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成长的关系,对待物品,就像对待爱情,从小到大家庭和学校都没有教会我正确的方式。
我的家是一个拥有很多物品却经常找不到要用物品的家。这都是父辈对待物品的观念所致。他们不懂得惜物。
我的父亲是一个想一出是一出的人,把按摩床垫、跑步机、拉力器、按摩椅等各种物品买回家,却不怎么使用。我的妈妈就行一个喜欢屯东西的松鼠。任何东西都喜欢留着。我小学的课本、玩具课本居然还被她留着。她自己刚结婚时候的衣服也都还留着。所以阁楼的成了杂物馆。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很多时候,我买东西都买双份,温度计买两个,一个放室内,一个放室外。结果两个都放在了室内。因为我们家大部分东西都有双份。我就是被家庭氛围受熏陶出来的。但我家总是经常找不到东西。比如指甲剪,明明有两个,用的时候都找不到。核桃钳也有两个,一个不太好使,用的时候却找不到好使的那个。看了佐佐木典夫将自己的生活记录成书《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物品——从断舍离到极小限主义者》之后,我醒悟过来了。我生活在一个不懂得惜物的家庭。总是想着,没关系,我还有另一个呢,所以两个都不爱惜。
大学时要去很远的一个地方上大学,各色物品装了好几大箱。父母总怕我去了之后缺东西,卫生纸都装了一提。
我也很喜欢被物品包围的感觉。宿舍的物品在我的堆积下越来越多,可是属于我的空间只有一个上铺,床底的一半,阳台上的一个双开门柜子,还有一个抽屉。东西越来越多,怎么收纳都很拥挤。我的床上各个角落都堆了很多东西。我也觉得挺享受。不是说多贵重的物品,不是觉得自己富有,而是习惯了拥挤,哪怕坐在一堆空纸箱之间,我都觉得比坐在空旷的地方舒服。
后来出国了,在异国独自生活后,我用买东西填补我的孤单,买了很多有的没的。从来时两个行李箱的东西变成了搬家的时候两个行李箱,两个收纳箱还要加10多个的大包小包。曾经我一度拥有四个枕头。
因为喜欢被物品包围的感觉,所以我是一个购物不理智的人。切鸡蛋片的小工具,因为买一赠一,我买了两个。事实上,打开的那一个我都不常用。很多东西,总觉得有比缺了好,但从来不会用。我还在惆怅那个没拆开的要怎么解决。有些买了不喜欢的物品,我还会留着,想着哪一天可能用到,可是真的极少的可能会用到。
当我自己开始审视自己的物品,发现虽然自己都还记得他们,但是很多我都不记得自己有没有用过。一个人租房生活,日常需要的物品真的不多。我知道要开始舍弃自己并不需要的物品,开始按照近藤麻理惠的方式借着换季的契机整理自己的衣橱。收拾出来的衣物,放到了clothes bin,希望她们在离开我之后也能间接的为癌症患者贡献力量。包包和配饰放到了Yourole(一个把多余的物品送给需要的人的手机应用,中文名有肉),能送给需要的人感觉像做了一件好事。衣服整理过后,衣架多余了很多。衣服我喜欢挂着,因为租房的衣柜的结构也只能挂着,因此开始买了很多衣架,现在都空闲了。
用过却不喜欢的物品,以化妆品为主,都直接进了垃圾桶。并不喜欢的礼物在纠结之后准备也放到了Yourole,毕竟放在我这里,可能都不会拆封,下次搬家又是很头疼的问题。把他们送给需要的人不光物尽其用,也是积累功德。还有文具们,从国内背来的成双成对的订书机,胶带等等,暂时用不到的收到了大笔袋里面,只留常用的在抽屉。
刚开始的时候是父亲的朋友帮我找的房子,第一次租房,各种问题也没有很清楚,签了半年合同,卧室的床是最小的单人床,只有90cm宽。对于终于告别了一米宽的上铺,又在家里一米八宽的大床上睡了一段时间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崩溃的现实。合同到期之后我立刻找了一米五宽的床的出租房搬过去。现在依旧也是一米五宽的床。渐渐地,我觉得自己并不需要这么宽的床。虽然90cm的床会不停的掉被子,一米五的床反而太宽了。之前拥有一米八的床的时候,有一部分被我堆放了书和衣服。极简之后,床对我来说就是单纯睡觉的地方,她并不具备也不提供储物功能。一米二至一米三的床足以。希望回国之后,爸爸妈妈可以同意我换个小一点的床。毕竟我家三张床最小的还是一米五宽的。
现在的目标是,下次搬家的时候把我所有的物品,包括我自己,都装进我的车里,一趟就能开到新的地方了。
