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向大家安利一部世界上最早的百合电影。它是所有校园系百合的鼻祖,也是同性恋电影中的CULT CLASSIC。
电影名叫《Mädchen in Uniform》(制服少女),全部由女性演出。有两个版本:1931年版和1958年版。这次的字幕为1931年版而作,主要介绍的也是这个版本。
百度盘链接(第一次传百度盘,如果有问题告诉我)
中文字幕(主要根据两个版本的英字做的,不过我也懂一点德语)
http://pan.baidu.com/s/1gfrxssj
也许是时代背景导致,相比58年版,31年版所流露的情绪更加激烈。不论是主人公违背传统的爱情,还是学生们对法西斯理念的反抗之心,都比58年版热烈一些。
当然58年版也十分优秀,之后会稍作介绍。
虽然本作距离现在快有一个世纪,它追求同性爱情,追求思想自由的主题一点也不落后。剧中不泛如下的名台词:
“你所说的罪恶,我叫它爱。爱有千万种形式。”
1931年版两位女主角
海报
故事介绍
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德国一所为军官女儿设立的天主教寄宿学校。主人公曼努艾拉 冯 麦哈迪斯由于母亲早逝、父亲服役,不得不转入了纪律严格、制度森严的天主教寄宿学校。校长坚信铁腕教育,要培养出恪守普鲁士精神的“钢铁的一代”。她要求女孩子们的绝对服从与虔诚,为将来成为士兵们的母亲做准备。患难见真情,曼努艾拉在校内结识了一群同甘共苦的好同学,也遇见了受所有学生爱戴的老师伊丽莎白 冯 波恩堡。波恩堡不同意校长的法西斯理念,也不惧怕森严的等级制度。她以朋友的身份真正关心爱护学生。她的端正与善良俘获了曼努艾拉的心。曼努艾拉爱上了波恩堡,这令波恩堡不知所措。曼努艾拉不计后果的真情流露,感染了原先不敢反抗苛刻制度的同学们。一方面是曼努艾拉对波恩堡的爱恋,一方面是同学们对学校的法西斯理念日渐不满,一场骚乱拉开序幕。
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
优秀的作品,必定是用真情写出。这部作品不折不扣地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Christa Winsloe(1888-1944)是一名女同性恋。学生时代,她被送往奥古斯都女皇学院,一所专制的寄宿学校,也是电影中学校的原形。毕业后她与一名男爵结婚,但是不久后便离婚,并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
电影的前身是Winsloe根据自己经历所写的舞台剧《Gestern und Heute》(昨天与今天)。但是赞助商觉得这个标题不够吸引眼球,就改成了《制服少女》。舞台剧的大部分原班人马都在这部电影中出演。值得称道的是这部电影拍摄时,有声电影刚刚出现不久;然而电影中对声音的运用十分娴熟,可见导演Leontine Sagan的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学校当年真的有一位相当于曼努艾拉的同学。她从楼上跳下后成了瘸子。据说这位“曼努艾拉”来观看了电影的首映。
纳粹党当权后,这部电影被禁。电影中的很多演员是犹太人。她们有的逃往美国,有的则被杀害了。在美国,这部电影一开始也被禁播。但是罗斯福总统的太太埃莉诺 斯福对本片高度赞赏,导致本片被删节后在美国放映。
作者本人在1944年被杀害。她并非被纳粹杀害。30年代,为了躲避纳粹政权,她逃往法国并参加了反法西斯运动。在1944年的一天,四个法国人开枪将她与她的女朋友杀害,理由竟是怀疑她们是纳粹间谍。
作者
主要角色
曼努艾拉 冯 麦哈迪斯
14岁。因为母亲早逝不得已来到寄宿学校。感情丰富而敏感,有艺术天赋。感情方面非常热烈和勇敢,并不认为自己对同性的爱情是罪恶。可以说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
伊丽莎白 冯 波恩堡
受到所有学生狂热爱戴的老师。喜欢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其实为人端正善良,有强烈的正义感。对自己的感情非常克制,导致她对曼努艾拉的热烈追求感到不知所措。
伊尔莎 冯 维斯哈根
第一配角。活泼好动的捣蛋鬼,性格外(逗)向(逼)。学生中的领头羊,对学校制度抱有最强烈的反抗精神。迷恋男明星也花痴女同学,取向不明。
(伊尔莎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中学时代我也在半军事化管理的寄宿学校。在伊尔莎身上我清晰看到了包括自己在内当年的同学们的影子!)
