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肩,徜花好月圆
无悔至一错到底,消亡也如饴,执着到绝无可依,天命任性,咫尺或天涯两地,竟忽然而已。
——题记
壹
梨花乃姜国的一大姓氏,大到旁人无法想象,而原因仅仅是当朝的太皇太后、皇太后都姓梨花。
明帝为刺客所杀,他的皇后梨花月立皇长子为安帝,自己则是凭借太后名义把持朝政,还将自己的妹妹梨花莹接进宫来塞给安帝做皇后。而安帝显然不满意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状,妄图以宫变来逼梨花月让权。梨花月一气之下赐安帝白绫,立了他年仅十岁的次子为帝,自己成了太皇太后,而安帝的皇后则升为太后。梨花月、梨花莹姐妹俩一人为太皇太后,一人为太后,二人没有任何才能却身处高位,将偌大的姜国弄得乌烟瘴气。而那只有十岁的文帝,一来身体不好,二来手中无权,只能一忍再忍,任由梨花月梨花莹胡作非为。
梨花月梨花莹自然是不把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放在眼里,凭借太皇太后和太后名义大肆干预朝政:将父亲梨花炙封为丞相,在一天之内将姜城内的所有梨花氏子弟封侯封王,哪怕是家中奴仆也会有幸得到个什么官位。一时间,梨花家族成为姜国新贵,权倾朝野,无人敢惹。到最后,姜城内的官位不够了,就连地方上的臣僚,十之八九也都姓梨花。
梨花成为当朝第一大姓,梨花氏的子弟有才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还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强抢民女,酒池肉林,不思进取,吃喝玩乐……甚至还有部分人将手伸到了皇室——安平王梨花峰将文帝的长姐静婼长公主强纳为妾,逼得静婼长公主悬梁自尽;麒睿王梨花朔每日流连于烟花之地,而所出的钱都是来自姜国国库;万户侯梨花荣名义上是为后宫选秀,等到各郡县的秀女送来后,却又以“皇帝年龄尚小不宜纳妃”的名义,将所有的秀女都迎进侯府做妾,甚至有的秀女连妾都做不了,只能冤屈地被嫁给一个家奴……姜城的达官贵族都知道,宁可惹了姓天下的也绝不要惹了姓梨花的。换而言之,就是宁可惹了皇帝,也绝不能惹了梨花氏族的任何一个人。
在这样声色犬马的梨花氏族内,梨花诗觉得她父亲梨花炙简直就是一个异类。
梨花炙虽然被梨花月封为丞相,却并不在朝堂之上发表意见,单是在梨花月梨花莹提出什么之时表示赞同,在文帝表示反对时默不作声,以沉默来反抗小皇帝的意见。说干预政事,他似乎也没提出什么祸国殃民的政见,不像别的梨花氏官员,一到朝堂之上就吵吵嚷嚷,公然和小皇帝作对;说没干预政事,他却一直无条件服从梨花月梨花莹两姐妹的命令,而且是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她们所交代的事情,堪称梨花氏族的异类。
可梨花诗后来才知道,她的父亲,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安分……
贰
两年过去,文帝已经是十二岁了,到了《周礼》中可以结婚的年龄。梨花诗听说,自己的姐姐——梨花月,梨花莹,分别颁布太皇太后及太后懿旨,选天下名门女子入册,选拔皇后。而父亲,一改之前在朝堂上的沉默形象,对此事异常关心。并且,据说他为了不让梨花一族权势过大,还不听梨花月和梨花莹的话,毅然决然地将梨花诗的画像当众撕毁。可是天下人偏偏就是这么愚昧,相信了他的假仁假义,强烈地抗议此事,每天都有官员在朝堂之上或是丞相府门口上书。
梨花诗觉得父亲做得对,她和文帝一面都没有见过,仅仅是知道他名为“天下无贼”,母亲是安帝一个不起眼的小小昭仪,因着姜国的传统,在天下无贼被立为太子的那一日,就已经被赐死而已。但在看到父亲胸有成竹的目光时,她猛然一惊。
难道……这才是父亲韬光养晦多年的计划?为的,就仅仅是为了让她进宫做天下无贼的皇后,他才好借她们姐妹三人之力,一举夺权?
