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病因 病理变化
@病因: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或心脏负荷过重,造成心肌缺血而导致心肌梗死。
@病理变化:
1 更死后6h内,肉眼变化不明显,但镜下可见梗死边缘的心肌纤维呈波浪状和肌浆不匀。
2 更死6h后,坏死灶心肌呈苍白色。
3 梗死8~9h后,坏死灶心肌呈土黄色。镜下见心肌纤维核碎裂、核消失,肌浆均质红染或呈不规则粗颗粒状,间质水肿、漏出性出血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4 梗死4d后,梗死灶外周出现充血、出血带。镜下见该带内血管充血、出血,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纤维肿胀,胞浆内出现颗粒状物及不规则横带;部分心肌纤维溶解及核溶解消失。
5 梗死7d后,边缘区出现肉芽组织。
6 梗死2~8周,梗死灶机化及瘢痕形成。
@病因: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或心脏负荷过重,造成心肌缺血而导致心肌梗死。
@病理变化:
1 更死后6h内,肉眼变化不明显,但镜下可见梗死边缘的心肌纤维呈波浪状和肌浆不匀。
2 更死6h后,坏死灶心肌呈苍白色。
3 梗死8~9h后,坏死灶心肌呈土黄色。镜下见心肌纤维核碎裂、核消失,肌浆均质红染或呈不规则粗颗粒状,间质水肿、漏出性出血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4 梗死4d后,梗死灶外周出现充血、出血带。镜下见该带内血管充血、出血,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纤维肿胀,胞浆内出现颗粒状物及不规则横带;部分心肌纤维溶解及核溶解消失。
5 梗死7d后,边缘区出现肉芽组织。
6 梗死2~8周,梗死灶机化及瘢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