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集解》在《先主传》里,有一条关于麋竺的注。
◎盧弼曰:毛本、吳本“麋”作“糜”,誤。
◎胡三省曰:○《姓譜》:楚大夫受封於南郡麋亭,因以爲氏。或言工尹麋之後,以名爲氏。
◎李慈銘曰:本作“麋”,從鹿,音武悲切。漢有麋敬,蜀有麋竺、麋芳。《廣韻·六脂》、王應麟《姓氏急就章》皆同,並無作“糜”之姓。
其实“麋”“糜”兩姓皆存,然非同。
○唐《元和姓纂》有“麋”姓無“糜”姓,與北宋《廣韻》、南宋《姓氏急就章》同。《姓纂》卷二“麋”云:楚大夫受封南郡麋亭,因以爲姓。【東海朐山】漢有麋敬。《蜀志》有麋竺,生芳。(○孫星衍、洪瑩校:案《蜀志》作“竺弟芳”。○岑仲勉校:庫校云:“案《蜀志》作‘竺弟芳’。”余按《類稿》三引作“漢有麋竺、糜芳”。)宋有麋勗之。又麋信撰《說要》,注《榖梁》。(○孫星衍、洪瑩校:案麋姓之“麋”,一作“糜”字。○岑仲勉校:按庫本注原云:“案麋信之‘麋’,一作‘糜’。”)【元和姓纂,1/100】
○可知唐时仍以麋爲姓,未作“糜”。而清修四库,辑《姓纂》库本,其校记谓“麋”一作“糜”,知至清代《姓纂》中“麋”“糜”已混用。
◎盧弼曰:毛本、吳本“麋”作“糜”,誤。
◎胡三省曰:○《姓譜》:楚大夫受封於南郡麋亭,因以爲氏。或言工尹麋之後,以名爲氏。
◎李慈銘曰:本作“麋”,從鹿,音武悲切。漢有麋敬,蜀有麋竺、麋芳。《廣韻·六脂》、王應麟《姓氏急就章》皆同,並無作“糜”之姓。
其实“麋”“糜”兩姓皆存,然非同。
○唐《元和姓纂》有“麋”姓無“糜”姓,與北宋《廣韻》、南宋《姓氏急就章》同。《姓纂》卷二“麋”云:楚大夫受封南郡麋亭,因以爲姓。【東海朐山】漢有麋敬。《蜀志》有麋竺,生芳。(○孫星衍、洪瑩校:案《蜀志》作“竺弟芳”。○岑仲勉校:庫校云:“案《蜀志》作‘竺弟芳’。”余按《類稿》三引作“漢有麋竺、糜芳”。)宋有麋勗之。又麋信撰《說要》,注《榖梁》。(○孫星衍、洪瑩校:案麋姓之“麋”,一作“糜”字。○岑仲勉校:按庫本注原云:“案麋信之‘麋’,一作‘糜’。”)【元和姓纂,1/100】
○可知唐时仍以麋爲姓,未作“糜”。而清修四库,辑《姓纂》库本,其校记谓“麋”一作“糜”,知至清代《姓纂》中“麋”“糜”已混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