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都以为,生活在社会群体内的动物,才会促进社会学习的行为。这样的看法产生了一种假设,即社会学习行为乃是源起于社会生活。可是要测试这个假设的研究,遇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干扰因子:有些物种的学习能力就是比较好。对于社会任务表现较好的物种,在执行非社会任务时也会表现比较佳。
维也纳的研究学者认为,他们找到了能凸显这个问题的方式。研究人员採用了无社会习性的爬虫~红腿象龟,用以探讨陆龟是否能从观察其他同伴行为的方式,来完成某项的任务。假如社会学习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那麽红腿象龟就无法透过观察的方式,成功的学习同伴的行为。可是如果社会的学习能力,仅是和一般的学习能力有关,那麽任何有学习能力的动物,也都能运用社会信号,就如同能运用任何的环境信号一样。
红腿象龟基本上是个独行侠,分布的区域在中美和南美洲的热带森林。红腿象龟并不会生活于固定的群体之中,父母亲也不会照顾下一代。也就是说,红腿象龟终其一生都过这独居的生活,在偶尔的日子裡遇到了同种的伙伴,彼此打量了一番,如果是异性的伙伴,就进行求偶然后生些蛋。如果是同性的伙伴,那就各走各的。红腿象龟可说是没有社会生活的。
在这个研究中,八隻红腿象龟被放养在一起达两个月的时间,同种伙伴间有相当多的接触时间。这显然并不会因此导致适应社会活动的发展。虽然红腿象龟都生活在一起,却都未曾见过其他伙伴被抓去做任何的实验任务。为了进行这次的实验,红腿象龟被分成了两组,而且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分布都是一样的。
这次实验的目的,是要陆龟去吃到食物,不过这些食物是放在一个V字型的围篱后方,将红腿象龟和食物加以隔离开来。第一组(非观察组)的陆龟要自己试著找出吃到食物的方法;第二组(观察组)的陆龟则先看著一隻受过训练的陆龟,绕过围篱去吃到时候,然后才轮到自己上场试试看。
这个任务会很难吗?基本上陆龟的谋略能力并不好,在这个实验中,陆龟为了要吃到食物,要先渐渐增加与食物之间的距离,然后才从角落绕回来,并缩短自己和食物之间的距离。对于一个没有能力计画未来的陆龟来说,增加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一件事。
首先登场的是四只非观察组的陆龟。这四只被用来测试,是不是能够自己走去吃到食物。每一只陆龟每天都测试一次,实验进行至第十二天为止。结果如何呢?没有半只红腿象龟成功的吃到食物。所有的陆龟都很急著冲向围篱,也就是在视觉上看得到食物,但是没有任何一只曾经试图绕道而行。有些陆龟试著要强行跨过围篱,但大多数是选择放弃,并且睡觉去了。
在非观察组中,有一隻叫做 Wilhelmina 的红腿象龟,后来被煞费苦心的训练,学会了从围篱的右侧绕道,并且去吃到了食物。Wilhelmina 总过经过了 150 次的尝试,才达成了可靠的表现。
现在轮到观察组上场了。每一只观察组中的陆龟,都放在一个笼子内,观看 Wilhelmina 是怎么去吃到食物的。随后 Wilhelmina 被人移走了,食物重新填满,而且地上的木屑全部重新换新,以免其他的陆龟去追踪 Wilhelmina 的气味。然后观察组的陆龟从笼子裡放了出来,让牠们自己去吃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