我的家是一个拥有很多物品却经常找不到要用物品的家。这都是父辈对待物品的观念所致。他们不懂得惜物。
我的父亲是一个想一出是一出的人,把按摩床垫、跑步机、拉力器、按摩椅等各种物品买回家,却不怎么使用。我的妈妈就行一个喜欢屯东西的松鼠。任何东西都喜欢留着。我小学的课本、玩具课本居然还被她留着。她自己刚结婚时候的衣服也都还留着。所以阁楼的成了杂物馆。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很多时候,我买东西都买双份,温度计买两个,一个放室内,一个放室外。结果两个都放在了室内。因为我们家大部分东西都有双份。我就是被家庭氛围受熏陶出来的。但我家总是经常找不到东西。比如指甲剪,明明有两个,用的时候都找不到。核桃钳也有两个,一个不太好使,用的时候却找不到好使的那个。看了佐佐木典夫将自己的生活记录成书《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物品——从断舍离到极小限主义者》之后,我醒悟过来了。我生活在一个不懂得惜物的家庭。总是想着,没关系,我还有另一个呢,所以两个都不爱惜。
大学时要去很远的一个地方上大学,各色物品装了好几大箱。父母总怕我去了之后缺东西,卫生纸都装了一提。
我也很喜欢被物品包围的感觉。宿舍的物品在我的堆积下越来越多,可是属于我的空间只有一个上铺,床底的一半,阳台上的一个双开门柜子,还有一个抽屉。东西越来越多,怎么收纳都很拥挤。我的床上各个角落都堆了很多东西。我也觉得挺享受。不是说多贵重的物品,不是觉得自己富有,而是习惯了拥挤,哪怕坐在一堆空纸箱之间,我都觉得比坐在空旷的地方舒服。
后来出国了,在异国独自生活后,我用买东西填补我的孤单,买了很多有的没的。从来时两个行李箱的东西变成了搬家的时候两个行李箱,两个收纳箱还要加10多个的大包小包。曾经我一度拥有四个枕头。
因为喜欢被物品包围的感觉,所以我是一个购物不理智的人。切鸡蛋片的小工具,因为买一赠一,我买了两个。事实上,打开的那一个我都不常用。很多东西,总觉得有比缺了好,但从来不会用。我还在惆怅那个没拆开的要怎么解决。有些买了不喜欢的物品,我还会留着,想着哪一天可能用到,可是真的极少的可能会用到。
当我自己开始审视自己的物品,发现虽然自己都还记得他们,但是很多我都不记得自己有没有用过。一个人租房生活,日常需要的物品真的不多。我知道要开始舍弃自己并不需要的物品,开始按照近藤麻理惠的方式借着换季的契机整理自己的衣橱。收拾出来的衣物,放到了clothes bin,希望她们在离开我之后也能间接的为癌症患者贡献力量。包包和配饰放到了Yourole(一个把多余的物品送给需要的人的手机应用,中文名有肉),能送给需要的人感觉像做了一件好事。衣服整理过后,衣架多余了很多。衣服我喜欢挂着,因为租房的衣柜的结构也只能挂着,因此开始买了很多衣架,现在都空闲了。
用过却不喜欢的物品,以化妆品为主,都直接进了垃圾桶。并不喜欢的礼物在纠结之后准备也放到了Yourole,毕竟放在我这里,可能都不会拆封,下次搬家又是很头疼的问题。把他们送给需要的人不光物尽其用,也是积累功德。还有文具们,从国内背来的成双成对的订书机,胶带等等,暂时用不到的收到了大笔袋里面,只留常用的在抽屉。
刚开始的时候是父亲的朋友帮我找的房子,第一次租房,各种问题也没有很清楚,签了半年合同,卧室的床是最小的单人床,只有90cm宽。对于终于告别了一米宽的上铺,又在家里一米八宽的大床上睡了一段时间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崩溃的现实。合同到期之后我立刻找了一米五宽的床的出租房搬过去。现在依旧也是一米五宽的床。渐渐地,我觉得自己并不需要这么宽的床。虽然90cm的床会不停的掉被子,一米五的床反而太宽了。之前拥有一米八的床的时候,有一部分被我堆放了书和衣服。极简之后,床对我来说就是单纯睡觉的地方,她并不具备也不提供储物功能。一米二至一米三的床足以。希望回国之后,爸爸妈妈可以同意我换个小一点的床。毕竟我家三张床最小的还是一米五宽的。
现在的目标是,下次搬家的时候把我所有的物品,包括我自己,都装进我的车里,一趟就能开到新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