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广西吧 关注:14贴子:86
  • 8回复贴,共1

柳州的衰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16-11-05 22:52回复
      九十年代中期之前,柳州一直是广西的“一哥”,工业,商业,城建都超过区内任何一个城市,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南宁逐渐超越柳州,取代了柳州广西“一哥”的地位究其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本文就从内部原因分析。
      (一)柳州领先篇:柳州河东与南宁琅东及其他
      笔者曾偶然间翻开90年代的柳州市志,看到里面有一张图片,是位于河东的体育中心落成,当时还配有文字说明,说体育中心是柳州市政府东进序曲的开篇力作,是一个标志性的成果,确实,柳州市在石祺高市长当政时,已经规划了将河东做为柳州市发展的着力点,并大手笔的建设三桥、把工学院东迁,建设体育中心……在80年代的中期就明确提出城市东进战略,有这样的眼光、这样的魄力,是柳州之福!南宁的琅东?这个时候还只不过是芭蕉、芒果、牛耕水浇地的村落名字,南宁琅东,属于你的时代还没有来到,耐心再等10年吧,我柳州河东先你一步发力奔跑了啵……从这一点上说,柳州河东起跑的时间比南宁琅东早了整整10年。
      柳州河堤,是柳州的亮丽名片,仍然是在石祺高市长当政时发动军民企业共同建起的浩大工程,并且在其《柳州市十年规划》(具体的文件名记不太清楚了,反正就是柳州市第一部城市规划)中明确规定:“河堤向外200米范围内不得批准任何建筑物”,既是防洪考虑,也是为了把河堤留给市民做休闲用地。这在80年代提出的规划又是一个划时代的决策。但在石离开后,市规划立刻突破红线,河堤纷纷被各强力部门划分占有,一栋栋单位宿舍把河堤占满……现在的启动并艰难推进的“XX风情港”和“X沙角”项目,再次印证柳州城市建设所走的一大截弯路——如果相关规划部门坚持80年代的“河堤向外200米范围内不得批准任何建筑物”的话,何必弄得今天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去拆除呢?对于“617”“719”的洪水记忆是否能够避免损失巨大。反观当时的南宁,有河无堤,有河无防。邕江边人家,随水位上下搬家…… 1985年——1992年,虽然石途中黯然离开,但在惯性发展中,柳州仍然处处明显压南宁一头。1989年,柳州工贸就以107米傲视广西群楼,南宁最高楼的高度也只能与它“齐腰”;柳州桂剧团的历史桂剧剧《泥马泪》获得全国铜鼓奖,为广西首夺这一奖项,南宁直到10余年后才有《妈勒访天边》出现;当时的广西预备役师在柳州(当时称为柳州预备役师),41军军部在柳州,南宁就是一广西军区和边防团;柳州人均工资数也比南宁要高出许多…… 柳州工业在相对安稳的情况下获得平稳发展,除被戏称“八大金钢”的大厂外,还有无数的中小企业、街办工厂等,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柳州都能生产,柳州人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柳,就能买到所有生活用工业产品(甚至于还有“柳字号”的军工产品),加上地处“桂中商埠”的便利,商业加工业的完满结合,使得整个柳州城呈现欣欣向荣态势。当广东顺德的小作坊还在敲敲打打的时候,柳州都乐冰箱、柳州双马电扇的广告已经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荧屏,占据中国小家电市场的一席之地(我家里的那台都乐冰箱,一直用了20多年,直到卖给收废旧的时候,那里面的压缩机仍然能正常工作,制冷噪音很低);而南宁,刚刚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备战氛围中摆脱出来,工业门类不全,很多东西(包括服装)还要从柳州采购回来……