当她看到太皇太后懿旨和太后懿旨同时摆在自己面前时,便知道,自己这个皇后,还真的当定了。
梨花诗其实并不想嫁,她曾经对邻家的菠萝吹雪有过一段时间的情愫,也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过要嫁给他而那毕竟是她还没有随着父亲来到姜城时。来到姜城后,京城的小姐们,不是讨厌她孤傲清冷的性子,就是忌讳她梨花炙之女的身份,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她交好,她基本上就是孤孤单单地在丞相府的后院过完了进京后的这几年。但是她又不能不嫁,在家中反抗梨花月梨花莹的大哥梨花南当年想要帮助安帝夺权,被梨花月和梨花莹以雷霆手腕捉拿入狱,最后被父亲判处凌迟之刑惨死于满城百姓面前。朝中对于此事的态度,却是父亲和两位姐姐大义灭亲奉公忘私。
所以她不能不嫁,因为这必定是他们三人的期望。
父亲一直以来都装作淡泊名利的态度,暗地里却唆使两位姐姐,打着“太皇太后”和“太后”的名义肆意妄为,怕是得到了和帝王一样的权力,只是迟迟没有杀了天下无贼坐到那个位置上而已。或许,就是他想让自己生出有着梨花家血脉的孩子,让那个孩子作为傀儡助他一手遮天而已。
可是,当梨花诗这辈子第一次浓妆艳抹嫁衣鼓舞,以此生最为惊艳世人的装扮坐在长乐宫时,她就知道,她根本生不出来皇帝的孩子。
因为天下无贼根本就没有让她接近的意思。
天下无贼不傻,若不是从娘胎里出来时带了天生的心疾,凭着他的才能和智慧,他怕是早就登临帝位了,根本不用梨花月和梨花莹扶持。说不定,还会反咬一口,从她们手中夺过权来——太子的身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竟然比皇帝还要来得管用。
如此看来……
父亲的想法,他也一清二楚。
叁
姜国的传统是,所有的孩子在出生后都要先取着一个乳名唤着,无论是皇族子弟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如此。而这名字一般也取得比较粗鄙,意在这孩子好养活。
就如所有孩子一样,天下无贼也有一个乳名,是什么也就无从而知了——虽然他对自己的乳名比较满意,可是梨花月和梨花莹斟酌再三,在梨花炙的建议下,还是给他改名为“天下无贼”。
无贼无贼,听起来就好像是“无盗贼”,就和“安居乐业”的寓意一样,“无”还可以理解为“无忧无虑”“无灾无难”——梨花莹是这样解释的。可这名字好听归好听,却是他最嫉恨的三个人给他取的。天下无贼,无是什么意思?想要让他赶紧从这个世界上无踪无影吗?还有那个在姜国最为不吉利和最难听的“贼”字,他们是不是巴不得自己是个盗贼好找个借口把自己杀了?根本就不是什么愿天下国泰民安之意!看看,他现在从名字到皇后,都是他们一手安排的,他能无忧无虑吗?
天下无贼一向最为厌恶梨花氏的人,自然也就不会给梨花诗好脸色看。梨花诗嫁进宫中后,天下无贼仅仅是大婚之夜在梨花诗宫里看了一夜书,第二天拿了张带血的白布应付了一下梨花炙派来的宫女,除此之外也不怎么来栖凤宫。大部分时候,都是梨花诗不放心他的身体,坚持要去他的寝宫看望。天下无贼怎么可能放心梨花炙的女儿?所以,大部分时候,他还是冷着一张脸,也不接受梨花诗的关怀和照顾。
“不牢皇后动手,朕自己可以。”这是天下无贼的口头禅。
但梨花诗全当没听见——少年皇帝故作冷硬实际上虚弱之至,经常是和她吵着吵着就会捂着胸口上气不接下气,时不时还会吐出一口血来,让梨花诗忍不住就要同情,也不顾他的冷面,亲力而为尽心照顾他。天下无贼虽病痛缠身又只有十六岁,但皇族的风度加上他不凡的容貌还是让他显得风姿卓越,梨花诗有时帮他戴着龙冕就失了神,经常会忍不住看着他发呆。
他怎么可以长得如此出众呢?
