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凤良在会上发布了《全球技术进步放缓下中国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的构建》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尤其是潜在增长速度处于下滑阶段,而潜在增长率的变动由全要素生产力决定,未来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构建应致力于包括技术创新、深度城市化,以及结构性改革在内的七大方面,短期来看,要维持国内稳定的宏观环境,维持宽松的流动性和财政政策。
报告显示,1979-1997年,经济增长的动因关键是改革红利,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居民需求受到抑制,特区的建立更收获全球化的红利;1998-2002年,伴随着东南亚经济危机,外需受冲击,工业化相对停滞,但城镇化释放能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让改革红利发挥到极致,促使全要素生产力上升;2003-2010年,城镇化释放红利,经济不断开放,工业化转向重工业,增长率进入黄金期;2011年后,工业化速度减缓,改革红利削弱,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2015年中国GDP增速6.9%,创25年来新低。
报告显示,1979-1997年,经济增长的动因关键是改革红利,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居民需求受到抑制,特区的建立更收获全球化的红利;1998-2002年,伴随着东南亚经济危机,外需受冲击,工业化相对停滞,但城镇化释放能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让改革红利发挥到极致,促使全要素生产力上升;2003-2010年,城镇化释放红利,经济不断开放,工业化转向重工业,增长率进入黄金期;2011年后,工业化速度减缓,改革红利削弱,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2015年中国GDP增速6.9%,创25年来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