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天骄吧 关注:21,176贴子:1,048,686

回复:和通诺尔之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七章:战争到来前的平静
第六节:清朝杭奕禄准备出使准噶尔
第一部分:清朝的主张
1730年的清军入侵计划真的要搁浅了吗?1730年清朝入侵军没有签发,反而派出使节。
1730年8月准噶尔使节特磊和清朝使节杭奕禄一同到了边界巴里坤,8月4日清朝的杭奕禄向特磊宣布了清朝的主张:
一:清朝要求遣返罗卜藏丹津。
二:要求准噶尔投降清朝,要求准噶尔噶尔丹策零向北京请封。
三:清朝要拆分准噶尔汗国。清朝迎接舒努回来,将舒努属下另编为旗佐领。准噶尔原属土尔扈特另编为旗佐领,大小策凌敦多布等也另编为旗佐领,原属丹吉拉的属下也另编为旗佐领。
四:1730年底,准噶尔要派派大宰桑到巴里坤迎接清朝使臣杭奕禄。
五:自从杭奕禄出使准噶尔,出巴里坤那一天开始,80天内回复消息,否则清朝将入侵。
杭奕禄在巴里坤给准噶尔大使特磊说明了清朝的主张。并提醒特磊,清朝除了这2路大军,过几年还要派四五路大军,又调拨了几十万大军准备调遣。
特磊平静的听完和杭奕禄说的所有话,并表示一定会如实如数的转达给准噶尔汗廷。1730年农历8月初6,特磊结束了一年的出使,带着清朝的全部主张,平静的离开巴里坤。
下次,特磊再出使,会押解着罗卜藏丹津来吗?
第二部分:清朝提出主张的的真实意图:
1730年清朝的入侵计划被格拉祖诺夫耽搁后,清朝向准噶尔派出使者杭奕禄,真实的目的是什么?
1730年,清朝已经无法实施隐蔽入侵意图,实现突然袭击。清朝的入侵还要拖延一年,那么在1730年里,清朝要实施康熙制定的“逼近伊处,迫使其降”的计划。
这个计划能实现吗?清朝算准了准噶尔会承受不住压力吗?未必!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宣示这样的主张呢?
这个主张实际上不仅是实施康熙制定的大军逼近准噶尔,迫使准噶尔投降的策略,更深层的是一种离间,用压力加速准噶尔的分化,加速准噶尔的分崩离析。
清朝预估了准噶尔汗国境内的几个大的势力。舒努集团在准噶尔是被排挤的,高层受到噶尔丹策零的清洗,底层被压制。被清朝另编为部落,隶属清朝在清朝看来,他们会响应清朝的主张。原来的丹吉拉的属下,有可能也眷恋着昔日旧主,愿意追随清朝,被清朝另划分为部落,跟随了清朝。准噶尔境内的10000土尔扈特人,早就想回到伏尔加,或者追随舒努,清朝的主张,似乎是在揣测他们的心思。而准噶尔的大小策凌敦多布,不隶属于准噶尔,成了清朝的受封的王,世袭罔替,好像也没什么损失,还更划算一些。这个主张好像又是清朝单独向大小策凌敦多布挥舞的橄榄枝。
这是清朝预估的准噶尔能被瓦解的几大势力。即使不能被瓦解,也可能会加重他们之间的相互猜忌,一旦相互猜忌,就将酝酿着新的内战。
清朝的这份最后通牒,实际是想加大压迫力,分化瓦解准噶尔几种势力集团,加速准噶尔内部的分崩离析。清朝的使臣此时正在前往伏尔加寻找舒努的路上,预计明年舒努将率领大军攻打准噶尔的西线,准噶尔几大势力集团如果被瓦解,清朝从东线入侵,来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捎带着噶尔丹策零、舒努、哈萨克。来一个一锅端。这才是清朝的真实意图。
噶尔丹策零终于要放弃幻想了,清朝的面目在逐渐显现,在西线他的弟弟舒努如果得知清朝两路大军已经在边界的消息,一定会集结所有能集结的力量发动一次猛攻。而东线气焰嚣张的清朝下达这80天回复的最后通牒。
无论如何,战争终将不能避免。
第三部分:清朝青海的经验主义
雍正沉陷在经验主义的路径依赖中,怎么一步步侵占青海的,仿佛是一种现成的纲领,先找出青海的亲清派,然后分化瓦解,利用他们。然后一步步限制取消罗卜藏丹津等首领的权益,扶植亲清派,逐步渗透。最后导致罗卜藏丹津反清起义,再派年羹尧率大军伙同青海的亲清派剿杀,搞很多“南京大屠杀”式的种族灭绝,这样侵占青海就容易的多。对于那些亲清派的青海蒙古,今天青海有多少蒙古人?发生了什么?当年这些蒙古人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雍正写信给岳钟琪,说准噶尔“不过一个不落,数万之众”,对他们要“办法如西海”,用侵占青海的经验。青海故事对于清朝是经验,对于准噶尔或许是教训,轻信异族的许诺,被分化,被瓦解,被削弱,被屠杀。。。反清的起义领袖罗卜藏丹津此时就在准噶尔,他会告诉准噶尔的民众,在青海发生过的一个又一个生冷的故事。
第四部分:准噶尔不会接受清朝的主张
到了1730年10月,清朝的雍正还在等待准噶尔来迎接清朝使臣杭奕禄、众佛保、班第。他还在等待噶尔丹策零或者大策凌敦多布去北京请封(投降)。
准噶尔处在三大文明交汇的四战之地,历史上受到的外来压力不知道有多少,然而准噶尔从来没有成为伊斯兰之剑,或者投降俄罗斯,当然更不会请封于清朝。
被黑暗森林诅咒所诅咒,就是这样,满清和准噶尔,不可能成为朝鲜那样的藩属关系。因为准噶尔能撬动青海、西藏、喀尔喀、内蒙古。准噶尔能撬动半个清朝,

遇到吴三桂,同治回乱、太平天国等等事件,准噶尔能撬动大半个清朝,能让满清从这个地球上消失。这两个国家,谁的国家先发生内乱,幸运之神就眷顾了对方。
黑暗森林诅咒就是这样,乾隆后来对准噶尔的屠杀,以及准噶尔后人“假喇嘛”丹必坚赞活剥了见到的所有满洲人的人皮,都包含着这种恐惧以及无情。无情不是没有感情,无情是无论有什么感情,都会这样去做。今天的蒙古人和满洲人,有着复杂的爱恨情仇,其实在雍正和噶尔丹策零的时代,也缠绕在这种爱恨情仇中,只是他们被黑暗森林诅咒了。这是他们的宿命。