少年是那样虚弱,仿佛随便一阵风吹来就会将他吹走一般。梨花诗每次看到他穿着厚重的皇帝衮服大汗淋漓的模样,都会徒生同情。她越发地尽心尽力,虽然知道父亲的计划,也明白两位姐姐和父亲不会这么早就对他动手,但还是每日亲自检查天下无贼的衣食住行,以确保他安全无恙。天下无贼也没有多铁石心肠,时间久了,有时也会对梨花诗笑一笑,跟她说几句话,身体好了陪着她到御花园里逛逛之类的——尽管,大多数时候他还是冷着一张脸。
可是梨花诗满足了。
这是她的夫,她的天。
肆
转眼间夏日已至,宫里又该照例举行赏荷宴了。梨花月和梨花莹在镇国寺祈福,派宫女回来传信,将宫宴的举办全权交由皇后办理。梨花诗虽然不懂所谓的宫宴,但有各处的帮忙,倒也没出什么岔子,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天下无贼近日身子越来越不好,直到宫宴举办之时都还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着,梨花诗轻声嘱咐贴身侍女挽蓉照顾好皇上,便换了一身礼服只身奔赴了宴会。
出乎意料的,父亲竟然没有来。梨花诗一面穿过跪拜的百官,一面仔细地寻找着父亲的影子。像是知道她在想什么一般,一旁的宫女轻声提醒:“娘娘,丞相大人说今日有些不适,可能不能赴宴,让娘娘宽心。”
宽心?梨花诗的唇角勾起讽刺的弧度,她的丈夫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经常接连很多天都虚弱得起不来床,他居然叫她放心?“诸位大人请起,皇上今日身体不适,未能参加宴会,便由本宫代替皇上来与诸位大人同欢。”梨花诗坐在平日里他所坐的高位上,挥挥手示意百官起身。
“敢问皇后娘娘,皇上为何身体不适?莫不是皇后娘娘照顾不得当,才使皇上一病不起?”“皇后娘娘为何自作主张,未经皇上允许就代替皇上出席?”“皇后娘娘出席臣自然没有什么意见,可臣想后宫女眷还是不要单独来会见满朝文武才好。”梨花诗还未曾说什么,先前看似毕恭毕敬的百官一见天下无贼未来,胆子也肥了,接连质问梨花诗。而梨花诗保持着恬静的笑容,宽大的袖子下,护甲已经陷入了手心——
原来这就是父亲的计划么?故意让梨花月和梨花莹不回来,故意选在天下无贼最为虚弱的这段日子举行这该死的宴会,为的就是让百官刁难她,好看看她如何处理这事,好考察她有没有代替天下无贼处理政事的能力!“本宫……”她几欲开口,却都被底下不断的质问声打断,连说句话的能力都没有。
“是朕让皇后来的,而且朕也没有说不来。”天下无贼刚醒,就听挽蓉说她一个人来了这宴会。那群给点颜色就敢开染坊的臣子他也不是不清楚,又听闻梨花炙没来,便知道她定是没法应对这样的场合。果不其然,他赶到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她坐在高位,看似笑容温柔,眼里却已有了泪;一众大臣在底下吵吵嚷嚷,明显没把她放在眼里。
他看见,她在听见他的声音后转过头来,泪眼里满是对他出现不可置信。
他看见,她又很快地低下头去,似乎有一大滴泪水落在了宽大的袖子上。
他看见,她虽然低着头小声地啜泣,唇角却含着小小的欣喜、小小的感动。
心里好像微微动了一下。
他大踏步地走过去,端坐在高位上:
“可以开始了。”
无悔至一错到底,消亡也如饴,执着到绝无可依,天命任性,咫尺或天涯两地,竟忽然而已。
——题记
壹
梨花乃姜国的一大姓氏,大到旁人无法想象,而原因仅仅是当朝的太皇太后、皇太后都姓梨花。
