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
一个老辈子的东西。无论怎样,考场语文和实际语文差别太大了。
我对这两方面语文的理解,和理科恰好相反。对于理科,我在考场上往往拿不到几分,但是在实验室里探索时却经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而我完全不受用于日常的语言对话,因为情商低,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一般和我打交道的人是不太敢相信我的语文成绩的。因为我实在是个连话都说不明白的人,可能一个意思重复了好多遍,或者一下子懵住了不知道该选哪个词表达,就变得结巴起来,又或者是说了话后吓得自己捧住自己的脸:诶,我刚刚说了什么?就连听话都时常听不明白,做了错事还觉得是别人指导有问题,我这样的人是绝对不适合和人打交道的。
但是考场语文就不一样了。考场语文和情商鸡毛关系没有,它考的是你的应变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和愚蠢的出题人斗智斗勇的能力。
除了应付高考,考场语文屁用没有。我吐槽的下面的几个题型充分体现了出题人的愚蠢,让我们来看一看。
阅读题就是在扭曲作者本人的思想,这个从韩寒答自己写的文章编出的阅读题还没得到三成的分就可以看出来。阅读题的真正意义,不是真的去探寻作者的思想,而是去探寻出题人的思想。当然你也达不到可以探求作者真正思想的境界,但是探寻食屎的出题人的思想,这点还是可以做到的。想想他这么问是想让你答出什么,即使不切实际?他设置的采分点在哪里?从题里能感觉的他是怎么看待这篇文章的,你就得怎么看待。啊,别忘了答大阅读方面题一定要标序号,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啊,别忘了侧面描写一定升华主旨,炼句题内容结构加升华三方面。还有大阅读的选择,必须文章里确切提到了,你自己意淫出来的不行,比如原文“老王猥琐了”改成“老王猥琐地笑了”这就不行。这时,大波的批卷人正拿着出题人给的答案埋头研究到底该给多少分才合适。探索出题人的意图,用答题“套话”和“模板”来取悦批卷人,是回答阅读题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选择小阅读也一样,八大类错误类型背下来硬往里套就行了,诗歌鉴赏也是这个套路,炼句就答手法,炼字就答修辞,找妙字的话有动词必选动词,我上次选了两个自认为挺妙的形容词分析了,一分没给我。
语用题是类大蠢题,“语感”这种似乎与生俱来的东西坑害了很多人。实际上,这种东西并不存在。实际上,语用题应当没有固定的答案,实际上所有人都能根据自己对选项的感觉和理解说出个子午卯酉来,实际上你感觉哪个选项对了,那个选项就是对的。然而语用题的标准答案规定者是出题人。出题人认为哪个选项对哪个选项才对。所以,“语文老师”这个组合也仅仅是一些“所谓的语感”相合的人组成的一个团体,这里面不乏有和大部队具有不一样感觉的人,但是大多最后被同化掉了。同样的,所谓“有语感”的学生,也仅仅是碰巧和出题老师们的“语感”相合罢了。从这个角度来讲,语用题是很没有道理的。但这也没有办法,因为人们讲话本来就没有什么道理可循,难道我们说一句话之前还要考虑一下应该介词结构后置或补语和同位语哪个应该放在前边吗?这些什么词什么语都是无聊的人编出来糊弄人的。所以,又来了,探求出题人的想法,和出题人保持差不多的“语感”,有助于答这种没道理的题。这么没道理的题为什么要出?因为出题人食屎了嘛。这个题我也总是对错参半,我没有那种所谓的“语感”。
还有古文翻译题,要逐字翻译什么的也是醉了。这次我就试试一句一个字一个字往下生拉硬凑,结果得了5分,另一句意译,结果只得2分,去他妈的
作文也是一样的,辩证的观点什么的都是瞎扯,但是如果没有辩证就上不了48,辩证过头了就上不了38了,太可怕了。反正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感觉自己是在浪费手中0.5mm中性笔的大好的生命。所以从来不愿写、也不能写中规中矩的文章,因此作文分从未超过50。不愿意就是不愿意,不能是因为写不完800字,我他妈实在编不下去了。
今天也编不下去了,就到这里吧。
晚安,葩小猫,第4个小故事。
※以上的一切仅供吐槽,不提供正儿八经的学习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