这种无情,会导致这次战争极为惨烈,彼此都没有选择,没有退路。
无论如何,战争终将骤然将至。


86楼2017-04-24 08:46
回复

    巴里坤之战
    特磊:何日君再来
    1730年12月初3,在严寒中的巴里坤,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清军大营在等着准噶尔汗国向清朝请封(投降),等着准噶尔大使特磊押解着罗卜藏丹津,送到巴里坤大营,并派人迎接清朝使者杭奕禄。
    西路入侵军统帅岳钟琪和北路入侵军统帅傅尔丹到达北京,正和雍正不知密谋什么下一步的行动。
    就在这一天,
    在距离巴里坤大营西面100公里的清军前沿哨所科舍图卡伦里,无论火烧的多暖还是无法赶走寒意。在这样的天气里出去巡逻,真实命苦到家了。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天气,清军放哨的千总李浩居然发现了离哨所10公里外有准噶尔人的踪迹,李浩一面派哨兵李文英前去哨探,一面立刻回去禀报,科舍图卡伦守将张朝良不敢怠慢,立即向清军大营的纪成斌总督发出消息。
    科舍图卡伦扼守着从西边进入清军占据的巴里坤盆地的通道。清军副将张朝良带着1200士兵,盘踞在这里。和不远处的额仑矶卡伦守将徐宗仁的以及其标下卡伦800士兵互为犄角,守在西边进入巴里坤盆地的通道上。
    寒风凛冽,吹在山上入侵清军士兵的脸上,
    大风呼啸,在空中发出长久的呜咽
    白雪皑皑,这片大地不知是将埋葬谁的肃杀坟场。

    1730年12月初4,黎明。酷寒。
    在清军巴里坤最西边的要塞,科什图卡伦,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队准噶尔人马,缓缓走来,这队人马慢慢前行,有些清军头目认出了这队准噶尔人为首的是特磊。特磊曾经出使过清朝一年,所以有些人还认得,特磊接近要塞,向清军说明来意,他此次前来,是解送罗卜藏丹津给清朝的。
    特磊说,希望要塞清军给大营清军禀报一下,好让特磊把罗卜藏丹津解送到巴里坤大营。
    特磊等一行人就在卡伦边休息,等着清军传递消息,在清军松懈的某个时刻。特磊一行突然向清军开枪,远处冲来几队准噶尔人马,将清军卡伦围住。
    特磊等领着另一队人马,从卡伦边进入了清军守护的巴里坤盆地。
    持续6年的和通泊之战的巴里坤战役就这样爆发。

    彩蛋:特磊的大反杀
    还记得岳钟琪和雍正商量的三合一的阴谋吗?清朝假意和平,让特磊解送罗卜藏丹津,***准噶尔,这样即赚了罗卜藏丹津,又***了准噶尔,还能对准噶尔搞个突然袭击。
    岳钟琪和雍正的三合一的阴谋没实现,却被特磊结结实实的来了一个大反杀。以解送罗卜藏丹津为名,接近清军,***了清军,对入侵清军搞了一次突袭。
    我们不知道特磊是否猜测出清朝对准的三合一的阴谋,如果他猜测出了清军的这个计划,那么这一幕大反杀,多么具有戏剧性。多么像一部架构恢弘的美剧的剧情。历史就是这样,像毒品引人入胜,真实的历史往往比美剧有更多的戏剧性。只是它被人为的遮蔽了。


    91楼2017-05-15 21:40
    收起回复

      巴里坤之战的意义
      一:被遮蔽的巴里坤之战
      巴里坤之战,以及整个准噶尔史,是一部遭到彻底篡改的历史。国内外几百年来历史研究一致延续着清朝官方的宣传口径。人云亦云,以缪穿缪。
      我常常会想到,这些汗牛充栋的历史文字,究竟有几许是真的?难道24史就是24部谎言堆砌的文字?
      巴里坤之战,以及清准关系如果我们深入他的究竟,我们将看到,所有研究都将是颠覆性的。都是颠覆清朝官方宣传和一直延续的官方说辞。
      二:巴里坤战役是蒙古民族军事史中最“巧”的战役
      巴里坤之战,不是蒙古民族军事史上,那些常常被提及的纵横滋肆的大野战,不是大兵团恢弘的运动战,也不是艰苦卓绝的攻坚战,不是运动、冲击、爆发力运用的呈现。这次战役展现的是一种战略战术的巧妙,可以说是蒙古军事史中最巧的战役,智力的因素在战役中被最充分的运用。
      三:巴里坤战役决定了准噶尔的胜局
      从噶尔丹策零即位开始,准噶尔汗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在汗国的东西两线有15万敌军合击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以3万军队与之对阵。而且还面临着兄弟失和,内政不稳的内部危机。但准噶尔名将小策凌敦多布,却如同庖丁解牛一样,在巴里坤熟练的操持着小刀,轻松的肢解了这东西两线的15万军队。巴里坤之战开场,小策凌敦多布就锁定了整个战役的胜局。

      四:巴里坤之战是冷末热初最经典的战役之一
      巴里坤之战的历史被遮蔽了几百年,但如果恢复原貌,我们将看到一个在冷兵器末期,热兵器初期的一个经典战役。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是那个时期世界范围内最经典战役之一。


      92楼2017-05-17 21:46
      收起回复

        巴里坤之战:
        第二节:战争迷雾和时空差
        在相当多的有关战争的叙述中,总是缺乏一个因素,战争迷雾的情境。缺乏的这个因素在电子游戏中却能得到显现,比较突出的就是《魔兽世界》中战争迷雾的设置。
        交战的双方并不知道敌人有多少,敌人的位置,敌人的战法、武器、技能、动向、目标。。。。一切都在未知的“迷雾”中推进。这就是战争迷雾。开了上帝视角的观众很难理解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交战双方的心理,彼此揣测的意图动向,这才是战争的实质内容,作用大于风雪中的双方血肉相搏。
        我曾想过用层层线索破解,用破案的手法去叙述这一战役,但是线索过多,人物众多,读者并不熟悉线索中的人物。所以还是用更为容易理解的顺序叙述的方法说说这个战役。这个战役基本可以分为这个三个线索。

