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50年代初,英国有三位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用亚硝胺做实验,没等实验结果出来,竟同时得了肝硬化,其中的一位没过多久就驾鹤归西,在解剖其尸体时才发现他不仅患有肝硬化,还患有肝癌。这个结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不安,毕竟肉体凡胎谁还能没个病?
转眼到了1964年,挪威的许多羊群突然死于急性肝坏死,经过调查原来是因为吃了含亚硝胺的鱼粉。至此,亚硝胺才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对象。
再后来,用亚硝胺做动物实验,100余种亚硝胺中,80%有致癌作用。可以引起皮肤、胃、肝、肠、食管、膀胱、肺、支气管、脑、脊髓、淋巴结……全身各个部位的癌。这还不算完,更为坑爹的是,这玩意儿还会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使下一代出现畸形或潜伏生癌的可能性。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有300多种N-亚硝胺对40多种动物具有致癌性,仅在烟草制品和烟气中已经知道的就有8种。
咳咳咳……终于到了正题,本文要说的正是烟草中特有的亚硝胺。
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Tobacco-SpecificNitrosamines)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其形成过程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TSNA在鲜烟叶中很少或几乎不产生,其形成与积累是在采收后产生的,而且大部分是产生于调制期间。
那有人要说啦,调制期间稍微注意下容易产生亚硝胺的环节不妥啦嘛!
然而烟草中亚硝胺的形成过程实在是太过曲折复杂,他跟烟草类型、烟草组织、栽培技术、烟叶成熟程度、烟叶采收调制、贮存陈化、微生物群落、硝酸还原酶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具体关联和相关数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文献《烟草特有的N -亚硝胺形成、积累及其影响因素》)
烟草中含有亚硝胺以及亚硝胺能致癌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接下来要说的是如何降低和避免烟草中的亚硝胺对人体造成伤害。
要降低烟草中的亚硝胺对身体的伤害,得从早上第一支烟做起,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起床烟”。有不少的烟民早上醒来不先点根儿烟是不会起床的,有一份调查显示,约32%的人醒来后5分钟之内就要吸烟,约31%的人起床后6分钟到半小时内要吸第一支烟,18%的人是在起床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才想到要吸烟,其他19%的人通常都是起床一小时以后才会吸烟。
与那些起床后烟瘾没那么大或者能多忍一会儿再吸烟的人相比,睡醒后第一时间吸烟的烟民,血液中致癌物NNAL(甲基亚硝胺)水平也较高。换句话说,“起床烟”越迫不及待,那么患肺癌或口腔癌的风险就相对越高。建议即便要吸烟,也最好要等到起床半小时之后再吸。
要避免烟草中的亚硝胺对身体的伤害,目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停止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