明帝为刺客所杀,他的皇后梨花月立皇长子为安帝,自己则是凭借太后名义把持朝政,还将自己的妹妹梨花莹接进宫来塞给安帝做皇后。而安帝显然不满意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状,妄图以宫变来逼梨花月让权。梨花月一气之下赐安帝白绫,立了他年仅十岁的次子为帝,自己成了太皇太后,而安帝的皇后则升为太后。梨花月、梨花莹姐妹俩一人为太皇太后,一人为太后,二人没有任何才能却身处高位,将偌大的姜国弄得乌烟瘴气。而那只有十岁的文帝,一来身体不好,二来手中无权,只能一忍再忍,任由梨花月梨花莹胡作非为。
梨花月梨花莹自然是不把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放在眼里,凭借太皇太后和太后名义大肆干预朝政:将父亲梨花炙封为丞相,在一天之内将姜城内的所有梨花氏子弟封侯封王,哪怕是家中奴仆也会有幸得到个什么官位。一时间,梨花家族成为姜国新贵,权倾朝野,无人敢惹。到最后,姜城内的官位不够了,就连地方上的臣僚,十之八九也都姓梨花。
梨花成为当朝第一大姓,梨花氏的子弟有才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还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强抢民女,酒池肉林,不思进取,吃喝玩乐……甚至还有部分人将手伸到了皇室——安平王梨花峰将文帝的长姐静婼长公主强纳为妾,逼得静婼长公主悬梁自尽;麒睿王梨花朔每日流连于烟花之地,而所出的钱都是来自姜国国库;万户侯梨花荣名义上是为后宫选秀,等到各郡县的秀女送来后,却又以“皇帝年龄尚小不宜纳妃”的名义,将所有的秀女都迎进侯府做妾,甚至有的秀女连妾都做不了,只能冤屈地被嫁给一个家奴……姜城的达官贵族都知道,宁可惹了姓天下的也绝不要惹了姓梨花的。换而言之,就是宁可惹了皇帝,也绝不能惹了梨花氏族的任何一个人。
在这样声色犬马的梨花氏族内,梨花诗觉得她父亲梨花炙简直就是一个异类。
梨花炙虽然被梨花月封为丞相,却并不在朝堂之上发表意见,单是在梨花月梨花莹提出什么之时表示赞同,在文帝表示反对时默不作声,以沉默来反抗小皇帝的意见。说干预政事,他似乎也没提出什么祸国殃民的政见,不像别的梨花氏官员,一到朝堂之上就吵吵嚷嚷,公然和小皇帝作对;说没干预政事,他却一直无条件服从梨花月梨花莹两姐妹的命令,而且是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她们所交代的事情,堪称梨花氏族的异类。
可梨花诗后来才知道,她的父亲,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安分……
贰
两年过去,文帝已经是十二岁了,到了《周礼》中可以结婚的年龄。梨花诗听说,自己的姐姐——梨花月,梨花莹,分别颁布太皇太后及太后懿旨,选天下名门女子入册,选拔皇后。而父亲,一改之前在朝堂上的沉默形象,对此事异常关心。并且,据说他为了不让梨花一族权势过大,还不听梨花月和梨花莹的话,毅然决然地将梨花诗的画像当众撕毁。可是天下人偏偏就是这么愚昧,相信了他的假仁假义,强烈地抗议此事,每天都有官员在朝堂之上或是丞相府门口上书。
梨花诗觉得父亲做得对,她和文帝一面都没有见过,仅仅是知道他名为“天下无贼”,母亲是安帝一个不起眼的小小昭仪,因着姜国的传统,在天下无贼被立为太子的那一日,就已经被赐死而已。但在看到父亲胸有成竹的目光时,她猛然一惊。
难道……这才是父亲韬光养晦多年的计划?为的,就仅仅是为了让她进宫做天下无贼的皇后,他才好借她们姐妹三人之力,一举夺权?