        第一:准噶尔线索上的活动:在小策凌敦多布和特磊用计困住科舍图要塞之后,准噶尔挺进清军占据的巴里坤盆地。在巴里坤盆地,有多少清军?那些险要安设什么样的要塞?清军得到准军进攻的消息派出的援军会是多少?清军的机动能力如何?清军装备什么样的武器?清军是什么样的战法?一切都是未知。
        在这种情况下,准噶尔派出一支军队围攻额仑矶卡伦,额仑矶卡伦有800名清军驻扎。据后来清军的战报,准噶尔在12月四日、五日、六日有2000人围攻额仑矶卡伦三天。
        准噶尔围攻额仑矶卡伦的目的应该如下:
        1:武力侦查,探听额仑矶要塞的虚实,掌握敌情。
        2:准噶尔需要一个顺畅的路径,准噶尔进攻巴里坤盆地的目的,是入侵清军的军事物资、要把这些物资运送出去,需要一个顺畅的路径。科舍图要塞驻扎有1200清军,依托防御工事,一时难以攻破。要试一试另一个路口额仑矶的虚实。
        3:困住额仑矶要塞清军,不让科舍图和额仑矶要塞清军出来,好让准噶尔能抢占附近的清军物资、毁坏清军台站、塘站、卡伦、赶走附近清军马场的马匹、骆驼、羊、骡子等牲畜。
        在战役爆发第一天,准噶尔困住科舍图、额仑矶要塞,攻克附近清军台站、卡伦、塘站、夺取了附近清军的物资。毁掉清军信息传递路线。
        第二:清军巴里坤大营线索上的活动:西路清军总督纪成斌是在12月4日中午接到科舍图信息的。这个信息说的是12月3日,科舍图发现准噶尔人的踪迹的信息。纪成斌很谨慎,他得知发现准噶尔人的踪迹,即派遣总兵樊廷带着2000清军前去科舍图接应,并发消息给北路军的巴塞,以及岳钟琪,并派人到陶赖去接应(人数不详,应该不多)。
        科舍图要塞在巴里坤清军大营的西边100公里,信息传递了一天。如果不是酷寒风雪,也许会更快一些。空间上100公里的距离,信息传递为一天,做出反应相差1天,这种时空差是开上帝视角的观众很难体察到的,不把历史放到战争迷雾和时空差中,很难体察在当时情景中的人。
        第三:清朝总兵樊廷线上的活动:清军总兵樊廷带着2000名士兵出发了,出发的时候,他只知道科舍图要塞西面10公里出发现很多准噶尔人的踪迹。

        纪成斌和樊廷等满腹狐疑,这些踪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准噶尔人前来解送罗卜藏丹津?是部分准噶尔人前来投诚?还是准噶尔小规模骚扰?或者是大规模进攻?
        1729年12月初4,准噶尔用计困住科舍图要塞,并围攻额仑矶要塞。准噶尔毁掉附近清军军事设施,夺取附近清军物资。清军大营得知科舍图西面20公里发现很多准噶尔人的踪迹,清军总兵樊廷带着2000清军走在前去接应科舍图要塞的路上。
        这一晚的沉沉夜色中,西路军总督纪成斌会不会辗转反侧,思量着这些踪迹意味着什么?
        也是在这一晚的沉沉夜色中,一个准噶尔人风驰电掣,向着清军大营飞奔而来,这个人能解释纪成斌的全部疑惑吗?


        93楼2017-06-05 22:13
        收起回复

          巴里坤之战
          第三节:俘虏布库
          就在清朝西路军总督纪成斌满腹疑惑的12月初5中午,清军在巴里坤湖北岸,清军俘虏一名准噶尔士兵。士兵说他是前来投诚清军的。
          西路军大营立即展开审讯。
          第一节:俘虏布库口供
          俘虏供称:
          姓名:布库
          部落:准噶尔所属土尔扈特人。
          单位:土尔扈特塔奔额莫根的属下
          背俘经过:今早偷了骆驼,见了清兵,就解了撒袋投顺了。
          此次出兵准军人数:2万人
          此次出兵准军将领:3员,小策凌敦多布、色布腾扎尔布、卫征和硕奇。
          此次出兵准军宰桑:5人,查浑纳青、哈什哈、锡拉巴图尔、巴图孟克、塔奔额莫根
          此次出兵准军参谋:特磊
          此次出兵出发时间:1730年9月从伊犁启程
          供称准军动向:小策凌敦多布带领1万人将清军科舍图、额仑矶要塞围住。色布腾带领1万人在镜儿泉卡伦以北驻扎。两路人将在12月初5、或者12月初6日汇合。看声势想攻打清军大营。如果不能攻打下拉,就抢夺清军物资。准军将在正月里再次发动对巴里坤的攻势,4月第三次发动攻势,夺取清军牲畜。这样三次攻势后,明年清军就无法进兵,
          供称准噶尔内政:大策凌敦多布目前在和布克赛里居住,大策零和噶尔丹策零不和。大策零对噶尔丹策零说:“如今你讲你继母、同父异母妹妹都害死了,你父亲在位的时候,什么事都和我商量,如今你任意害了你继母、妹妹,不曾让我知道,看来竟疏远我了”。于是寒了心,到克布克赛里居住。
          这次准噶尔出兵,噶尔丹策零也曾派人去请大策凌敦多布,让他带兵。大策凌敦多布说:“这次清军入侵军势重,军微小,恐怕不能成事情。如果我们出兵多,必定受苦累。况且你父亲在世的时候尚未如此,你这样轻举妄动,如何使得?我的心,自有清朝皇帝和土尔扈特汗阿玉锡知道”于是并没有听从噶尔丹策零的调遣。
          供称准噶尔防范清朝北路军:听说今年秋天准噶尔派兵前往阿尔泰,但派的是谁?军队数目不曾知道。
          第二节:俘虏布库何许人?
          这个俘虏,是巴里坤之战中最精彩的一个点。让人无限遐想,俘虏布库究竟是投诚者、是间谍、还是冒失被俘的侦察兵。这个问题,纪成斌、清军将领、雍正、以及我和塔林汗都无数次思考过。在当时他们都出在战争迷雾之中。将信将疑。而我却开了上帝视角。
          首先俘虏布库不是投诚者,他在两个最关键的问题上说了谎。这次准噶尔出兵人数是5000人。不是2万人。其次大策凌敦多布并没有和噶尔丹策零闹矛盾,甚至要决裂。在这两个最关键的问题上,他说了谎。而且准噶尔并没有在镜儿泉驻扎大军。
          那么俘虏布库是否是落单的侦察兵?侦查敌营的时候被俘,每个侦察兵都准备着一套说辞,预备着潜入敌营附近被俘时候应付拷打,侦察兵既不能铁嘴钢牙,也不能透露真正事情,这个可能仅仅是有,但如果只是布库临时机智。这也太天衣无缝了。
          真实的情况是,这个俘虏布库其实是个间谍,在战争开始的1天里,他在战乱和战争迷雾中狂奔100公里。狂奔到清军军营附近,就是要说谎给纪成斌听。真话里夹杂着假话,还透露着清军愿意相信的大策凌敦多布要和噶尔丹策零决裂的消息。他最主要说的假话是,准噶尔2万人,就在清军大营北驻扎,准备伺机攻打清军巴里坤大营。目的就是为吓唬住清军大营里的人龟缩在大营,好让准噶尔军畅通无阻的抢夺清军在巴里坤盆地布满的物资。洗清大营之外一切清军设施。
          在巴里坤之战的前12年。在1718年西藏那曲,准噶尔全歼清军的喀喇乌苏之战,准噶尔间谍博音马松就是“投诚”清军,然后不让两支清军汇合,引诱其中一支清军到准噶尔的埋伏圈。12年后,准噶尔再度使用这样的计策。在阿尔泰的北路清军还会遇到吗?
          为什么清军屡屡中准噶尔的用间呢?准噶尔以极少的人口和军队控制着广大的地区和众多的民族。而且内政一支解决不好。所以会有一些人是真的投诚。清军获得准噶尔的消息,就来源与这些投诚的人。他不能全部不信一切投诚人的提供的信息。这或许是清军唯一获得敌情的渠道。准噶尔也将利用这个渠道。毁掉信息传递的台站,然后向清军大营输入错误信息,
          信与不信,口供就在那里。那是唯一知道敌人内部活动的消息。