    IP属地:广东2楼2016-11-05 22:53
    回复
       (二)南宁起步篇:布局、蓄势、魄力
        当柳州诸事顺利,孤芳自赏,感慨广西无对手时,南宁开始布局,寻求突围。布局第一步:企业改制转制,南宁的很多企业到了1990年已经疲态尽显、举步唯艰,同时每年给南宁市财政增加很沉重的负担(当时南宁市的财政非常困难,自治区财政又分文不给——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南宁财政跟广西财政历来混合使用,从分级财政角度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为了走出这一步,南宁创造性的率先在全国施行买断“国家工人身份”的办法(不是买断工龄),给予工人一次性适当经济补偿后,私人企业就能从用工市场上顺利招到大量的熟练工人(而在当时,很多工人由于放不下国家工人的身份,宁可在工厂无事可做、消磨时间,也不愿到私企找钱),实现双赢。南宁市财政发完公务员、教师队伍工资后开始还能有一定盈余,不象原来那么捉襟见肘了,那时候,柳州可是真正的财大气粗(缴完广西财政后市政府还有大量沉淀资金);布局第二步:资金借贷,无论国内国外,财政出现盈余后,南宁市大胆利用当时相对宽松的借贷环境,招国内外闲散资金来为南宁市服务,只要符合相关借贷条件的,都贷下来,一下就筹集到超过百亿的贷款资金(而柳州当时还在遵循“看菜吃饭”的财政原则);布局第三步:钱用刀刃、笔笔见效,百亿资金在手,如何运用成为成败的关键,首先,市政府将绝大部分投入城市基础建设,市中心几乎成了大工地,除少数道路外,其余道路拓宽、拉直……现在南宁市内的主要道路都是那时候一次性拓宽完成的,近20年来都不需要再挖挖填填(而回看柳州道路,却年年挖挖填填,如同儿戏),接下来整顿治安环境,在全国率先建立三号联动指挥调度系统(即110、119、120三号合并、统一调度)……当时很多人都捏了一把汗,将近百亿资金投进基础建设和警力设备更新去,效益在哪,这些钱可都是借来的,到时候拿什么还呀。其中更让人费解的是,南宁市主动向自治区提出,将当时哪个城市都不愿接手、只好轮流在广西各个城市摊派举办的“广西民歌节”固定留在南宁举办,唯一条件只是更名为“南宁国际民歌节”,正在伤脑筋为不知道怎么摊派分配举办城市的自治区当然高兴,答应了南宁的主动请樱。而南宁承接下来后并没有象柳州、桂林一样敷衍了事(在柳州大龙潭曾举办过一届广西民歌节,我只看到几个留学生上台随便唱几首“国际民歌”就草草收场了事,算是完成任务),而是又斥资400万,将1999年首届“南宁国际民歌节”开幕式晚会整体给中央电视台几个年青导演承包,那一届的民歌节开幕式晚会非常成功,广西观众首次亲眼目睹许多大腕明星到南宁展示风采,整台晚会水平很高,成为一个经典传奇……南宁国际民歌节一炮而红(从此以后,国际民歌节成为南宁的城市名片,广西民歌节再没人提起,而广西其他城市更是后悔莫及,也主动提出轮流举办民歌节,试图分一杯羹,但南宁市布局在前,已经与自治区达成永久固定举办的协议;而那几个原本在中央电视台里不得志的青年导演,也凭借“大地飞歌”晚会的轰动效应跻身一线导演)……借助南宁国际民歌节的魅力和媒介平台,内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南宁(包括不少原来在柳州驻点的企业),畅通无阻的市区道路、优美宽松的自然环境,良好迅捷的治安效率,通过口口相传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百亿投入换回倍增效应(民歌节后几年内南宁市吸引投资10多倍于百亿),当然也不必担心偿还贷款的问题了。这几步妙棋的走出,需要气魄、需要眼光,更需要长远的整体大局观。


