到内部资料,自然最好,考研并不是那么公平,尽力就好了,120+是比较常见的。
                言尽于此,经验不过夸夸而谈,尚需师弟师妹们踏踏实实准备考试。成绩是块敲门砖,请把这块砖磨的硬一点,请把门砸的响一点,请潇洒的回首来时路。借用凯文的一句话,明年此时,烟花是否绚烂,炸鸡和啤酒是否美味,玫瑰是否浪漫,我们的行动会给出答案!我们今天之所以坐在这里就是因为我们发现今天的自己已经配不上我们昨天的梦想。Aspire to inspire until expire.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6-03-27 00:00
                收起回复
                  2025-05-15 03:17:17
                  广告
                  各专业排名,可以看看喽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6-03-27 09:15
                  收起回复
                    就没有问问题的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6-03-27 19:52
                    收起回复
                      【考研or不考研】
                      当然,仅仅就考研和不考研而言,不好进行直接的对比,因为需要看未来的职位定位,比如想去做销售、做业务,其实本科学历就足矣,更多的是多去社会闯荡,在社会这个大学堂中吸取经验,书读多了在社会上反而施展不开,但如果想去做技术研发,那考研还是更好,通过研究生阶段的项目开发训练,进入职场更能得心应手,这个从我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同样在企业从事技术类工作的同学(主要是制造业)可以看出来,本科同学毕业后一般在生产线历练后多数都从事生产管理或工艺管理、质量管理,数年后成为这些岗位的基层领导,而研究生同学去企业进入研发部门的较多,数年后就成为技术研发部门的领导,将来更容易成为企业高层。
                      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如从一个很普通的本科学校毕业,通过考研进入211或者985高校读研,这种改变对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更多的是一种名校效应,未来的就业面或选择方向相对会宽一些、机会多一 些,我研究生同学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可以说通过考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这个层面来说,考研未尝不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以前听朋友说过,他认识几个二战三战的朋友,都是一战没考上工作了几年又回来考,他们就是初心,一种追求自己理想的初心,一种不甘于自我处境的初心。
                      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我们可以想想从小的经历,小学初中的朋友,沉淀下来还在联系的能有几个?是不是有许多都开始工作结婚生子?是不是觉得我们并不想与他们联系,因为我们与他们的生活并无交集。高中的朋友也就混了几个死党整天瞎混,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也不怎么联系。考研其实一样,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更宽阔的人际平台,一 块高层次人际关系的敲门砖。
                      也许我们不爱听这样的话,但我们的社会的确是一个靠人际关系的社会,相同的事情,你请小学同学办几乎办不成,但请研究生的同学办可能就是一句话的事。 毕竟你的学历越高,所认识的人的阶段也随之越来越高。
                      还有,那些不知所措的应届生,他们不愿对舒适的校园生活say goodbye,对自己的人生前途一无所知,每天睡到十二点起床,在我的学校即是如此,其他学校(顶尖学府例外)也类似。他们看到周围的人都在考研,也就跟风考吧,反正不知道要去干嘛,先考再说。
                      考研,一是不甘,二是人际,三是迷茫。我感觉,给自己一个拼命的机会吧,挺好。不考研,你也体会不到考完研扔下书包整天无所事事的太无聊。


                      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16-03-29 08:23
                      收起回复
                        😘


                        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16-03-29 17:04
                        回复
                          😳


                          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16-03-30 15:0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6-03-31 06:51
                            回复
                              2025-05-15 03:11:17
                              广告
                              😳


                              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6-03-31 0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