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者123吧 关注:7贴子:901
  • 3回复贴,共1

【盘点】优质精彩的说说以及美文日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贴用于盘点收集那些优质精彩的个人说说和美文日志,欢迎关注收藏!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5-04 18:25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5-04 18:58
    回复
      【尽力而为还不够】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们先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那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再说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了,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呀!”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其全文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参加免费聚餐会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浅尝则止,望而却步了。
      几天后,班中一个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地按要求背诵下来,竟然一字不漏,没出一点差错,而且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比别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诵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呢?”
      这个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泰勒牧师讲的故事和比尔·盖茨的成功背诵对人很有启示: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大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一个人如果开发了50的潜能,就可以背诵400本教科书,可以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掌握二十来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就是说,我们还有90的潜能还处于沉睡状态。谁要想出类拔萃、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IP属地:湖南5楼2016-05-28 11:51
      回复
        当不幸降临在他人头上时,他们往往都能像智者一样劝慰别人;而当同样的不幸降临自己身上时,人往往很难同样地开导自己。
        人最大的不智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了却迟迟不愿去做,所以平庸却又自怜的人很多。
        有些缺陷放在别人身上看起来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但是,这些缺陷若放在自己身上,则很难轻松看待,甚至一生都不能释怀。
        自己说过、做过伤害别人心灵的事,有可能转眼间就忘得一干二净;而别人说过或做过的伤害自己的事往往一辈子都能记得清清楚楚,且无法原谅。
        他人身上的缺点就像白纸上的黑点,一眼就能看出来;而自己身上的缺点却很难发现。
        看别人生活时,我们总喜欢是放大他们的幸福,忽略他们生活中的不幸,所以别人的生活怎么看都觉的幸福。而在看待自己生活时,人们总喜欢缩小自己的幸福,扩大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总有太多的不满。
        当别人在公众场所不小心出丑时,我们往往一笑了之;而当同样的情境在自己身上出现时,我们往往好长时间不能从尴尬中走出来。
        父母喜欢用自己的生活阅历教训子女,教师喜欢用自己的求学阅历教育学生,遗憾的是他们的说教往往很少有人听。直到有一天,历史的一幕重演。
        看到别人取得成功时,我们会说,他们的运气好;当他们遭遇失败时,我们会说,他们不努力。自己取得成功时,我们会说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若遭遇失败,我们会自我解嘲说都是环境的错。
        一个穷人看见富人时想,他们什么都有,真让人羡慕。一个富人看见一个穷人时想,他一无所有,却又那么快乐。其实,我们就是那个总是对自己生活不满意的穷人或富人。
        看别人谈恋爱挑肥拣瘦,我们暗说,不知自己长啥样,还在那儿挑挑拣拣。轮到自己谈恋爱时,总觉得没人能配得上自己。
        有时自己犯的错误心里明明白白,也想做出些改变,可是若有人好心地指出我们的错误,我们往往会恼羞成怒,拒绝改变。
        与人发生冲突时,错的总是对方,受委屈的才是自己。
        我们很容易评判其他父母教育子女的是对错,而轮到自己教育子女时,去往往失去了评判的依据。


        IP属地:湖南7楼2016-05-28 1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