当她看到太皇太后懿旨和太后懿旨同时摆在自己面前时,便知道,自己这个皇后,还真的当定了。
梨花诗其实并不想嫁,她曾经对邻家的菠萝吹雪有过一段时间的情愫,也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过要嫁给他而那毕竟是她还没有随着父亲来到姜城时。来到姜城后,京城的小姐们,不是讨厌她孤傲清冷的性子,就是忌讳她梨花炙之女的身份,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她交好,她基本上就是孤孤单单地在丞相府的后院过完了进京后的这几年。但是她又不能不嫁,在家中反抗梨花月梨花莹的大哥梨花南当年想要帮助安帝夺权,被梨花月和梨花莹以雷霆手腕捉拿入狱,最后被父亲判处凌迟之刑惨死于满城百姓面前。朝中对于此事的态度,却是父亲和两位姐姐大义灭亲奉公忘私。
所以她不能不嫁,因为这必定是他们三人的期望。
父亲一直以来都装作淡泊名利的态度,暗地里却唆使两位姐姐,打着“太皇太后”和“太后”的名义肆意妄为,怕是得到了和帝王一样的权力,只是迟迟没有杀了天下无贼坐到那个位置上而已。或许,就是他想让自己生出有着梨花家血脉的孩子,让那个孩子作为傀儡助他一手遮天而已。
可是,当梨花诗这辈子第一次浓妆艳抹嫁衣鼓舞,以此生最为惊艳世人的装扮坐在长乐宫时,她就知道,她根本生不出来皇帝的孩子。
因为天下无贼根本就没有让她接近的意思。
天下无贼不傻,若不是从娘胎里出来时带了天生的心疾,凭着他的才能和智慧,他怕是早就登临帝位了,根本不用梨花月和梨花莹扶持。说不定,还会反咬一口,从她们手中夺过权来——太子的身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竟然比皇帝还要来得管用。
如此看来……
父亲的想法,他也一清二楚。
叁
姜国的传统是,所有的孩子在出生后都要先取着一个乳名唤着,无论是皇族子弟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如此。而这名字一般也取得比较粗鄙,意在这孩子好养活。
就如所有孩子一样,天下无贼也有一个乳名,是什么也就无从而知了——虽然他对自己的乳名比较满意,可是梨花月和梨花莹斟酌再三,在梨花炙的建议下,还是给他改名为“天下无贼”。
无贼无贼,听起来就好像是“无盗贼”,就和“安居乐业”的寓意一样,“无”还可以理解为“无忧无虑”“无灾无难”——梨花莹是这样解释的。可这名字好听归好听,却是他最嫉恨的三个人给他取的。天下无贼,无是什么意思?想要让他赶紧从这个世界上无踪无影吗?还有那个在姜国最为不吉利和最难听的“贼”字,他们是不是巴不得自己是个盗贼好找个借口把自己杀了?根本就不是什么愿天下国泰民安之意!看看,他现在从名字到皇后,都是他们一手安排的,他能无忧无虑吗?
天下无贼一向最为厌恶梨花氏的人,自然也就不会给梨花诗好脸色看。梨花诗嫁进宫中后,天下无贼仅仅是大婚之夜在梨花诗宫里看了一夜书,第二天拿了张带血的白布应付了一下梨花炙派来的宫女,除此之外也不怎么来栖凤宫。大部分时候,都是梨花诗不放心他的身体,坚持要去他的寝宫看望。天下无贼怎么可能放心梨花炙的女儿?所以,大部分时候,他还是冷着一张脸,也不接受梨花诗的关怀和照顾。
“不牢皇后动手,朕自己可以。”这是天下无贼的口头禅。
但梨花诗全当没听见——少年皇帝故作冷硬实际上虚弱之至,经常是和她吵着吵着就会捂着胸口上气不接下气,时不时还会吐出一口血来,让梨花诗忍不住就要同情,也不顾他的冷面,亲力而为尽心照顾他。天下无贼虽病痛缠身又只有十六岁,但皇族的风度加上他不凡的容貌还是让他显得风姿卓越,梨花诗有时帮他戴着龙冕就失了神,经常会忍不住看着他发呆。
他怎么可以长得如此出众呢?
