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录:
我们跟随德加尼亚禅师学习至今已 12年了。我指的是我和我太太。我们用另一个禅法修习Vipassana(译者注:内观禅,又称毗波舍那)20 多年,但在这个中心,我们禅修了12多年。这是一个非常深奥的教法,并不容易理解。但是一旦你正确地理解并把它建立起 来,从修习所呈现的结果也是非常深邃的。
跟很多其它的禅修法门相比,这个方法其中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其它禅修法门中,有很多“去做”,以及很多个人的努力——这是我们的心固有的本性。当我们来学习这个教法时, 我们要学习的是“不去做”(nondoing),或者说“不干预”(noninterference);而这与心“去做”的本性是截然相反的。如果你无法跨越这个障碍,你就无法真正理解禅师的教导。因为我们之前大部分的结果都来自于“去 做”。因此当我们被教导转为“不去做”的模式时,我们尝试“去做”“不去做”——于是又回到了“去做”的状态,而这并不能带来好处。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禅修者不理解禅师试图指明的是什么。
举个例子,就在几天前,我在禅师的寮房里。当时有位禅修者处于困境而禅师跟这位禅修者分 享道,“只知道就足够了。”然后这名禅修者却说,“我讨厌‘只知道’,我需要做些什么。”
“只知道就足够了”听起来也像是一种“去做”,但实际上它所指的是仅仅去注意(在拥有正确信息的基础上)。当禅师说“不去做”,他指的是不去对“被觉知的对象”做些什么,而非对 “觉知的心”(觉知)。在每个时刻都有一个觉知的心和一个对象(该对象可以是名法或色法)。 “不去做”是针对对象而言。不要对对象做任何事情。而当你聚焦或专注于对象时,你已经在 对这个对象做一些什么“事情”了。详尽地来说,你要么在紧盯着对象,要么在抗拒对象,甚至可能尝试去忽略它。很显然,我们总是有一种要对被觉知的对象“去做些什么”(作出反应)的倾向。
禅师让我们去注意自己观察所缘时心的态度,怎么看待所缘,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发现态度是错误的,你会怎么做呢?
当你注意到你的态度是错误的,它就变成了一个所缘,我们不应该对它做任何事情。因为禅师 的教导是:不对所缘做任何事情。现在当你注意到你的态度是错误的,此刻出现的态度是什么?
所以正确的态度是指注意到错误态度的那个心。(禅修者: 我想只有当这个新的心不去干预, 它才能被称为拥有正确态度的心。)对。但现在我给你的问题是:这个心是如何达到不干预的 状态?从心的本性来讲,心总是不停地介入或干预对象。心的倾向总是要对它(所缘)做些什 么。因此,是什么让心转变为“不干预”的状态?
禅师经常问禅修者有关他们禅修经历或体验的问题,这相当重要,因为他想让我们知道为什么 它们会发生,因而我们不会盲目地经历经验,而是去调查和理解心是如何运作的。如果你不理 解当中的因由和为何,你就会不断胡乱地努力以得到类似的经验,由此你可能压力重重。如果你知道为什么(例如它们发生的原因),那么你就会知道如何把它建立起来。我会进一步解释让你们能够明白整个机制如何运作的。
当禅师首次介绍我们接收正确的信息——“名法和色法的过程都是自然法”——的时候,这是 非常重要的。即便此刻你可能还不能领会“名法和色法的过程都是自然法”,但对我们来说,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当你有了越来越多的领悟,对你来说,它会变得越来越真实。
那为什么禅师从一开始就提到“自然法”作为信息呢?为什么?因为无论在行动、谈话还是思 考时,我们都带着强烈的自我认同/我执,“这是我,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我。”而这会让我们 的身语意行为变得个人化。我们世间惯性的邪见就是把这名法和色法的过程当作是“我”。“我” 在看着“我”。“我”知道“我”。但当我们带着这种邪见是无法修习内观的。
然而,当我们意识到名法和色法的过程都是自然法,我们就不会直接判断对或错,或者试图去 寻找或干预。因为“自然法”意味着让事情自然、自行地发生。因此如果没有这个正确的信息, 是不可能培育出“不干预”的。
我们之所以干预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对它做些什么。如果我们真正明白它是“自然法”的 话,我们就不会再对它做任何事情。因为其中一个“自然法”的正见意思是说经验已经自行产生结果。换句话说,“自然法”并不是要攻击你或证明你是错的,它仅仅是基于因果法则而发生的事情。“结果”意味着任何事情都有使它生起的原因,所以一切都是因缘法则在运作。