      IP属地:广东3楼2016-11-05 22:54
      回复
        (四)柳州停滞篇:固步自封、坐失良机、错断形式
          提到广西唯一的主题乐园,大家都知道,是位于桂林兴安的“乐满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携全家前往,但当初,“乐满地”的首选落脚地,其实是当时消费能力、辐射效果极强的柳州!而且连地址也选好了,不占用原有城市已规划好的中心地带,拟用当时还在市郊外围的千亩湖那一带,以期带动那一带发展起来。但是非常遗憾,当时的柳州市政府拒绝了这次将柳州从纯工业城市向二三产共同协调发展的大好良机(具体拒绝的原因和谈判过程等一系列迷团至今仍未解开)……很是让人扼腕的是:1990年至2003年(即石琪高离开市长位置到陈向群被任免为柳州市长这段时间),柳州发展陷入一个相当漫长的基本停滞困境,甚至于接连不断的出现好几起天灾人祸,每一次都让柳州被损害得元气大伤、雪上加霜!内耗,再雄厚的家底都会因为内部纷争而不堪虚耗——尤其在这百年不遇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危机并存时刻。危机面前,抓住了就是机遇,没有抓住甚至昏招叠出就是步入困境。很遗憾,1990年到2003年中,南宁是化危为机,而柳州则化机成困!那么当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内耗将柳州送到如此困境呢?这还要从石市长蒙受冤屈、无辜落马说起……
          83年—88年的柳州经过石市长几年的励精图治,已经初显规模且后劲十足,石本人的威信也随之达到顶峰,柳州上下言必称石市长如何如何,这就引起市里另一位主要领导的不爽,恰这时一件普通的举报信让他如获至宝,他就根据这个“线索”对石本人进行追查和持续不断的向自治区反映,而当时自治区领导偏听偏信,在没有什么确凿证据的情况下,1990年免去了石的柳州市市长的职务,等待审查。而石本身是个干事业的人,之前一心扑在工作中,平时不是很善于与上级领导处理好关系或寻找“靠山”,这也就为他的悲剧仕途埋下了隐患。一封所谓作风问题、言之不详的举报信就将一个干实事的好领导击倒,并让他无从辩驳。真是柳州的历史性悲哀,而那位为一己之私而对此推波助澜的市领导居然能获得成功,也是一种让人无可名状的悲愤(10年后,石市长的问题才随着另一起高官案件的被查处而得到证明清白)。石离开后,他的很多具有长远眼光的规划也被废止弃用,而柳州企业那些实干精明、敢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群体也逐渐被替换下来,一些钻营取巧的人员逐级占据管理层,并且对上级领导唯命是从,这个时候,新一个市委领导提出“工业总产值超百亿”的发展口号并积极推进、月月督促,这个目标当年超额完成,但强行拔高、不符发展规律的浮夸后遗症立即显现。产值不等于销售所得,例如:当时广东的小家电正以其灵活经营迅速抢占柳州家电企业的市场,当时柳州家电企业该进行的正确对策应该是或改制(这是上策)、或投资加大技术改革力度,以可靠技术赢得市场信任(这是中策,广东小企业只不过是刚开始模仿国外新功能、新品种,质量暂时饱受诟病)、或象广东企业一样增加品种、适应市场对小家电的新需求(这是下策,但至少也还有一拼)……结果“超百亿”一提出来,上中下策全部没有采用,而是进行了简单提高产品数量的“昏招”,生产出大量没有市场需求的产品积压仓库(以电风扇为例,当时小型电风扇已经广受群众喜爱,而柳州电风扇厂仍然生产出大量立式摇头扇),其他行业也都基本大同小异,既生产积压产品,又耗尽流动资金,在随后进行的技改中缺乏资金支持,恶果显现,短短几年时间,国内外市场丧失大半,再想重新夺回已是力不从心。并且为了“超百亿”,在全国各个城市国有企业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改制浪潮中,将柳州企业改制时间表往后推迟,这一推迟,又使柳州企业远远落后于人。一步差步步错,由于改制滞后,企业负重前行,这时候天灾不期而遇——94年遭遇“617”,损失巨大;96年刚恢复一些的时候遭遇更惨痛的“719”;97年直接领教亚洲金融危机……柳州红红火火的大批优质企业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下整体坍塌,很多企业一蹶不振,退出历史舞台。如果在早几年前完成企业改制的话,抗打击能力增强后的企业也许只是被重创而不是灭亡,但现实没有也许,柳州,开始停滞、消沉,直到2003年。


        IP属地:广东6楼2016-11-05 22:54
        回复
          梧州也在衰落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1-06 00:13
          收起回复
             既生柳,何生邕,曾几何时,在民间意识层面,柳州和南宁两市几势不两立,如今,随着两地城市建设发展的外表性差距越来越大,南宁在城市规模和繁华程度上已经把柳州耍了好几条街,不是柳州路不平,而是自己的发展不平衡,长期的产业结构单一,重工轻商的结果是柳州的第三产业变成了一条短腿,柳州人唯一能做的也就剩下愤恨不平和羡慕嫉妒了


            IP属地:广东11楼2016-11-06 22:11
            回复
              柳州衰落的原因是国企太多了 应该重点发展民营经济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6-11-24 10:35
              回复
                现在18年了。。看到这个文章很是感慨


                IP属地:广西15楼2018-04-23 1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