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安阁吧 关注:5贴子:660
  • 7回复贴,共1
吴#wú
  郑码:JAGD,U:5434,GBK:CEE2
  笔画数:7,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134
  ①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参见“吴国”条。
  ②三国时国名,由孙权所建。参见“吴国”条。
  ③是五代时十国之一,由杨行密所建。参见“吴国”条。
  ④泛指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
  ⑤姓。参见“吴姓”条。
  〈古〉大声说话:不~不敖(敖:嗷,喧哗)。
  吴 <动> 会意。从口,从矢。矢,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
  吴越(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借指仇人);吴歈(吴地的歌声);吴牛喘月(吴地的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喘息起来);吴越气脉(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吴头楚尾(指吴楚之间的地区)
  吴yú 地名用字。参见"吴坂"、"吴泉"。


1楼2008-10-12 11:44回复
    葛亮死,魏蜀战争停止后,魏国加强了在淮南对吴国的进攻。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魏军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所以魏吴相持有年。
      孙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一带)最大。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今江苏丹阳至镇江)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吴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所以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黄龙二年(230)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省,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
      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往的增加,促进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陆绩、韦昭。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
      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吴国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


    2楼2008-10-12 11:46
    回复
      日本本州西南部港市。属广岛县。在懒户内海广岛湾东岸,东有野吕山(839米)南有体山(501米)。人民22.8万(1986)。1889年设海军镇守府唇兴起。与横须贺、佐世保同为日本重要军港。1902年设市。1948年定为贸易港。钢铁、机械、造船为主要工业部门。还有金属加工和水产加工等。


      4楼2008-10-12 11:47
      回复
         姓氏:吴 祖籍: 吴郡 
          祖宗:泰伯 郡望:延陵郡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渊源
          吴姓源于姬姓,肇端于吴国,形成战国初期,始祖是周朝的太伯和仲雍。
          据《史记•周本纪》和《吴太伯世家》记载,姬姓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dǎn)父(即周大王)有三子:长太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贤而有才干,娶贤惠的太任为妻,生子姬昌,深受古公宠爱。他把周部落的兴旺发达寄托在姬昌身上,因此想传位给季历,以便将来再传给姬昌。太伯和仲雍明白父亲的心思,于是便自动让贤。他们趁古公生病的时候,以给父亲采药为借口,远奔到东南沿海的吴、越地区。为了融入当地民族,他们从当地之俗,文身断发。因当时江南一带还相对落后于中原,故太伯和仲雍带去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颇受当地土著人的敬重,“归之者千余家”,被拥立为领袖,建立起姬姓吴国,称为句吴(也作勾吴)。太伯无嗣,死后由弟弟仲雍继位,世代相传。武王灭商后,封仲雍的曾孙周章为吴子,追封太伯为吴伯,吴成为正式的侯国。


        5楼2008-10-12 11:47
        回复
            郡望堂号 
            吴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有关资料 所载,主要有八个: 
            1、延陵县,治所在今江苏丹阳西南; 
            2、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 
            3、渤海郡 ,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 
            4、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 
            5、吴兴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 
            6、汝南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7、长沙郡,治所在临湘(今长沙市); 
            8、武昌郡,治所在今湖北省武汉。


          8楼2008-10-12 11:50
          回复
            堂号: 
              “源远”、“至德”、“思敬”、“怡德”、“有秩”、“三让”、“崇礼”、 “让德”、“思让”、“均安”、“履成”、“敦厚”、“德让”、“源德”、“树德”、 “世德”、“观乐”、“双合”、“思源”、“崇本”、“瑞本”、“听彝”、“种德”、 “延陵”等。 
              宗族特征 
              1、历代吴姓族人地位都比较显赫,高官众多,且名人辈出。 
              2、吴姓族人皇亲较多 ,从而使得本族有一个良好发展环境,繁衍播迁到全国各地。 
              3、各支吴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 。浙江嵊县吴姓一支字行派语为:“天地君亲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湖南 岳阳吴姓一支字行为:“祥肇起文新世泽,先勋自古远腾芳,传家之道惟仁让,懋德千秋载 宠光。”据吴漠修《吴世族谱》,湖南洞庭吴姓一支字行为:“嘉时永定,克绍景从,懋光 必应,继礼承宗。”据《永定吴氏族谱》,福建永定思贤村吴姓派语为:“念万仕谭志,国 以毓瑞集,其子仁光裕,乃昌宜宗礼,让德永振世,嘉兴绍贤良,衍庆发文武,显达。”


            9楼2008-10-12 11:50
            回复
                吴姓八句诗
                姬本后稷肇泉桃
                泰伯流传季札邀
                兢祖将军唐相国
                宣公驸马蜀王朝
                纶经绍代分支派
                唐山源居继旅标
                三让高风重不泯
                万年星日共昭


              10楼2008-10-12 11:50
              回复
                =.=


                11楼2008-10-12 1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