我们跟随德加尼亚禅师学习至今已 12年了。我指的是我和我太太。我们用另一个禅法修习Vipassana(译者注:内观禅,又称毗波舍那)20 多年,但在这个中心,我们禅修了12多年。这是一个非常深奥的教法,并不容易理解。但是一旦你正确地理解并把它建立起 来,从修习所呈现的结果也是非常深邃的。
跟很多其它的禅修法门相比,这个方法其中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其它禅修法门中,有很多“去做”,以及很多个人的努力——这是我们的心固有的本性。当我们来学习这个教法时, 我们要学习的是“不去做”(nondoing),或者说“不干预”(noninterference);而这与心“去做”的本性是截然相反的。如果你无法跨越这个障碍,你就无法真正理解禅师的教导。因为我们之前大部分的结果都来自于“去 做”。因此当我们被教导转为“不去做”的模式时,我们尝试“去做”“不去做”——于是又回到了“去做”的状态,而这并不能带来好处。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禅修者不理解禅师试图指明的是什么。
举个例子,就在几天前,我在禅师的寮房里。当时有位禅修者处于困境而禅师跟这位禅修者分 享道,“只知道就足够了。”然后这名禅修者却说,“我讨厌‘只知道’,我需要做些什么。”
“只知道就足够了”听起来也像是一种“去做”,但实际上它所指的是仅仅去注意(在拥有正确信息的基础上)。当禅师说“不去做”,他指的是不去对“被觉知的对象”做些什么,而非对 “觉知的心”(觉知)。在每个时刻都有一个觉知的心和一个对象(该对象可以是名法或色法)。 “不去做”是针对对象而言。不要对对象做任何事情。而当你聚焦或专注于对象时,你已经在 对这个对象做一些什么“事情”了。详尽地来说,你要么在紧盯着对象,要么在抗拒对象,甚至可能尝试去忽略它。很显然,我们总是有一种要对被觉知的对象“去做些什么”(作出反应)的倾向。
禅师让我们去注意自己观察所缘时心的态度,怎么看待所缘,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发现态度是错误的,你会怎么做呢?
当你注意到你的态度是错误的,它就变成了一个所缘,我们不应该对它做任何事情。因为禅师 的教导是:不对所缘做任何事情。现在当你注意到你的态度是错误的,此刻出现的态度是什么?
所以正确的态度是指注意到错误态度的那个心。(禅修者: 我想只有当这个新的心不去干预, 它才能被称为拥有正确态度的心。)对。但现在我给你的问题是:这个心是如何达到不干预的 状态?从心的本性来讲,心总是不停地介入或干预对象。心的倾向总是要对它(所缘)做些什 么。因此,是什么让心转变为“不干预”的状态?
禅师经常问禅修者有关他们禅修经历或体验的问题,这相当重要,因为他想让我们知道为什么 它们会发生,因而我们不会盲目地经历经验,而是去调查和理解心是如何运作的。如果你不理 解当中的因由和为何,你就会不断胡乱地努力以得到类似的经验,由此你可能压力重重。如果你知道为什么(例如它们发生的原因),那么你就会知道如何把它建立起来。我会进一步解释让你们能够明白整个机制如何运作的。
当禅师首次介绍我们接收正确的信息——“名法和色法的过程都是自然法”——的时候,这是 非常重要的。即便此刻你可能还不能领会“名法和色法的过程都是自然法”,但对我们来说,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当你有了越来越多的领悟,对你来说,它会变得越来越真实。
那为什么禅师从一开始就提到“自然法”作为信息呢?为什么?因为无论在行动、谈话还是思 考时,我们都带着强烈的自我认同/我执,“这是我,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我。”而这会让我们 的身语意行为变得个人化。我们世间惯性的邪见就是把这名法和色法的过程当作是“我”。“我” 在看着“我”。“我”知道“我”。但当我们带着这种邪见是无法修习内观的。
然而,当我们意识到名法和色法的过程都是自然法,我们就不会直接判断对或错,或者试图去 寻找或干预。因为“自然法”意味着让事情自然、自行地发生。因此如果没有这个正确的信息, 是不可能培育出“不干预”的。
我们之所以干预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对它做些什么。如果我们真正明白它是“自然法”的 话,我们就不会再对它做任何事情。因为其中一个“自然法”的正见意思是说经验已经自行产生结果。换句话说,“自然法”并不是要攻击你或证明你是错的,它仅仅是基于因果法则而发生的事情。“结果”意味着任何事情都有使它生起的原因,所以一切都是因缘法则在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