少年是那样虚弱,仿佛随便一阵风吹来就会将他吹走一般。梨花诗每次看到他穿着厚重的皇帝衮服大汗淋漓的模样,都会徒生同情。她越发地尽心尽力,虽然知道父亲的计划,也明白两位姐姐和父亲不会这么早就对他动手,但还是每日亲自检查天下无贼的衣食住行,以确保他安全无恙。天下无贼也没有多铁石心肠,时间久了,有时也会对梨花诗笑一笑,跟她说几句话,身体好了陪着她到御花园里逛逛之类的——尽管,大多数时候他还是冷着一张脸。
可是梨花诗满足了。
这是她的夫,她的天。
肆
转眼间夏日已至,宫里又该照例举行赏荷宴了。梨花月和梨花莹在镇国寺祈福,派宫女回来传信,将宫宴的举办全权交由皇后办理。梨花诗虽然不懂所谓的宫宴,但有各处的帮忙,倒也没出什么岔子,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天下无贼近日身子越来越不好,直到宫宴举办之时都还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着,梨花诗轻声嘱咐贴身侍女挽蓉照顾好皇上,便换了一身礼服只身奔赴了宴会。
出乎意料的,父亲竟然没有来。梨花诗一面穿过跪拜的百官,一面仔细地寻找着父亲的影子。像是知道她在想什么一般,一旁的宫女轻声提醒:“娘娘,丞相大人说今日有些不适,可能不能赴宴,让娘娘宽心。”
宽心?梨花诗的唇角勾起讽刺的弧度,她的丈夫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经常接连很多天都虚弱得起不来床,他居然叫她放心?“诸位大人请起,皇上今日身体不适,未能参加宴会,便由本宫代替皇上来与诸位大人同欢。”梨花诗坐在平日里他所坐的高位上,挥挥手示意百官起身。
“敢问皇后娘娘,皇上为何身体不适?莫不是皇后娘娘照顾不得当,才使皇上一病不起?”“皇后娘娘为何自作主张,未经皇上允许就代替皇上出席?”“皇后娘娘出席臣自然没有什么意见,可臣想后宫女眷还是不要单独来会见满朝文武才好。”梨花诗还未曾说什么,先前看似毕恭毕敬的百官一见天下无贼未来,胆子也肥了,接连质问梨花诗。而梨花诗保持着恬静的笑容,宽大的袖子下,护甲已经陷入了手心——
原来这就是父亲的计划么?故意让梨花月和梨花莹不回来,故意选在天下无贼最为虚弱的这段日子举行这该死的宴会,为的就是让百官刁难她,好看看她如何处理这事,好考察她有没有代替天下无贼处理政事的能力!“本宫……”她几欲开口,却都被底下不断的质问声打断,连说句话的能力都没有。
“是朕让皇后来的,而且朕也没有说不来。”天下无贼刚醒,就听挽蓉说她一个人来了这宴会。那群给点颜色就敢开染坊的臣子他也不是不清楚,又听闻梨花炙没来,便知道她定是没法应对这样的场合。果不其然,他赶到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她坐在高位,看似笑容温柔,眼里却已有了泪;一众大臣在底下吵吵嚷嚷,明显没把她放在眼里。
他看见,她在听见他的声音后转过头来,泪眼里满是对他出现不可置信。
他看见,她又很快地低下头去,似乎有一大滴泪水落在了宽大的袖子上。
他看见,她虽然低着头小声地啜泣,唇角却含着小小的欣喜、小小的感动。
心里好像微微动了一下。
他大踏步地走过去,端坐在高位上:
“可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