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义秦商吧 关注:8贴子:316

【大义秦商·科普】为何要在年轻时学儒家,中年时学道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何要在年轻时学儒家,中年时学道家,年老时学佛家?
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三大精髓,三家智慧各有侧重,而这种不同侧重,恰恰可以对应人生的三大阶段——年轻时、中年时、年老时。
中国文化因儒释道的融合而趋向圆满,人生三阶段如果能贴合这三家的根本精神,同样可以趋向圆满。
这是人生的三种大修行,也是人生的三种真境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6-02 13:01回复
    年轻时学儒家
    人在年轻时,要么思想刚刚开始成熟,要么刚刚踏入社会,此时面临很多重大人生课题,比如学会做人做事、能够安身立命等等。
    而这些课题,也正是儒家的重要课题;儒家提供的,也正是最恰当、最好的智慧。
    孟子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就是至大至刚之气,也可以说是正气。先要有一身正气,这是做人的根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6-02 13:01
    回复
      孔子言“吾十五而有志于学”,自此一生不辍;王阳明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这是做事的根基。
      这两大根基,都需要也最适合在年轻时确定,如此之后铺开的人生才能有底线和方向,而避免误入歧途甚至邪路。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6-02 13:02
      回复
        人在年轻时,未经社会地充分打磨,身上往往有很多毛病和弱点,如果没有修养功夫,就很容易跑偏,失去操守、投机取巧,最终变得圆滑世故甚至不择手段。
        这就需要儒家的“内省”工夫,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勤于内省并及时修正,这是最有效也最容易上手的修养功夫,关键看能不能重视起来并做下去。如果能养成习惯,日积月累之下就是真修养。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6-02 13:02
        回复
          此外,人在社会上,最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怯于与世俗存在差异。
          而儒家主张“和而不同”,要求和气,但内心也要有自己独立的意见和品格,这样才能既不耽误为人处事,又能保持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6-02 13:03
          回复
            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也最容易在周围人影响和现实刺激下不讲信用、不讲义字。这样的人,做人已经失败,做事必也做不大、做不久,甚至把自己折进去。于是儒家所极力倡导的“信”“义”,就显得尤其重要,最适合年轻人作为做事和做人准则。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6-02 13:03
            回复
              “恕”,又是儒家的一大精神。人在社会上,面临复杂的局面,很多事都是不合理,很多人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宽容的态度,不但做不好人、行不好事,甚至连路都可能都走不下去。懂得宽恕,这是一种涵养,也是做人的一种方法和策略。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6-02 13:03
              回复
                最能概括儒家精神的一句话,就是《易经》中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面所说,就是厚德载物,这是自强不息的底子,人品的底子好,事业的盘子才能大。有了这个底子,儒家最深入人心的,便是那强烈的进取精神,事情是需要去做的,是要努力去做才能成功的。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安身立命,担起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是儒家的目标,也是年轻人的方向。
                概而言之,儒家对于年轻人的要求,就是六个字:做君子,立事业!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6-02 13:04
                回复
                  中年时学道家
                  中年人,大多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阅历,有了一定的事业和物质基础,所以人生的主要课题也就发生了变化。
                  这时需要关注的,便是道家智慧。有个词叫“中年危机”,中年时期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而道家的葫芦里正是对症的药。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6-02 13:05
                  回复
                    人在年轻时奋发进取、有所追求,到了中年时就可能形成一种停不下来的惯性,就好像一个人忙惯了,一旦闲下来就会无所适从、觉得无聊;
                    人到中年,在具备了一定的积累之后,还像年轻人那样追求物质,也会有问题。一方面,这可能让人模糊和忽视对真正的人生价值的追寻;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人陷入欲望无穷的泥淖中不得脱身。不解决这些问题,精神品质和人生质量就谈不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6-02 13:05
                    回复
                      道家超越物质功利的思想,正是化解之道。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庄子也一再强调“不以物累形”、“物物而不物于物”,人要超越物质,不为物质所奴役,用物而不是为物所用,才不会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明白这一点,以超脱的视角去看,而不是困在里面出不来,就是药方所在。说白了,中年时期的问题,症结就在于眼界不够高,格局不够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6-02 13:06
                      回复
                        跳出来之后呢?人生已经到了中段,是该到了重启对人生意义的追寻的时候了。
                        人在年壮体健的时候不觉得,只有年老力衰甚至接近死亡时才知道,人生的意义有多重要,那关系着你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心中是否坦然踏实,是否能够无悔知足。至于功名利禄,活着时当然有用,在生命的最后却只如梦幻泡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6-02 13:06
                        回复
                          中年时正是明白这些并开始着手的时候,不然就晚了。
                          何谓真正的人生价值?老子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反者道之动”,庄子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非成败祸福,都是相对的,都会变化,世间之事的好坏没有一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6-02 13:06
                          回复
                            人到中年,经历体验过的是非成败已经不少,就应当对此有所领悟,看淡一些,看透一些。然后就能回归自我,向老子所说的淡泊虚静靠近。这种受用,这种精神品质和人生质量的提升,才是实实在在的。
                            此外,人到中年,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也到了该考虑养生的时候,而这正是道家的长项。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则正是道家养生的最高智慧所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6-02 13:07
                            回复
                              首要的便是要养神,神清则气和,气和则身安,办法就是老子说的“致虚极,守静笃”,返璞归真,清静淡泊。
                              中年人大多焦虑,养神之法,也最为切要恰当。至于其它道家养生法,如太极拳、四季调和、饮食进补等,也要以“自然”为依止,不可过,不可强,才是正途。
                              概而言之,道家智慧对中年人的启示,就是六个字:看淡尘俗,追觅高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6-02 13: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