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书中的说法,笔者查阅了《明实录》,发现洪熙年间确有关于北京正阳门的记录。《仁宗洪熙实录》卷六是这样记载的:洪熙元年(1425 年),"分南京留守左卫所辖聚宝、通济、正阳、朝阳、太平五门五千户所官军,设留守左卫左、中、右、前、后五千户所,守北京正阳、顺承二门……"。不仅如此,在同一年的《宣宗宣德实录》卷六中,也有关于北京正阳门的记载:"闰七月戊午,雨坏齐化、正阳、顺承等门城垣。命行在工部修治。"其中,《洪熙实录》中两次提到正阳门,前面所提为南京正阳门,后面则明确提到了北京正阳、顺承二门;而在《宣宗宣德实录》中,因为正阳门是与齐化、顺承二门一同出现,并且安排"行在工部"修治的,当时北京尚未成为全国首都,所以诸部门前均加"行在"二字,表示临时的意思,那么无疑这里指的也是北京正阳门。据此可知,到洪熙元年,正阳门已经代替丽正门成为北京城正南门的名称是没有问题的。再往前翻阅《明实录》中关于城门的记载,发现在《太宗永乐实录》中记载:"永乐十三年(1415年),八月庚寅,淫雨坏正阳门台址。命工部修筑。"④因为工部前未见"行在"二字,正阳门前也没有提北京,所以这里的正阳门应该是指南京正阳门城门。同时,在同年二月实录中记载:"置南北二京门郎。北京丽正、文明、顺承、齐化、平则、东直、西直、安定、德胜九门……每门六员,秩正六品。"⑤丽正门的名字也还在使用。说明至少到永乐十三年,丽正门的名字还没改变。此外,由于这期间《明实录》中再没有关于城门记载。据此,笔者推断,正阳门取代丽正门应该发生在永乐十七年(1419 年)大修北京城,拓北京南城之后,至洪熙元年之间,而不是正统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