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囊虫病又称猪囊尾蚴虫病,俗称“米身子猪”、“豆猪”。是由人的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猪囊尾蚴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多寄生在中间宿主的横纹肌肉、脑、眼,其他器官也常有寄生。成熟的囊尾蚴,外形椭圆,约黄豆大,为半透明的包囊,长径6—10毫米,短径5毫米,囊内充满液体。囊壁是一层薄膜,壁上有1个圆形乳白色的小结,其中有1个内翻的关节,头结上4个吸盘和顶突小钩,分为两圈排列。囊尾蚴成熟后对人具有感染力,囊尾蚴多寄生在咬肌、舌肌、膈肌、肋间肌,颈、肩、腹部肌肉中常见,内脏的心肌多见。在猪体内能生存数年,年久即钙化死亡。人误食未熟的或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后,在胃肠消化液作用下,囊壁被消化,头节即进入小肠,用吸盘和小钩附着在肠壁上,吸取营养发育生长,链体上出现睾丸约20天,再经48天即出现成熟卵,在50天或更长时间可见到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开始排出的节片多,然后逐渐减少,每隔数天排出1次。每月可脱落200个节片。人感染猪带绦虫主要决定于饮食卫生习惯和烹调以及吃肉方法。多为散发。做肉馅先尝味道,偶然会吃入囊尾蚴,有时做凉拌菜时用切过肉的同一菜刀或菜板(在切完生的带有囊虫的猪肉后又切凉菜);烹调时间过短等均可感染。一般猪患猪囊尾蚴病多不出现症状,在极强的感染或是某个器官受害时才见到症状。多表现营养不良、食欲时好时坏、生长受阻、贫血、水肿。眼泡肿大,头部下垂、拱背、大腮,耳后宽,前肩、臀部宽大,腰部较细(如哑铃)。走路摇摆,行动缓慢,愿单独伏卧。喉部有寄生时,可听到 “呼噜”的粗呼吸音,叫声嘶哑,舌的下部可见到半透明米粒状囊泡。如寄生于眼睛内则发生视觉障碍甚至失明,如在眼前房内或眼结膜下,不引起任何干扰。如寄生在脑部,有癫痫、作圆圈运动症状。有时产生急性脑炎,还会突然死亡。
p.s.那个虫乱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