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期之前,柳州一直是广西的“一哥”,工业,商业,城建都超过区内任何一个城市,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南宁逐渐超越柳州,取代了柳州广西“一哥”的地位究其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本文就从内部原因分析。
(一)柳州领先篇:柳州河东与南宁琅东及其他
笔者曾偶然间翻开90年代的柳州市志,看到里面有一张图片,是位于河东的体育中心落成,当时还配有文字说明,说体育中心是柳州市政府东进序曲的开篇力作,是一个标志性的成果,确实,柳州市在石祺高市长当政时,已经规划了将河东做为柳州市发展的着力点,并大手笔的建设三桥、把工学院东迁,建设体育中心……在80年代的中期就明确提出城市东进战略,有这样的眼光、这样的魄力,是柳州之福!南宁的琅东?这个时候还只不过是芭蕉、芒果、牛耕水浇地的村落名字,南宁琅东,属于你的时代还没有来到,耐心再等10年吧,我柳州河东先你一步发力奔跑了啵……从这一点上说,柳州河东起跑的时间比南宁琅东早了整整10年。
柳州河堤,是柳州的亮丽名片,仍然是在石祺高市长当政时发动军民企业共同建起的浩大工程,并且在其《柳州市十年规划》(具体的文件名记不太清楚了,反正就是柳州市第一部城市规划)中明确规定:“河堤向外200米范围内不得批准任何建筑物”,既是防洪考虑,也是为了把河堤留给市民做休闲用地。这在80年代提出的规划又是一个划时代的决策。但在石离开后,市规划立刻突破红线,河堤纷纷被各强力部门划分占有,一栋栋单位宿舍把河堤占满……现在的启动并艰难推进的“XX风情港”和“X沙角”项目,再次印证柳州城市建设所走的一大截弯路——如果相关规划部门坚持80年代的“河堤向外200米范围内不得批准任何建筑物”的话,何必弄得今天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去拆除呢?对于“617”“719”的洪水记忆是否能够避免损失巨大。反观当时的南宁,有河无堤,有河无防。邕江边人家,随水位上下搬家…… 1985年——1992年,虽然石途中黯然离开,但在惯性发展中,柳州仍然处处明显压南宁一头。1989年,柳州工贸就以107米傲视广西群楼,南宁最高楼的高度也只能与它“齐腰”;柳州桂剧团的历史桂剧剧《泥马泪》获得全国铜鼓奖,为广西首夺这一奖项,南宁直到10余年后才有《妈勒访天边》出现;当时的广西预备役师在柳州(当时称为柳州预备役师),41军军部在柳州,南宁就是一广西军区和边防团;柳州人均工资数也比南宁要高出许多…… 柳州工业在相对安稳的情况下获得平稳发展,除被戏称“八大金钢”的大厂外,还有无数的中小企业、街办工厂等,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柳州都能生产,柳州人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柳,就能买到所有生活用工业产品(甚至于还有“柳字号”的军工产品),加上地处“桂中商埠”的便利,商业加工业的完满结合,使得整个柳州城呈现欣欣向荣态势。当广东顺德的小作坊还在敲敲打打的时候,柳州都乐冰箱、柳州双马电扇的广告已经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荧屏,占据中国小家电市场的一席之地(我家里的那台都乐冰箱,一直用了20多年,直到卖给收废旧的时候,那里面的压缩机仍然能正常工作,制冷噪音很低);而南宁,刚刚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备战氛围中摆脱出来,工业门类不全,很多东西(包括服装)还要从柳州采购回来……
(一)柳州领先篇:柳州河东与南宁琅东及其他
笔者曾偶然间翻开90年代的柳州市志,看到里面有一张图片,是位于河东的体育中心落成,当时还配有文字说明,说体育中心是柳州市政府东进序曲的开篇力作,是一个标志性的成果,确实,柳州市在石祺高市长当政时,已经规划了将河东做为柳州市发展的着力点,并大手笔的建设三桥、把工学院东迁,建设体育中心……在80年代的中期就明确提出城市东进战略,有这样的眼光、这样的魄力,是柳州之福!南宁的琅东?这个时候还只不过是芭蕉、芒果、牛耕水浇地的村落名字,南宁琅东,属于你的时代还没有来到,耐心再等10年吧,我柳州河东先你一步发力奔跑了啵……从这一点上说,柳州河东起跑的时间比南宁琅东早了整整10年。
柳州河堤,是柳州的亮丽名片,仍然是在石祺高市长当政时发动军民企业共同建起的浩大工程,并且在其《柳州市十年规划》(具体的文件名记不太清楚了,反正就是柳州市第一部城市规划)中明确规定:“河堤向外200米范围内不得批准任何建筑物”,既是防洪考虑,也是为了把河堤留给市民做休闲用地。这在80年代提出的规划又是一个划时代的决策。但在石离开后,市规划立刻突破红线,河堤纷纷被各强力部门划分占有,一栋栋单位宿舍把河堤占满……现在的启动并艰难推进的“XX风情港”和“X沙角”项目,再次印证柳州城市建设所走的一大截弯路——如果相关规划部门坚持80年代的“河堤向外200米范围内不得批准任何建筑物”的话,何必弄得今天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去拆除呢?对于“617”“719”的洪水记忆是否能够避免损失巨大。反观当时的南宁,有河无堤,有河无防。邕江边人家,随水位上下搬家…… 1985年——1992年,虽然石途中黯然离开,但在惯性发展中,柳州仍然处处明显压南宁一头。1989年,柳州工贸就以107米傲视广西群楼,南宁最高楼的高度也只能与它“齐腰”;柳州桂剧团的历史桂剧剧《泥马泪》获得全国铜鼓奖,为广西首夺这一奖项,南宁直到10余年后才有《妈勒访天边》出现;当时的广西预备役师在柳州(当时称为柳州预备役师),41军军部在柳州,南宁就是一广西军区和边防团;柳州人均工资数也比南宁要高出许多…… 柳州工业在相对安稳的情况下获得平稳发展,除被戏称“八大金钢”的大厂外,还有无数的中小企业、街办工厂等,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柳州都能生产,柳州人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柳,就能买到所有生活用工业产品(甚至于还有“柳字号”的军工产品),加上地处“桂中商埠”的便利,商业加工业的完满结合,使得整个柳州城呈现欣欣向荣态势。当广东顺德的小作坊还在敲敲打打的时候,柳州都乐冰箱、柳州双马电扇的广告已经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荧屏,占据中国小家电市场的一席之地(我家里的那台都乐冰箱,一直用了20多年,直到卖给收废旧的时候,那里面的压缩机仍然能正常工作,制冷噪音很低);而南宁,刚刚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备战氛围中摆脱出来,工业门类不全,很多东西(包括服装)还要从柳州采购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