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5日漏签0天
沧州师范学院吧 关注:77,071贴子:2,000,027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沧州师范学院吧
>0< 加载中...

无怨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LBW8880148
  • 口腔医院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优质工作的3E指标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建者霍华德.嘉纳(Howard Gardner)等人,近十余年来发展了一个大型的跨国研究方案,主题就是“优质工作”(good work)。
他们以三大指标来界定“优质工作”,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而是3E:卓越(Excellence)、伦理(Ethics)和投入(Engagement)。“卓越”是指工作质量优秀,“伦理”是指工作价值良善,“投入”是指工作感受充满意义。换句话说,卓越是技术面,伦理是道德面,投入则是心理面。
嘉纳和心流(flow)理论的创建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以及《迈向目的之路》的作者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三人是好朋友,思想互有影响,观念互有启发。嘉纳所谓工作质量卓越,代表工作的挑战性高,但工作者的能力足以克服困难、达到平衡,这是促成契克森米哈赖所谓“心流经验”的必要条件。
当工作态度高度投入时,代表工作者非常专注,几乎忘掉自己和时间的存在,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工作,而自我意识消失,不再自我检查或自怜自艾,自然也就忘掉病痛的存在,这些都是心流经验的特征。所以,心流虽然不能治病,却可以治疗心情。
戴蒙则明确主张:道德是心理健康重要的一环,人类会从利他行动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他也发现:愿意长期投入有兴趣、利他行动的年轻人,比较有目的感,比较能发展出自己的生命主题。他的思想正与上述优质工作的“伦理”和“投入”两大指标密切呼应,也与咨商心理学的意义治疗学派遥相呼应。
如此看来,优质教学做为一种优质工作,就是:效能良好且质量优秀,帮助学生成长且带给学生良善的影响,让自己专注投入而感觉充满意义。这样的工作,虽不能保证身体健康,却能维持心理健康。
(Photo by Skakerman @ flickr)
把教学变成创造性工作
“优质工作”和“创造性工作”在内涵上非常相近,因为创造性工作很容易带来专注、投入、意义感和心流经验,因此,创造的历程经常也是极佳的心理治疗历程。例如书写治疗、绘画治疗、舞蹈治疗和游戏治疗等方式,除了提供某种让个案更具安全感的表达媒介之外,整个历程也充满创造性,很容易让人忘我而沉醉。
教师要让教学工作具有自我心理治疗的效果,必须先把教学变成创造性的工作。一种僵化、应付、惯性、数十年如一日的教书匠工作,不但不会有心理治疗效果,而且极可能带来无聊感和倦怠感。但教学工作要选择僵化或变化,常在教师的一念之间:僵化可以省时间、省脑力、省精力和避开冒险;变化则带来挑战性、实验性、创新性、进步性和不确定性。
不过,避开冒险,未必能避开风险,因为教育是一种创造未来的希望工程,本质上充满复杂与不确定。孩子不断在成长,时代不断在变化,教学逃不开个别差异、班别差异、年级差异、族群差异、时代差异等等。教学永远是“科学探究”和“艺术创造”相互拥舞的过程。科学探究也许更强调逻辑、谨慎、通则和系统性,而艺术创造则较看重直觉、美感、独特性和容忍模糊,但两者都共同拥有好奇、想象、投入、创造、乐趣和探索未知。这一个相互拥舞的过程,包含教师自主发展课程、创新教学设计、调整班级经营、因应学生个别差异、在教学演化中自我成长、在学生成长中获得意义。投入这样的挑战与创造,教师的心情就会变好;体验其中的心流,教师就无怨尤。
当然,每个人能做得好、做得有贡献、做得有意义的工作领域都不一样。
例如有人喜欢行政,有人享受教学,有人投入有机耕作,有人醉心写程序⋯⋯领域兴趣和个人性格、价值观、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等因素都有关系,但无论选择何种领域,若要让工作带来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就要在工作当中专注投入、创新挑战、寻找利他意义并追求卓越质量。


  • LBW8880148
  • 口腔医院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教师要让教学工作具有自我心理治疗的效果,必须先把教学变成创造性的工作。一种僵化、应付、惯性、数十年如一日的教书匠工作,不但不会有心理治疗效果,而且极可能带来无聊感和倦怠感。但教学工作要选择僵化或变化,常在教师的一念之间:僵化可以省时间、省脑力、省精力和避开冒险;变化则带来挑战性、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沧州师范学院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