          第三节:樊廷线上的活动:
          12月初5日,夜晚巴里坤清军大营纪成斌得到樊廷的消息。樊廷走了1天到了巴里坤尖山一带,听到肃州营各个马厂的兵丁跑来报告,说准噶尔人数众多来抢马匹,和清军交战各有死伤,骆驼和马匹被抢走数群,准噶尔从北山走了。又听说准噶尔人已经到了苏济卡伦和陶赖卡伦。
          樊廷命令属下分两路,樊廷和冶大雄从南路前进,另一路由陈弼带领北路前进,到肋巴泉回合。陈弼追获了60头骆驼和敌人带马鞍的马2匹。敌人深入北山,陈弼等带官要赶到苏济卡伦。第二天和樊廷回合。
          樊廷走的很慢,走了1天才到尖山。樊廷在12月5日,得知和12月4日的准军消息,这迟来的时空差的消息。樊廷会想到什么?樊廷会用什么策略和已经进入巴里坤盆地的准军对垒?
          第四节:再来谈谈间谍布库
          间谍不容易,强大的心理素质,严密的逻辑,出色的演技,钢铁的意志。身赴敌营,从此和故国家人水天一方永久别离。将面临的是怎么样的摧残虐凌?让这一身的肉身踏入地狱,余生在孤独、囚禁、虐凌中度过。这需要勇气。当然每一个民族,无论是汉满苗回蒙,还是英法俄德日,共产主义者或是恐怖分子,都不缺乏败类,也都不缺乏九死而不悔的献祭者。俘虏布库,后来被送到北京审讯,或许活了下来,或许死在北京某个角落。
          他的作用,是欺骗纪成斌,在镜儿泉有2万准噶尔兵窥探清军大营,意图让清军龟缩在大营,准噶尔军能顺畅的夺取遍布在巴里坤盆地的清军马匹、骆驼、牲畜,毁掉清军所有外围军事设施。他能做到吗?

          向喀喇乌苏之战中的博音马松,巴里坤之战中的布库致敬。


          95楼2017-06-07 09:09
          收起回复

            巴里坤之战
            莫钦乌拉山之战
            12月初5中午,布库被俘,带回清军大营拷打审讯,供出“实情”,应该就在当天夜里。
            布库说出的最主要的是,2万准噶尔将在初6在镜儿泉合兵,伺机攻打清军大营,这个供词,让巴里坤清军大营的将领们心寒。帐外冰雪侵浸着入侵清军的肌肤。2万准军镜儿泉的剑指,霜寒着入侵清军将领的心。
            布库说的是否是实情?
            12月初6,是否有2万准噶尔军攻击准噶尔大营?
            第一节:准军出现在莫钦乌拉山
            12月初6,探马来报,准噶尔军果然来攻打清军大营了。纪成斌的战报上说:“。。。莫钦乌拉山有敌人很多,于是派遣马云、韩良卿带着2200清朝入侵军前往堵截(12月初8战报)。。。”
            纪成斌又说:“12月出6,莫钦乌拉山有敌人数千逼近清军营垒,纪成斌于是派马云韩良卿带2200清兵堵截”
            这里出现两种情况,究竟是准噶尔军主动逼近清军大营,纪成斌才派遣2200人去堵截,还是纪成斌得知莫钦乌拉山有敌人,主动前去堵截?
            事实是同样的事实,表述不同,面貌就不同。听说莫钦乌拉山有敌人很多,就主动出击,显示出清军入侵者的大无畏的精神,显示了清军入侵统帅高瞻远瞩的军事素养,显示了入侵清军战略上藐视的高姿态。捍卫了皇帝以及上上下下的脸面。
            而准噶尔军主动逼近清军大营,却证明了俘虏布库说的供词的正确,和布库所说准噶尔2万大军12月初6合兵伺机攻打清军大营照相呼应。
            问题是,这两个说法出自同一个纪成斌口中,两种微妙的说辞,意味深吗?

            第二节:清将的堵截
            12月初6中午,准军出现在莫钦乌拉山,巴里坤大营清军总督纪成斌派遣马云、韩良卿带着2200入侵军前去堵截。
            12月初7,纪成斌得知清将赵显忠的500士兵被准噶尔人所困,无法和马云所部会和。于是派出马龙带领步马兵1000名前去接应。
            马云的动向:马云所部初6开拔,初7日早晨在奎苏头道沟遇到敌人,据马云战报,马云和6000准军遭遇。准军张开两翼前来攻战,清军也张开双翼,于敌人对阵。准军四面合击,清军收缩成圆阵连环枪对应。从早上打到夜幕降临,准军冲击了5次,互有杀伤。马云战报说,清军后来夺取山梁,敌人退到莫钦乌拉山,马云部守护山梁到初8日天明。
            赵显忠所部的动向:赵显忠所部500人是马云属下?还是大营增派兵丁?这点不太清楚。赵显忠所部,是要和马云会和,据赵显忠战报,赵显忠走到莫钦乌拉山大沟口遇到600到700人,赵显忠所部在12月初7和敌人遭遇,从早晨交战到下午2点左右。赵显忠派左右翼截杀,堵住沟口,一直到傍晚。赵显忠所部被击毙6人,十几人受伤。赵显忠战报说打伤敌人甚多,但不知道雍正相不相信。
            马龙所部动向:马龙所部1000人,纪成斌得知赵显忠被准噶尔所困,在12月初7傍晚出发增援,行军到凌晨一点,见到清军各个马厂都有火光。马龙所部继续前进,走到凌晨四点左右,得知准军都被清军杀散,于是请纪成斌做下一步指示。

