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定论吧 关注:28贴子:755
  • 9回复贴,共1

【外派山东——第三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04-21 14:42回复
    第三幕:儒生之妻为夫伸冤,所求无门,拦路继铖车马,跪呈诗文,言指此事必定另有隐情,继铖感念原本的好事一桩,却不想搅出了人命案来,因此,带其回宅,将由寅稚看过本该编入书册的诗文,与儒生素往的作品,相较之下,发觉文风略有出入,二人察觉不妥。
    【继铖、儒生妻、寅稚】


    2楼2016-04-21 14:48
    回复
      1
      【时日冬月,恰逢年关将至,四下里横是透着喧天的喜庆劲儿。离着祭孔大典还有个把月的日头,虽说大事小情皆着当地官员一干人等着手办理,尚不消我等多费心里,可合该我们督办的,也不能打了马虎眼不是。照例,自孔庙里略有瞧过,有回话来说一切妥帖,便也辞出归宅。】
      【一行道儿上,不由感叹,山东这个地界儿,果然是富庶。回回来,回回见的皆是繁盛的好景象,倒也难怪了旁支的亲王贵胄惯南下来寻乐。】


      4楼2016-04-22 12:04
      回复
        2
        【不多时,轿撵已入东城,这个必经的闹市。人多,道儿不好走,可走街串巷的叫卖声儿响亮,实在是讨好,便也不觉费事儿麻烦。】
        “怎么回事儿。”
        【倏然,抬轿的轿夫莫名停了脚儿,这轿子也就随之落了地。一朝轿外随行的仆从询道一声,但听他一句,前头有人拦轿子,这便去赶了那人走,只我,及说那一位姑娘,口中的叫冤喊屈之声入耳,我虽未挑起轿帘,只手略往外伸去,隔着轿帘子,将仆从给拦了下。】
        “慢着。”


        5楼2016-04-22 12:04
        回复
          3
          【说吧,仆从已退步回了轿撵之侧。坐得笔直的身子,略微动了一动,向前一探,将轿帘挑起,入眼的,便是一位身形清瘦的妇人。她既见我挑了轿帘,便复又大声高呼冤屈,引得喧嚣的道儿旁,一时的寂静,眸光齐刷刷落在我二人之间。】
          “姑娘,你是为何人叫屈。”
          【当即添嘴问上一问,我虽不明就里,可说是有天大的冤屈,便不敢轻易放任了去,若真是有着什么冤情的人头案,兴许予我知悉,还能帮上一把。】


          6楼2016-04-22 12:04
          回复
            4
            “另有隐情?”
            【月前,查反清儒生入狱之事闹得是满城风雨,人心惶惶。我与寅稚皆有心过问,却无奈不可逾矩行事,方才作罢。前些日子,只听审查的结果,那位儒生已经问斩,我听了,满是惊讶,亦觉是可惜,我是打心眼儿里头的不信,可证据确凿,也容不得我的不信。】
            【她自称是那一位儒生之妻,已不由关心了起几分,不想,直说事情内里头另有隐情,更是多了不少的重视。】
            “你且说说,这是怎么回子事儿。”


            7楼2016-04-22 12:04
            回复
              5
              【她便跪在不远开外,手中所呈高举头顶之上,是他丈夫的遗作。悉听她缓缓道出,所道编册诗文已非原有之意,言指定然是被人做了更改,调了包去,存心坑害其夫,察觉事大,不由我多伤了心。】
              【唯恐实情当真是有所冤屈,届时,一条人命蒙受不白之冤,丢了性命不说,更要后世蒙羞。细琢磨,已从轿里而出,亲将其搀扶起。】
              “得,夫人同我们一道儿回宅,仔仔细细的把你所知说予我们。”


              8楼2016-04-22 12:11
              回复
                ——————宅院。
                6
                【携人归了宅院,打前院便瞧见堂间里饮茶的,正是寅稚不错。见着我早回,固然生奇,山东风景如何,自然是一个字儿,好呗。横是他新鲜我没捎带了什么而回,便只信手一摊,招呼一句,那夫人便打门外进了来。】
                【那夫人来的突然,一行停在我身后,我倒也不怕他不明就里的新奇,当即,便明明白白把这人的来路,给他道清。】
                “这一位夫人,拦了我的路,言出自有冤屈,为的便是她的丈夫,那日被斩首的儒生。”


                9楼2016-04-22 15:56
                回复
                  7
                  “将你同我说的,也跟端王爷说个清楚。”
                  【她的冤情,话里的委屈,始终须得她自己来讲明,我可替她不得,遂瞧她,将细枝末节,她心中疑问,仔仔细细,复又同寅稚说了一遭。】
                  “这是那儒生本该被编进书册里的文章,而这些,便是他生前的遗作,你瞧瞧,有什么不妥。”
                  【待她将东西呈上,便出言要寅稚亲自来看。若是说要存心构陷,那必然要做得天衣无缝,那么若依我所看,可是难能将分毫的差别挖出,亦是亏得寅稚在场,才能得便宜不少。】


                  10楼2016-04-22 16:04
                  回复
                    8
                    “也对,分明悉知这文章编入的可是要上呈于圣上眼前的书册,偏还要写出如此激进之言,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夫人亦有声称,她丈夫的作品向来并非如此的狂悖,兀自在堂间缓缓踱步,等着寅稚瞧过的答复,细琢磨,便也觉出这里头的细微漏洞来,不由语出犹疑。待寅稚一言挑明了这二者之间的文风之差,算是有了底,方才彻悟。】
                    “看来,这事儿,还真没咱看的那么简单。”


                    11楼2016-04-22 16: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