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者交流吧 关注:1,465贴子:11,880

回复:为女儿继续写下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超越自卑》
我见到这个女孩时,很友好地和她交谈。她告诉我:“我并不喜欢偷东西,也不喜欢跟男孩子瞎跑,但我想让妈妈知道,她管不了我。”“你这样做是为了报复吗?”我问她。她答道:“我想是的。”她希望证明自己比母亲强,她之所以有这样的目标,是因为她感觉到了自己的弱小。她感觉到母亲不喜欢她,并由此感到自卑。她能够想到的唯一可以给她带来优越感的办法就是制造麻烦。儿童有盗窃或其他不良行为,通常都是出于报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85楼2018-07-13 23:21
收起回复
    家长会结果还好,老师建好了家长群,而且初中孩子自治能力强,家长介入机会少,可以放心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86楼2018-07-14 20:58
    收起回复
      从微博看到一篇文章,大抵是说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他们的思想确实和成人大有不同,若是一味压制,反而会在有机会时进行报复性补偿。例如不让她随便交友,不让她打游戏等等。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87楼2018-07-15 18:20
      收起回复
        这几天带着孩子写暑假作业,清晰地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一是对孩子的水平估计不够,以为她会的乘法分配律她不会,还有分数乘除互换她也不会,二是会不知不觉表现出怎么可能这都不会的态度,孩子很敏锐,刚开始可能不吭气,过一会儿就找茬发脾气了,三是孩子发脾气后,我容易难过,不理智,跟她发脾气或者不理她了,然后就不继续学了。昨天在她开始发脾气时,我首先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态度不对,于是先主动给孩子道歉,她当时不吭气,我去洗澡冷静一下,出来后看她仍然气呼呼的样子,就问她:你这样发脾气是想让妈妈不管你的学习了吗?她大声说:不是不是!我看她一眼就走了,做自己的事去,过了一会儿,她跑来跟我说对不起,还给我敲敲背,我顺势说那咱们继续学习吧,她同意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88楼2018-07-17 06:50
        回复
          发现孩子写作业发脾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她太过追求完美,写错了发脾气,不能划掉因为她说划掉难看,然后就不能继续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89楼2018-07-17 16:35
          回复
            1.“最高标准”与“完美主义者”
            生活中有一种比较典型的认知歪曲方式——最高标准。所谓认知歪曲中的“最高标准”,就是用过高的、不现实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这些标准来解释自己的现状,和那些最高标准相比,自己就是失败的。生活中,具有这种认知歪曲的人,往往关注那些超过自己的人,而忽略低于自己的人。
            这种歪曲的认知方式,有一个更为好听的名字——“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总是用“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总是希望自己做得最好,对自己的每个瑕疵和不足都感到自责。比如一次考试得了92分,得到第二名,他就把自己和第一名相比,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得到第一名,即使他幸运地得到了第一名,他也会责备自己说,为什么没有得到满分而丢失了8分。即使他得了满分,获得了片刻的愉悦和快乐。但很快他就会关注下一次考试,关心自己能否在未来考试中能否取胜。
            2. 什么是设置评估零点技术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完美主义者或持“最高标准”的人,他们总是将自己的现状与最高的标准进行比较,从而让自己感到压力和挫败。如果我们能够让他们与更低标准进行比较,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评估“水”温时,我们把沸腾的水定为100度,把冰水混合物定为0度,参照这两个端点值,就可以把各个中间温度定为0-100度之间的度数。生活也是一样,我们不仅要和最高标准比较,也要和最低标准比较,只有同时进行两种比较,我们才能得到更客观的认知。
            所谓设置评估零点技术,就是选取一个更低的点,作为评估参照点,这个参照点就是评估零点(而不是完美点),把当事人的现状和零点相比(而不是和完美点相比),当事人就能即刻体会到满意和快乐的情绪,这样也能让他认知到对于自己是苛求的,比较标准是不恰当的,产生改变评估标准——最高标准的心理动力
            3. 设置评估零点技术的步骤
            设置评估零点技术主要是针对咨客的“最高标准”认知歪曲,因而,先要让咨客意识到自己存在最高标准认知歪曲,然后,和咨客讨论设置不同评估零点,并把自己现状与零点想比较后,询问咨客的情绪体验。最后,从比较标准变化所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中,引导咨客觉察自己的问题在于比较标准问题,从而促使咨客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
            比如说,一个学生希望在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中考650分,结果只考了628分,因为分数没有达到预期,心情十分低落。在这里,我们让她认知到自己对考628分感到不满意,是因为她把分数和最高标准(理想标准650分,这里不是满分750分)比较而产生的。接下来咨询师引导他把500分设为评估零点,询问她,628分有什么感觉,她说还不错;然后我们把评估零点设置为450分、400分、352分(全年级最低分),并询问她有什么感觉,她说感觉越来越好。最后,和她讨论和不同零点相比自己感觉发生变化有何启迪,她意识到了是比较标准给自己带来困扰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90楼2018-07-17 16:58
            回复
              一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正要冲击世界冠军的时候,遇到车祸,腿断了,与金牌失之交臂。这对他是重大打击,他接受不了,认为自己的人生从此都完了,慢慢出现了抑郁的症状。
              对他这个情况,认知行为治疗前期的重点,可以是引导他完整地认识现实,到底是不是真的像他认为的那么糟糕,他的人生从此就都完了。
              比如,他认定的“腿断了,整个人生都完了”这个想法就是他的自动化思维。在治疗中就会问他:除了跑步,你的生活还有哪些方面?你从多大开始练习跑步的?在那之前你就知道自己会在短跑上这么优秀?你是怎么知道自己擅长短跑的?在你过去的人生中,除了跑步,你的其他梦想是什么?你现在多大岁数?你真的能断定你的人生就此完了?你有没有见过或听说过哪个优秀运动员跟你有类似的经历?他们运动生涯结束后过得怎样?等等。