            第三节:战术分析
            首先我们分析谁是进攻者,从纪成斌自相矛盾的两份说辞中,我们很难分析。不管是什么情况,纪成斌必须派兵从大营出来了,因为准噶尔已经到达了奎苏,将奎苏附近的清军台站、塘站、后勤、军事设施摧毁,夺取了奎苏的清军马匹牲畜。奎苏是巴里坤清军大营的咽喉。向东,向南最重要的信息、后勤通道,准噶尔军的刀已经抵到清军的咽喉。
            准军的数量有多少?据马云战报,有6000人围攻马云2200人。马云在这里谎报了敌人数量。准噶尔此次攻打清军,出动的是5000人。在科舍图、额仑矶留了一些人,在12月初7,准军一些人还在攻打清军的喀喇乌苏卡伦,木城卡伦。一部分人还在劫掠清军奎苏地区清军牲畜。一部分人押解牲畜出巴里坤盆地。5000准噶尔军中,一部分在困扰清军赵显忠部,和马云的应该在2000到3000人左右。
            得知准军数量之后,我们来看双方战法。
            首先是准军牛角阵、或者弓形阵,传统的蒙古骑兵墙式冲锋。
            清军张开双翼,应该是步兵阵列,骑兵两翼线列阵型

            准军并没有面对清军密集火枪正面冲击,而是四合,让清军前后左右受敌

            清军则变化成圆形火枪连环阵,所谓连环,是火绳枪连环射击
            准军四面用更番叠战法
            300到800人为一队不等,冲击一次,然后返回营地,第二队再冲。如果出奇兵追逐,则设伏造成局部上的优势歼灭敌人。如果敌人不出,则几个小队轮番攻击,准军轮番休息,清军整日列队极其疲惫。夜晚夜战,盗马,让清军不得休息,几日后便马饿人病。

            清军转移阵地,移动到山梁,用地形防止骑兵冲击。
            在整个6年的清准战争中,占据山梁,是频繁出现的战法,最大的好处是能防止骑兵冲击,无论是行军,对阵,或者落单的清军士兵,遇到准噶尔骑兵,往山头上跑,是一种积极的防御。但是在战报中,如果写上抢夺山头,就会显得是一种积极的进攻。字面上的一点微妙的变化,会使战报显得好看些。


            97楼2017-06-20 07:36
            收起回复
              第四节:莫钦乌拉山之战的意义
              莫钦乌拉之战,从实际的角度,准噶尔抢夺了清军奎苏地区的牲畜、马匹,军事物资。毁掉和清军台站等信息后勤军事设施。从此清军大营的信息传递更加困难,后勤断绝,清军大营和在外的各个部分被切割了。奎苏蒙语意思为肚脐,实际是巴里坤清军咽喉。
              最主要的是,准军的进攻验证了俘虏布库的供词。即有2万准噶尔在镜儿泉伺机攻打清军大营,纪成斌会越来越相信布库的话吗?
              第五节:纪成斌的难题
              纪成斌也算是行伍出身,在和年羹尧侵占青海的战役中,也参战,也杀过僧人,沾着血的手和心还没洗净,也算经历战阵,仅凭俘虏布库的供词,能骗了纪成斌吗?莫钦乌拉山之战,能让纪成斌更加相信2万准噶尔在镜儿泉伺机攻打大营吗?
              未必,纪成斌将信将疑,才是真应该有的状态。然而他有他的难题。清军在巴里坤盆地分散驻扎着2万6士兵,连私属杂役,有总共有36000人。
              分布情况为:科舍图1200士兵,额仑矶800士兵,樊廷带走2000士兵,土谷鲁300士兵守粮,马云2200人,赵显忠500人,马龙1000人。大营还有4000士兵。其余的全部分散在巴里坤盆地。运输后勤的,台站守戍的,塘站驻扎的,卡伦放卡的,还有马厂牧放牲畜的。
              纪成斌在不知道准噶尔军队数量的前提下,不敢大军出击。即使得知准军只有5000人,纪成斌也不敢出击,大营附近7700清军对5000准军有胜利的把握吗?一旦倾巢出洞,机动性极强的准军如果突袭空巢的大营结果也是灾难性的。出洞的人少远距离攻击准噶尔,无疑是送人头。清军机动性慢而且有时空差战争迷雾。出去也追不上。
              清军倾巢而出怕大营被端。外出的清军由于信息隔断,无法汇集,“雪夜下蔡州”只可能由准噶尔来完成。纪成斌还有其他选择吗?

              (蓝色为准军分布地点,黑体字为清军分布地点,莫钦乌拉之战时间段)
              纪成斌当然知道奎苏的重要,他在战报上说:“敌人倾巢而出,直抵奎苏地方,是想断我咽喉,断绝我台站声息,”,而且奎苏以东还有大军马匹牲畜,土谷鲁、塔尔纳沁还屯有军粮。纪成斌在得知准噶尔军冲入巴里坤盆地的时候,让能通知到的巴里坤东路马厂把牲畜往东边赶。奎苏以东集中着大量牲畜和军粮。但是纪成斌放弃了救援,他在战报上说“布库说准噶尔军有2万,未必可信也不敢轻视”“他没有可用之人,敌人四面纷出的时候,由于军力单薄,是在派发不出人应敌,还是要以大营12大营盘粮饷为重,他唯有督帅日夜坚守大营”
              奎苏以东的塔尔纳沁、土谷鲁他飞报调动安西镇的3000人,肃州镇的3000人星夜来救援。实际上,莫钦乌拉山之战后,纪成斌放弃了奎苏以东。
              注释:莫钦乌拉山之战,就是北山之战,也称作奎苏之战。
              地名解释:巴里坤:蒙语老虎腿
              奎苏:蒙语肚脐
              博尔羌吉:蒙语灰褐色乱山
              莫钦乌拉山:蒙语青灰色山峦
              陶赖:蒙语兔子
              苏济:蒙语髋骨
              科舍图:蒙语有碑的地方


