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世上有一些人,你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样子,甚至他的生日,但不了解他的性格,为人,以及心思。彼此认识,却不相识,是陌生人,也不是陌生人。
苏瑾和唐钰,初时就是这样的关系。
对苏瑾而言,打小不曾有过深交的朋友,但时时有人陪,倒也没觉得孤单。虽然有时感叹没有个彼此了解,相互没有顾虑可随意倾诉的友人,但她本身性子随和,想着遇着最好,遇不到也是天意。于是仍同以往,有人同行便热闹上路,无人同行也乐得自在。
但造化弄人。老天总归不会让谁顺顺当当地如愿以偿。说迷信些,一切都是“劫数”。
于是在将满十四岁的时候,苏瑾遇上了她的“劫数”——唐钰。
开篇已提过,苏唐二人初时是似是而非的陌生人。在同一班级读书,中间隔着三四排,四五米,一两个“圈子”,大半个学年下来,也只算得是点头之交。但毕竟同班数月,志趣相投的人不过两只手掌,所以关系也能用“不远不近”来形容。
且说这世上没有那两件事物会无缘无故交集在一起,故而唐钰正式走进苏瑾的视线,还得从距苏瑾十四岁生日约一个月的某日说起。
话说这日,学校刚放寒假,小伙伴儿们像摘了项圈的家犬,撒了欢儿地往外跑。一行八个人,揣上手机钱包便愉快地出游去了。
虽然俗话说姑娘多了爱扎堆儿,但这一群无组织无纪律又撒了欢儿的,并没完全安排好当日的行程便已经现在马路牙子上了。于是吵吵嚷嚷走走停停,最终分了“鬼屋”和“乱转”两队在去唱k前分头行动。
苏瑾和唐钰正巧同属“乱转队”。而这一队转着转着就从原本的六人散队转成了两个三人队,又转成了两个二人组和两只尾随。这两只尾随跟着这队插插嘴,被挤出来,又跟那队,又被挤出来,头顶上仿佛凭空多出根钨丝,怎么也甩不脱。于是人海茫茫,两只“灯泡”正在街上微微尴尬着,忽然发现都如此“明亮”的彼此,两双眼睛刚对上的下一秒——多出个二人组。
这两只,正是苏唐二人。
于是这结伴的二人便愉快地走马观花起来,从钟鼓楼到回民小巷,边走边聊好不快活。到黄昏最终散场,才“不舍地”相互告别,各回各家去了。
看官儿们此时大概觉得这二人不过是半真半假的逢场作戏,只是为不那么尴尬方才凑在一起,无非再平常不过的事儿,有什么可说呢?嗨,我悄悄儿告诉您吧,唐钰这会儿逢场作戏真是不假。但苏瑾这老实孩子,跟唐钰这不到一日的相处下来,觉得二人可称“熟识”了,把人家唐姑娘——惦记上啦!
预知后事,请听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