              经过上述的探讨,最后他发现:虽然自己的运动生涯结束了,但并不是其他方面都完了,更不等同于自己的人生就完了。
              但他又说:虽然如此,这个打击对他来说实在太大了,他一时半会很难从自己的痛苦中走出来。此时则可认可这一点,说:作为当事人遇到这样的事情一时半会走不出来甚至陷入抑郁中也是自然的。接着话锋一转:你是否希望自己一直这样消沉下去?他答:不想,因为这样太痛苦了。
              再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对自己说些什么让自己不那么消沉?又可以试着做些什么让自己感觉好一些?他答:我可以对自己说,腿断了并不等于我的人生就完了,但我不知道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自己改变现状。
              此时通常会对他说:一般抑郁的时候,如果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就会让自己心情好一些;心情好一些后就可以继续做一些让自己愉悦的事情,这样就能让你逐步走出抑郁的泥潭,之后再去规划你的未来。在你抑郁之前,你曾经喜欢做什么?……
              就这样鼓励患者思考,激发其做出从事愉快活动的计划,从而一步步走出抑郁。只要他开始试着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迈出下一步行动的步伐,做出一些有助于改变现状的事情,转机就会逐步出现。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总之,要把他内心的想法完全搞清楚,识别他的功能不良性的自动化思维;然后引导他思考其自动化思维是否真的成立;如果不成立,更具功能适应性的替代思维是什么;试着用替代思维重看所处情形或发生的事件,重新体会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不同;以及站在他的角度,和他一起设计接下来做出改变的具体行动方案。
              当然你会发现,CBT治疗中所使用的这些方法并不高深。是的,这些都是基于人类文明的常识性的方法,CBT只不过是把它们提炼出来,加以系统化,以便相对高效地解决困扰来访者的问题。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91楼2018-07-17 23:02
              回复
                我要学学认知疗法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92楼2018-07-17 23:04
                收起回复
                  要不受外界影响,踏实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很难,但也要做到。孩子的一个同学提前一年考上了人大附中的早培班,也就是四年后,15岁就可以参加高考了。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还是很难受的,觉得和我女儿是天地之分,慢慢地又明白过来,这世界本就不公平,我的孩子以后也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手艺人吧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95楼2018-08-25 11:30
                  收起回复
                    发个最近临摹的画,坚持了一年,感觉还会画下去,如同对待孩子一样,没有定什么目标,只是保持热爱,保持思考和练习,若是累了不爱了就放弃好了。而实际上,当我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时,看到了世界上更多的美时,我不太可能会放弃。希望孩子也能找到我这种感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99楼2018-09-26 00:06
                    收起回复
                      女儿已经开始偷偷躲在被窝里看网络小说了,以听故事的名义拿走我的手机。我只好又恢复和她睡一间屋子,但是我告诉她,我们住一起是互相监督,因为妈妈也控制不住自己熄了灯还玩儿手机……她也就没有一点儿抵触情绪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02楼2018-09-26 23:46
                      收起回复
                        这个时候已经熄灯准备睡觉了,女儿突然跳起来说忘了语文作业,然后现在去写作业了!我简直太吃惊了,作业是给海底两万里的十章改写名字,用西游记的风格,这可不简单啊。真没想到她还有主动写作业的时候……
                        我没有说她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只是去给她披上一件外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04楼2018-09-27 22:21
                        收起回复
                          我不会一直保持好的态度,今天还是在女儿面前大发脾气了,各种乱七八糟不高兴的事情堆积着,然后来个引子,看见女儿头上两大块脱发,看着她到处乱扔的书,看着家里一片狼藉而老公又要出差,跟人约好的国庆郊区游还不知能不能兑现,让女儿帮忙收酸奶到冰箱结果她无动于衷……心里头按耐不住的火气……
                          不能再钻牛角尖了,明天开始扔东西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05楼2018-09-29 21:28
                          回复(15)
                            时间久了,发现养育孩子也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首先接纳自己的弱点,明白一直以为本该做到的事情,其实我真的做不到。然后才能接纳孩子,否则我们对孩子也会产生她明明可以做得到却做不到的错觉。这段话像绕口令。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07楼2018-10-29 00:13
                            收起回复
                              其实吧里的孩子,说是成绩差点儿的也能考七八十分儿,跟我家这个十几分的已经是正常和不正常的天大差异了,偏偏焦虑得不比我少一分,觉得真是可笑。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孩子这样只能说是命运的安排。坦然接受她的世人眼中糟糕的与众不同,觉察自己的情绪,不要让焦虑和抑郁把生活变得不幸。是的,不是孩子的状况让我们不幸,而是其引发的不良反应带来不幸。
                              人生苦短,终有扔下这身皮囊的日子,孩子与我相伴一段旅程,且行且珍惜。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08楼2018-11-01 23:01
                              回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