              98楼2017-06-20 07:47
              收起回复

                巴里坤之战
                第五节:向东 向西
                准噶尔军队向东:
                莫钦乌拉山之战,交战实际时间1天,即1730年12月初7.
                战后,准军消失在莫钦乌拉山。清军总督纪成斌再没有行动。
                准噶尔军下一步的动向会是哪里?会和俘虏布库所说,2万准军在镜儿泉伺机攻打巴里坤清军大营吗?初11日,初12日,纪成斌听到探马来报,得知了准军的动向,准军向东挺进,将盐池、胡吉尔泰、比流图一带的清军马厂牲畜全部夺走。
                纪成斌在战报上说:“准军诡诈,阳有北边诱敌之兵,阴有向东抢夺之敌,在两军相对时,早有大队人马翻越北山侵扰东路一带牧场”。
                纪成斌无力回天,他在战报上说,“臣不是不急着剿杀准军,无奈步兵即追赶不回马驼,营中马匹又疲敝。难以驰骋。各个马厂的马匹保护到营地驰骋了数百里昼夜赶来,非常疲敝,而镜儿泉、肋巴泉、莫钦乌拉山一带都有敌人驻扎,如果发兵即赶不回马驼也怕大营有闪失”
                俘虏布库的作用,在这里显现,他用一个谎言威吓住巴里坤清军大营不敢出来。准军向东,顺畅的毁掉巴里坤东路的所有清军设施,夺取清军物资。
                向东,8日夺取盐池一带,
                向东,9日到攻打土谷鲁,土谷鲁屯扎着清军大量军粮。
                向东,11日到达塔尔纳沁一带,夺取塔尔纳沁牲畜,
                13日,准军将近日夺取的牲畜、俘虏集中到盐池。
                向东,15日,准军抵达哈密附近。
                向东,18日,准军到达芦柑泉、半池泉、腰泉子、梭梭阿布、塔尔纳沁一带。
                8日到18日,10天时间准军顺畅的分为各个小队,清洗了巴里坤大营以东地区。直抵甘肃、额济纳境界。


                清军樊廷向东
                在准噶尔向东挺进的时候,清军将领樊廷在大雪的山脉中向西跋涉。出发的时候,只是知道科舍图发现准噶尔人踪迹。他被派往科舍图接应那里清军。科舍图距离清军大营100公里,樊廷走了整整6天。速度极其的慢,每天行军十几公里。
                行军速度慢是因为樊廷选择了走山路,走山路能错开巴里坤盆地驰骋的准噶尔骑兵,预防骑兵冲击。走得慢不是樊廷拖延,而是他的行军方式,步兵从两侧的山梁上走,骑兵从两侧山梁中的山谷中前进。能有效的占据地形,预防敌人在山谷中埋伏。所以樊廷在酷寒、大雪、的巴里坤山里艰难的爬山,披星戴月。
                5日,从大营到尖山,路好走,还不知道准噶尔人攻入巴里坤盆地。
                6日,从尖山到肋巴泉,开始爬山。
                7日,从肋巴泉到陶赖。从陶赖启程
                8日,从梧桐大泉夜里启程到乌素大阪,遇到科舍图附近的准军
                9日,夜里准军从山间小径潜入清军军营附近,夜战
                10日,早上开拔,黄昏进入科舍图要塞。
                11日,在科舍图修整
                12日,在科舍图修整
                13日,樊廷将科舍图要塞烧毁,带科舍图官兵,一起爬山到额仑矶要塞
                14日,爬山
                15日,到达额仑矶要塞
                16日,在额仑矶要塞修整
                17日,樊廷烧毁了额仑矶要塞,选择山路从博尔羌吉山回清军大营
                18日在博尔羌吉山的路上,被准噶尔军发现行踪,夜里准噶尔军夜战袭营

                连日来,樊廷带着2000清军连日在酷寒风雪的山峦中向西跋涉。初7遇到小股准军,初7准军主力在打莫钦乌拉之战,向东进发,初8樊廷战报上说“在乌苏大阪,果然有准军哨探,拦截。见清军占据山梁,都败下坡”“夜里三更,敌人从旁边小路潜入营地附近,枪炮乱放,扰乱军营”。18日樊廷遇到准军运输牲畜,派人前去交战,夜里三更,准军夜战袭营,这是樊廷部遇到的交战情况。都是小规模交战。
                有诗为证:
                向东的向东,
                向西的向西,
                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樊廷带着2000清军,烧毁了清军科舍图要塞,带着科舍图1200清军前往额仑矶,烧毁了清军额仑矶要塞,带着额仑矶要塞800士兵,共4000人跋涉在博尔羌吉山。18日侦查的准军发现樊廷4000人的动向,立刻禀报,准噶尔人相互联络,陆续赶到企图截杀樊廷。历史上所谓的七日之战从18日开始。


                99楼2017-06-21 09:01
                收起回复
                  文字狱,主要是雍正打击自己的爱新觉罗的兄弟们。其次是年羹尧、隆科多党羽。所谓什么雍正得位不正,谋父、逼***、篡诏、好色、无耻、等等,以及宫廷故事,都是雍正的兄弟,大臣集团流出的故事。
                  其次,雍正为维护孔孟,打击异端修正主义。
                  曾静等像是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是留言的末端。这是历史的吊诡。


                  100楼2017-06-21 22:07
                  收起回复

                    巴里坤之战
                    第六节:七日之战的两个版本的谎言
                    几百年来,七日之战的正史叙述,由两个满人叙述的版本故事构成,第一个说谎的是爱新觉罗:雍正,另一个狗血的故事叙述者是爱新觉罗:昭涟
                    几百年来,清朝的史书包括《实录》《清史稿》等等,以及今天的史书,还有专家、叫兽、叫驴,历史系的博士、民科、网红。在叙述巴里坤之战的时候,都延续着一贯的谎言。这个谎言的始作俑者是雍正。
                    雍正版的谎言就两句话。
                    第一句,准噶尔诡诈,趁我不备。倾其2万人马,赶我马驼。
                    第二句,总兵樊廷率清兵2000,雪中转战7日,拔出两卡伦士兵,夺回马驼大半。
                    雍正版的谎言,自有他当时的政治目的,宣传需要,我们后面分析。
                    -----------------------------------------------------------------------------------------------
                    另外的一种说法,是来自清朝的爱新觉罗:昭涟所写的笔记《啸亭杂录》,一个满人写的狗血故事,被《清史稿》等引用,狗血故事成为正史100年。
                    这个故事说的是“纪成斌让一个满人副参领查廪(读音领),率领万人放牧,查领又胆小又怕冷,不好好放牧,委托给别人只有50个人放牧,查领和其他人在山谷中,每天开酒会,还让部队文工团的妓女来,一起欢乐,体验巴里坤冰雪游,准军入寇,查领不以为然说这些鼠辈很快就会自己散去,按兵不动,导致清军驮马被夺走。查领知道敌人来了自己丢下部队跑了,路过清军曹勷总兵的营地,呼喊曹勷救他,曹勷和敌人打仗,败于敌人,幸亏樊廷领着自己人马雪中转战7昼夜,打退敌人”
                    狗血故事还没完,狗血故事继续说:“查领还把罪责推给曹勷,查领后来被总督纪成斌绑了,纪成斌笑话他,原来你们满人的勇猛就是这样的?要军法处置他,岳钟琪劝纪成斌,人家满人是一伙的,咱汉人怎么和人相抗,于是给查领松绑
                    狗血故事第三段,查领给查郎阿告状,告纪成斌掩败为功,雍正大怒,杀了纪成斌,逮捕岳钟琪。
                    最后狗血故事还感叹了一句---岳钟琪好啊,被一个满族卑**查领给诬告祸害”。
                    一个爱新觉罗的子孙给自己满人脸上抹狗血。居然被《清史稿》的**作者给用了,流毒甚广。《清史稿》作者太烂,水平低下,正史里夹杂了大量的狗血故事,以至于清史要重写。这个狗血故事估计还会流传几百年。不去管它。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真实的7日之战是什么样的!


