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普及吧 关注:7,024贴子:40,165
  • 0回复贴,共1

学术交流:话因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医:即中华医术。在中华民族的传承当中,只是一个科目的学术。讲述了人体机能运行的原理以及形成、所需和顺应天时、地理、人和的道理。逆而行之则会有疾病的产生,细究起来,痛痛有根,定有根源。找到根源,治病则能除根,找不到根源则只能医于表现。
离世的老一辈,实为中华医术担心,认为失传。其实并不是失传,而是秘而不传,依然在传,尤其华佗之后,中华医术分解而传,若能把这些分解结合一处,中华医术便呈现在眼前。
在这里就现在中医学的一些术语名词和遗失掉的一些名词术语和现代西医的术语结合而言,概况性的认识一下。
现代中医学的传承,精气神,津血液,和营养物质及物质的精华,万物一分为二即精华,精属阳,华属阴,华阴成秀吗,精能化气,气又能化神,是物质的提炼升华的关系,而气又能蛰。蛰而化精,又能贮藏,肾主蛰藏精。和现代社会所用的液化气没有两样,一个道理。神依然是气,是神气。而神与气又有所不同,神有五泽:光泽、气泽、味泽、声泽、质泽。我们的感官是五官,要感受物质的五泽,则必须用神来感官,那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感。六感是思维意识,是通过五感和心神的辨别,经过思维,所认识到的东西则为意识,自我意识。即知识。
津血液,津是度过的意思,凡渡口皆称为津是津渡之意,我们的饮食入胃,再由脺脏,即今西医所称胰腺;酿成之液,即胃的消化液,在胃内与实物转化成津,津即津,非水,非液,如我们日常所酿造成的酒、醋,酒即酒,非水,点之可燃,而水则不可,同为液体则性质不同。津与血在人体内能渡过胃膜、肠膜、肾膜,而其他液体则不可以渡过。津能渡过皮肤汗孔而出,而血则不能,津与液结合,载液而过则为汗液,出汗过多,则易伤津。津载物之功能目的在于渡过肠胃之膜,上输于脾,而则从肝调以血,肝为血库,而血在肝则为血,行至脾与津液结合,则为血液,心主血脉是心有能力输布四方。
以上是精气神津血液的关系。
营养:指的是物质的精华,在人体内,消化吸收以后,能供给人以养生的物质,那么营所指只是经过营气,与营血运送到身体各部用以养生的物质,称之为营养。
讲了精华,我们再讲精微物质,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维生素,在中医理论里纲举目张一笔而过,下面步入正题因子。
在我们现代中医里已失掉了的名词术语,补加进来:在我们的中医里依然有精子卵子一词,而在医学里称之为阳子、阴子和阴阳子。阳子即现代医学里的精子,阴子即现代医学里的卵子。中华医学传承、一阴一阳谓之道,一阳子,一阴子,结合而成即阴阳子。这里的阴阳子相当于现代西医所讲述的细胞。下面讲一下精子,卵子:在一个精子的构成是由无数的因子组成。一个卵子也一样。就人而言,两人生下的孩子,即像父亲家的一些相貌,特征,也像母亲家人的一些相貌特征,还有,父母亲的脾气性格。行走坐卧姿势,手足指像,语言特征,无处不有,还有一些疾病的遗传等等。是不是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认识到的遗传基因?中华医术的传递是口授、心传、身教,三方面来完成,三方面向下传递的。
到神农时期,开创了农业,始有定居之所,以农为生。以地为屯,形成村落即农村。神农炎帝又尝百草,五谷补五藏,药物归经的传承集中在农村,人人皆知。用以养生治病。到黄帝时期,仓颉造字,始有医书的转刻。神农之后,医学界的传颂人物有扁鹊。我们话不远说,就炎黄时期之医学学术理论,认识早于现代医学科学认识,近三千年就有华佗的中医外科,刮骨疗伤,也早于现代西医科学的两千多年了吧,想不通的是,中华民族的后人都说中医学不科学,难道说中医的针刺麻醉是假的吗?针刺麻醉是为了证实华佗施术的点穴麻醉。中医学术的经络、穴位、针灸疗疾、止痛、治病都假吗?还是五千年前说出的话,不够精微,不够细微吗?别忘了,你的科学是凭显微镜等仪器才认识到细胞,而我们中医早在五千年前就告诉后人阴阳子,你再细想思考一下,就阴阳子和细胞哪个名词有来龙去脉,阴生阳化,结合了阴阳子,分解了就是阴子和阳子,阳化气,阴成形,化为气,你再用显微镜也看不见。你看不见就认为不科学吗?一个化字就可以构成西方的一个学术——化学,今天的化学讲的不就是结合这个、释放那个的变化吗?西医讲血糖与胰岛素,在血液的运行当中所起的变化,如胰岛素缺失,血糖增高,两者平衡则血糖正常没有糖尿病,不管怎么说,血液在运行当中是起变化的。我们早就认识到了,就胰岛素而言,在中医里有一脏叫脺脏,出自那里。也就是西医说的“胰腺”,就胰腺也是中文名字“腺”,把腺分解开来看,“月”在中文字里是代表肉的意思。那半个是“泉”,泉是泉水,泉眼的意思。也就是说,在肉体里能出水,或泉眼的意思,叫腺。中医学脺脏,也叫胰,也能叫胰腺,一般在人体不这么叫。在用于动物器官之称如猪胰子,羊胰子用来制造胰子,和皂角或碱面等结合而成,相当于今天的肥皂。(早在三四十年代肥皂不还是叫洋胰子,或洋碱) 但是,不管人体动物体,脺脏、胰、胰腺所指的就是那个东西没错。在中医理论,脾和胃,互表里,脾属土,胃属土,脾胃同用一土气,土气之阳用于胃,胃为表,土气之阴用于脾,脾为阴,土气乏,弱,则脾胃都垮了附着在胃上的脺脏也夸了,脺脏是脾胃的一个下属脏器,用的依然是土气,试想脾气弱的时候分配脺脏的用气又能有多少?脺脏的动力气弱的时候,制造出来的液,能足吗?就西医而言,内分泌,外分泌,内分泌是胰岛素,外分泌是胃的消化液。中医的理论哪一点与西医认识不吻合,一个消化,一个运化,纲举目张的论述出来了,中医理论的因子与西医理论的遗传基因又有多大区别,有因就有果,有果就称子,因子,前因后果之子。
转自微博用户:中华传统中医学堂 感兴趣的可以关注微博,欢迎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


IP属地:江苏1楼2017-01-09 14: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