校长
刻板守旧的校长,军国主义爱好者。不相信感情和人性。念念不忘“德国古典”,“普鲁士精神”等等。想要为祖国制造出绝对服从命令的少女们。
一些以安利为目的的贴图
下面就简略说一下58年版
首先这个版本是彩色的。
其次有罗密 施耐德(茜茜公主)和Lilli Palmer这两位超级明星出演。
因为有了彩色,相对于31年版,58年版可以说是各种美女如云,十分养眼。剧情细节方面也有想当多的改动,可以说是全新的作品。
58年版现在有英字DVD,有兴趣者可以考虑入。
电影名叫《Mädchen in Uniform》(制服少女),全部由女性演出。有两个版本:1931年版和1958年版。这次的字幕为1931年版而作,主要介绍的也是这个版本。
百度盘链接(第一次传百度盘,如果有问题告诉我)
中文字幕(主要根据两个版本的英字做的,不过我也懂一点德语)
http://pan.baidu.com/s/1gfrxssj
也许是时代背景导致,相比58年版,31年版所流露的情绪更加激烈。不论是主人公违背传统的爱情,还是学生们对法西斯理念的反抗之心,都比58年版热烈一些。
当然58年版也十分优秀,之后会稍作介绍。
虽然本作距离现在快有一个世纪,它追求同性爱情,追求思想自由的主题一点也不落后。剧中不泛如下的名台词:
“你所说的罪恶,我叫它爱。爱有千万种形式。”
1931年版两位女主角
海报
故事介绍
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德国一所为军官女儿设立的天主教寄宿学校。主人公曼努艾拉 冯 麦哈迪斯由于母亲早逝、父亲服役,不得不转入了纪律严格、制度森严的天主教寄宿学校。校长坚信铁腕教育,要培养出恪守普鲁士精神的“钢铁的一代”。她要求女孩子们的绝对服从与虔诚,为将来成为士兵们的母亲做准备。患难见真情,曼努艾拉在校内结识了一群同甘共苦的好同学,也遇见了受所有学生爱戴的老师伊丽莎白 冯 波恩堡。波恩堡不同意校长的法西斯理念,也不惧怕森严的等级制度。她以朋友的身份真正关心爱护学生。她的端正与善良俘获了曼努艾拉的心。曼努艾拉爱上了波恩堡,这令波恩堡不知所措。曼努艾拉不计后果的真情流露,感染了原先不敢反抗苛刻制度的同学们。一方面是曼努艾拉对波恩堡的爱恋,一方面是同学们对学校的法西斯理念日渐不满,一场骚乱拉开序幕。
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
优秀的作品,必定是用真情写出。这部作品不折不扣地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Christa Winsloe(1888-1944)是一名女同性恋。学生时代,她被送往奥古斯都女皇学院,一所专制的寄宿学校,也是电影中学校的原形。毕业后她与一名男爵结婚,但是不久后便离婚,并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
电影的前身是Winsloe根据自己经历所写的舞台剧《Gestern und Heute》(昨天与今天)。但是赞助商觉得这个标题不够吸引眼球,就改成了《制服少女》。舞台剧的大部分原班人马都在这部电影中出演。值得称道的是这部电影拍摄时,有声电影刚刚出现不久;然而电影中对声音的运用十分娴熟,可见导演Leontine Sagan的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学校当年真的有一位相当于曼努艾拉的同学。她从楼上跳下后成了瘸子。据说这位“曼努艾拉”来观看了电影的首映。
纳粹党当权后,这部电影被禁。电影中的很多演员是犹太人。她们有的逃往美国,有的则被杀害了。在美国,这部电影一开始也被禁播。但是罗斯福总统的太太埃莉诺 斯福对本片高度赞赏,导致本片被删节后在美国放映。
作者本人在1944年被杀害。她并非被纳粹杀害。30年代,为了躲避纳粹政权,她逃往法国并参加了反法西斯运动。在1944年的一天,四个法国人开枪将她与她的女朋友杀害,理由竟是怀疑她们是纳粹间谍。
作者
主要角色
曼努艾拉 冯 麦哈迪斯
14岁。因为母亲早逝不得已来到寄宿学校。感情丰富而敏感,有艺术天赋。感情方面非常热烈和勇敢,并不认为自己对同性的爱情是罪恶。可以说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
伊丽莎白 冯 波恩堡
受到所有学生狂热爱戴的老师。喜欢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其实为人端正善良,有强烈的正义感。对自己的感情非常克制,导致她对曼努艾拉的热烈追求感到不知所措。
伊尔莎 冯 维斯哈根
第一配角。活泼好动的捣蛋鬼,性格外(逗)向(逼)。学生中的领头羊,对学校制度抱有最强烈的反抗精神。迷恋男明星也花痴女同学,取向不明。
(伊尔莎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中学时代我也在半军事化管理的寄宿学校。在伊尔莎身上我清晰看到了包括自己在内当年的同学们的影子!)
校长
刻板守旧的校长,军国主义爱好者。不相信感情和人性。念念不忘“德国古典”,“普鲁士精神”等等。想要为祖国制造出绝对服从命令的少女们。
一些以安利为目的的贴图
下面就简略说一下58年版
首先这个版本是彩色的。
其次有罗密 施耐德(茜茜公主)和Lilli Palmer这两位超级明星出演。
因为有了彩色,相对于31年版,58年版可以说是各种美女如云,十分养眼。剧情细节方面也有想当多的改动,可以说是全新的作品。
58年版现在有英字DVD,有兴趣者可以考虑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