                    101楼2017-06-21 22:10
                    收起回复
                      730年,12月23日,镜儿泉
                      一:樊廷线:
                      樊廷连日在酷寒的风雪中,从带走了科舍图、额仑矶官兵爬山一路前行,顺着人烟最少的北戈壁、博尔羌吉山回大营。12月18日夜里,有准噶尔人夜战袭营。
                      蒙古人爱夜战,以至于从远古开始,就有传说说蒙古人中有很多“白天能望远,夜里能见”的人。我到真的希望这个传说是真的,我能有装备有望远镜和夜视仪的眼睛。准噶尔人极其喜欢夜战,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的潜入敌人营地附近,用火枪狙杀敌人,战马白天行军,吃不上草。夜里必须要出去吃草,如果是雪夜,大雪覆盖了大多牧草,马匹要去更远的地区吃草。准噶尔用能夜视的眼睛去抢夺清军战马,清军如果有出营的,就用火绳枪埋伏狙杀。如果还有机会,就冲进去袭营。这是准噶尔经典的夜战模式。让清军夜里得不到休息,战马吃不上草。消灭疲敝敌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夜间夺马、狙杀、肉搏,完整的一个套路。准噶尔的经典夜战模式。以至于让我相信,他们是不是真的有夜视能力。有一次体验蒙古人夜间设伏围猎,夜间猎人们骑着摩托,有时候甚至不开灯,在山丘之间驰骋,我在摩托后座几个转弯,连东南西北都不知道,而他们却从不迷失方向,一旦猎物逃脱,立即奔驰到下一个山谷口埋伏,突然听到谁说了“弩德”一声,(眼睛,瞄准的意思),一声枪响,猎物应声倒地。自始至终我什么都没看见,什么方向都不能辨别,只是在最后,看到那猎物最后呼出的一丝白气。
                      那次体验之后,才知道所谓传说中的夜视能力,就是世世代代在原野中生存练就的野战生存能力。视力、观察力、方位感、距离感、夜间骑马的能力、枪法。。。。。。
                      樊廷在初8、初9夜里,以及18日夜里遭遇三次夜战。
                      从18日开始,所谓的7日之战开始。准军发现这个消息,樊廷所部带着2000人,以及科舍图要塞1200人,额仑矶要塞800人出来了,要清军回大营的消息。樊廷等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处境也越来越危险。准军越来越多。在巴里坤的酷寒风雪中,樊廷和准噶尔军,在展开性命攸关的生死时速竞赛。“雪中转战7昼夜”一句话平铺直叙,只有我这样有着常年野外工作经历的,才知道巴里坤酷寒风雪中前进的每一步的艰难。樊廷艰难挺进,准噶尔人越来越多,从18日开始前进边打边走5天,樊廷终于到了镜儿泉,距离清军大营只有30公里,23日准军骤然增多。此时樊廷他们已经能看到南边地平线上的清军大营,他们能回去吗?
                      二:准噶尔线:在巴里坤之战中,有一个清军士兵,经历了准噶尔线上的大多数活动。这个人是清军的一个车兵,叫做方华,他运输粮食在吐鲁番到科舍图一线。12月他卸载了粮食,在初4四更,发动进攻,将准噶尔将骆驼巷的清军杀散,方华被俘。被俘的方华被带到莫钦乌拉山,又被带到土谷鲁,准军的军营在莫钦乌拉山到土谷鲁一带。12月23日,一个准噶尔人来方华所在地传令,方华懂蒙古语,听到传令的人说:“救科舍图、额仑矶的2000清军,以及科舍图、额仑矶的2000清军都出来了,巴里坤再没有发的兵,你们快都到前途打仗”。很快莫钦乌拉山一带的准军都不见了,在中午之后,方华听到西面山里炮声环绕。
                      准军有多少人参加了7日之战?在23日之前,只是零星的准军攻击清军,12月23日中午,准噶尔的兵力逐渐集中到镜儿泉一带。准军此次行动共有5000人。其中一部分看守俘虏,方华说“先前准军2个士兵看守1个俘虏,在23日得到命令阻击樊廷部后,3个准军看守5个清军俘虏”。一部分准军在看守俘虏。准军此时已经缴获清军大量牲畜,一部分人守护缴获物资牲畜。一部分在远处的零星准噶尔人无法到达战场或者无法联络到。准军参与狙击清军的人数,推测应该在3500人到4000人之间。
                      据方华的口供,23日的战役从中午开始,逐渐激烈起来。
                      三:大营线,12月20日,纪成斌在巴里坤大营侦查到准噶尔军再次在莫钦乌拉山汇集。他的判断是,准噶尔人在伺机攻打大营。12月20日他得到了消失几天的樊廷的消息,樊廷13日去额仑矶要塞的时候,给大营发的消息,由于信息传递的塘站已经不通了,他派人绕道到哈密,通过哈密在把消息传递到巴里坤大营,到达大营的时候是21日。消息传递了8天。纪成斌得知消息,并没有派人去接应樊廷,他觉得还是应该坚守大营。23日晚上樊廷从镜儿泉的战乱中派出传令兵穿越火线到30公里外的大营,报告了自己已经到了镜儿泉,被准噶尔军围住了。要求大营支援。纪成斌立即派遣张元佐、蒙古都统绰班等带着4000人,前去北边30公里的镜儿泉去救援樊廷。自己带着大营剩下兵丁列阵,预防准噶尔袭击大营。张元佐在23日夜里12点出发。
                      四:张元佐线:张元佐在23日夜里子时出发,行走在酷寒、漆黑的夜里,30公里路,为了加快速度。张元佐派清军2000骑兵,以及120青海蒙古兵,70名鄂尔多斯蒙古兵冲在前面,自己带着2000清军步兵徒步前进。预计到达的时候会是凌晨,不知道这将是什么样的血色黎明?


                      102楼2017-06-26 09:16
                      收起回复
                        下一章节《雪夜、血夜、血色黎明》,要晚一周,因为要用一个下午画一幅速写。
                        配图会耽误一周。


                        103楼2017-06-26 10:22
                        回复
                          题外话
                          说道准噶尔的人口。
                          1715年一个投降清朝的土尔扈特人,和康熙的对话中透露。:“准噶尔骄矜,扬言他有七八万人口,出兵哈萨克、吉尔吉斯的时候,出兵1000人,就号称1万人,准噶尔的土尔扈特人共有1万,他对外宣称5万,策妄阿拉布坦的兵力略记2万,加上喇嘛及好坏人有3万。”。这是1715年对于准噶尔人口实情的最详细的叙述。
                          1;策妄阿拉布坦的时候,策妄阿拉布坦带着5000人和噶尔丹决裂。但是在博尔塔拉他迅速得到南疆维吾尔的支持,推测噶尔丹时期,曾经强制中亚伊斯兰教徒信佛教,历史所言强迫他们信“浮屠教”,错误的总角质层导致南疆倒向策妄阿拉布坦。
                          2;策妄阿拉布坦在噶尔丹打乌兰布通之战的时候,袭击了噶尔丹的后方,(这也是噶尔丹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尽收噶尔丹所部妻子人民。人口进一步发展
                          3:策妄阿拉布坦吞并土尔扈特1万人。对外宣称吞并1万户,5万人。
                          4:1716年准噶尔人口统计,7万人。
                          5:准噶尔本部人口,加上南疆维吾尔人口,加上所属吉尔吉斯,所属中亚三城地区(突厥斯坦、赛里木、塔什干),所属铁良古特、巴拉宾鞑靼等等,应该在60万左右。其中准噶尔加上吞并土尔扈特人7万人。
                          在当时,雍正多次在奏折上说,准噶尔不过:“一个部落,数万人口,最大兵力3万到4万”。这是雍正朝时期,清朝内部对准的人口的认识。战俘和外逃的外籍奴隶多次也说过,:“准曾经的人口统计7万人”“准曾经的人口统计老少男子7万”。
                          人口从来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青海蒙古,喀尔喀蒙古,内蒙古,以及青藏高原的人口,土尔扈特汗国人口,会
                          随时成为准噶尔汗国的人口。最主要的还是号召力。打出几次史诗胜利,清准之间就能立即翻盘。
                          因为黑森理论,清准不可能有妥协。准噶尔也不想投靠俄罗斯和伊斯兰。如果当年准集体伊斯兰化,今天准可能会是哈萨克诸多部落里的一员。如果准集体受东正教的洗礼,今天可能是黄色哥萨克的一员。但那样无异于在文化上先死去。


                          106楼2017-06-27 07:48
                          收起回复

                            巴里坤之战
                            第八节:雪夜、血夜、血色黎明
                            镜儿泉之战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准军在阻击清军的夜战,双方人数大致相当,准军推测在3500人到4000人之间,清军樊廷部2000人,科舍图1200人,额仑矶800人,共4000人。
                            樊廷的战报对23日的夜战描述的极其简略:“樊廷转战7昼夜,人无法睡觉吃饭,马没有粮草饮水,敌人2万环攻清军。。。”“23日晚上,敌人把清军围在镜儿泉,四面枪箭齐发,一夜攻打好几次。。。。”。
                            樊廷的战报谎报了一个事情,准军的人数,樊廷说他们俘虏了6个准军,进审讯准军有3万人,樊廷于是杀了俘虏。
                            樊廷的战报没有叙述另一个事情,樊廷4000清军的战损。这个实情被樊廷隐没在战报之中。
                            樊廷自己不说谎,他用的只是准噶尔俘虏的口供,俘虏被杀了,死无对证。
                            事实是:准军的人数应该在4000人。准军在23日的夜战中重创了樊廷的清军。 有这么几方面的证据。首先是樊廷战报中说清朝额仑矶守将徐宗仁在该战中被击毙,另外被击毙的有守备刘贵才。刘芳雨、千总王大莫、徐维新、还有经治外把总方正、刘世熏也被击毙。在后来我们开上帝视角得知的清军战损表中。一直跟随樊廷的参将陈弼重伤。这一仗是清军在巴里坤之战中被击毙击伤将领级别最高、最集中的一次。
                            另外,开上帝视角得知,巴里坤之战,清军阵亡1798人,重伤453人,失踪被俘1380人。清军火枪被准军缴获2578杆,火炮被准军缴获27门。而巴里坤之战中莫钦乌拉山清军马云部阵亡90多人,赵显忠部阵亡6人,马云、赵显忠并没丢失阵地。失去武器。其他小规模战斗几乎没什么战损。那么这些战损和武器的丢失,就只有23日的镜儿泉之战。
                            还有,开上帝视角得知,清军士兵李应随樊廷从大营到科舍图、额仑矶到镜儿泉,23日在镜儿泉被准军俘虏,他右肩被长矛刺伤被俘。清军王大才的口供更有价值,他也是在23日镜儿泉之战被俘,王大才是科舍图驻守的清军,随着樊廷回大营,他的口供说“清军回军到镜儿泉被准军冲散,王大才被俘”。清军入侵军还有藏人,是松潘兵,这个松潘兵叫云陇,跟随樊廷一路从大营到科舍图、额仑矶、再到镜儿泉,他供称:“次日,准军闯阵,用长矛混戳有后,我后面来到准军四五个,我背上中了三矛,又有一个准军在他头上砍了一刀,他于是昏迷倒地,被俘”。这个供词说的是准军前后冲阵,还是准军冲阵,清军溃散云陇被刺中后背暧昧不清。
                            从开上帝视角后得知的,镜儿泉之战入侵清军高级将领被击毙,到清军战损表,以及被俘后脱出的清军的口供,我们可以得知23日的夜,是雪夜,是血光之夜。樊廷部遭到重创。
                            23日的镜儿泉血夜雪夜,樊廷部的清朝入侵军要被歼灭在镜儿泉了吗?他们能看到新的一个黎明吗?


                            109楼2017-10-19 17:19
                            收起回复


                              111楼2017-10-23 20: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