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在美国吧 关注:365贴子:27,239
  • 11回复贴,共1

漂洋过海,体会深圳和美国不同的繁华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7-01-12 17:35回复
    搬家公司的工作人员还在忙碌着,嗯,你没看错,这是在国外。
    从着手准备搬家到现在一个多月来,感觉真的是挺累的 ,体力活不需要我做,主要就是瞎操心,不过看他们一板一眼将东西都复原了心里还蛮欣慰的,从国内家里东西的打包到美国这边房子家具的复原,基本都是国际搬家公司的人一手一脚跟进的,一切都搞定了,正式开始我们一家子的美国生活。
    我老公深圳一外企高管,公司总部在美国,老公每年都会有2-3个月时间出差到美国,每次回深圳他都会和我谈论他在美国的见闻,他也经常和我说总有一天举家上下会搬到美国生活。
    美国投资移民EB-5方案是美国移民法中针对海外投资移民者所设立的移民签证类别,老公认为这是申请核准时间最短、资格条件限制最少的一条便捷通道,在美拥有50万美金投资资金创业并给以10个美国公民创业机会便可申请移民。所以老公当初是用过此方式去获取美国国籍。
    从刚开始填写资料、外汇资金、将所有申请材料递交美国移民局进行审批,面试在获得签证总共就用了半年多,没有那点资格的话谁也不敢有要移民的想法吧,想想我们公婆俩为了这个签证那么辛苦的拼搏到现在签证批下来,心里真实感慨万千。拿到签证后我们全家便迁往美国,没错了,你们看到的图片就是我们美国的家。
    小目标先实现了,接下来就要认真的去做一个“美国人”了,说这句话或者有人会说我崇洋媚外或者忘本什么的,在这里我该澄清一下的我的骨子里是中国人!中国是我爹是我妈,入乡随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说这句话是没错的……


    2楼2017-01-12 17:36
    回复
      老公公司在曼哈顿,但是我们并没有在这里买房,曼哈顿房价贵是一方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高楼挤在一起,这种压抑的生活基本和深圳的生活没什么区别,美国的交通很方便,我们也有自己的车。所以选择了一个比较偏远的区域,图的是那里风景好有够宽敞,屋内的摆设是从深圳的家原封不动的搬过来的。木地板、大电视柜、红棕色皮沙发,中国挂历……充斥这浓浓的中国风,在国的时候觉得外国的月亮特别远,当自己身处异国的时候,还是希望通过这些熟悉的东西来寻求一点心理安慰,为此还是要再一次感谢那个很负责的搬家公司。
      我很喜欢海子的一句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是一种很主观的已意境,作者无须描绘,由者自由想象,整片海,整片花花草草,想想就觉得什么东西都很美好,心情特么豁然开朗。所以我的生活一直都是离不开花花草草的,会捣鼓着养一些小植物,虽然这些给不了海子说的那种开阔意境,但是我觉得小东西可以洗涤人的心灵,深圳家里的阳台都是一些绿萝、仙人掌、铜钱草之类比较好养的植物,因为我这个人比较大头虾,所以像这类好养的植物是最适合我的了,搬家的的时候其实我也很想把一直养着的那些小植物都一起带到美国来,可是无奈这些这些东西都是不能运的,所以在搬家之前我就将它们还有都送给了我好闺蜜。
      在国内的时候我还养了一只猫,是那种中国狸花猫,养了一年多了吧,这期间也没给他取个什么名字,一般都是“喵喵喵……”的呼唤它。喵喵长就像一只小老虎,肚子以上全部都是像老虎一样的花纹,到了肚子那部分就是全白的了,从它刚来我家对环境很陌生一直躲在床底,到后来我躺上发上看电视他就跑来窝在我怀里,感情慢慢变深,走的时候我也很舍不得它,可是一切都是那么的无奈,有舍才有得吧。到了美国后我一直都想找一个小猫咪陪陪我的,但是总觉得没有其他的可以去代替之前它了。
      养宠物需要注入情感,但是养植物就不需要了,深圳的植物送了人后我也没有耿耿于怀太久,只要长得差不多就行了。所以到美之后,一出门见到哪些比较喜欢的植物就会将它们淘回家,如今美国家里的阳台和窗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植物,绿油油的很赏心悦目。


      3楼2017-01-13 18:19
      回复




        9楼2017-01-18 17:54
        回复
          美国生活正式开始了,美国是一个繁华的都市,但是这种繁华和深圳的繁华是完全不同的,我时不时会想念深圳的生活。
          平时上班我们开车一起出门,如果没办法一起下班的话我会选择搭地铁回家。从位于曼哈顿中城的办公楼里走出来时觉得冷飕飕的12月的美国已经是零下几度了,习惯了广东一年四季如夏的生活所以很不能忍受这种天气,里三层三层的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美国很美,所以即使我到了地铁口也是不忍心进站,于是就这样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地铁站。
          美国的街头虽然和深圳街头一样繁华,但是却存在很大的差别。真正的美国并不像平时百度出来那种高楼林立的样子,这个城市有些破旧,有点乱糟糟的,充满高大上的历史即视感,它很真实、不做作,让我感觉很自在。
          深圳,你大多能看到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街景,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匆匆忙忙的,下了班就拼命的往家里挤,毫无创意的城市乞丐,清一色的跪地伸手要钱。某个街角会有一两个街头卖艺的,或者他的歌声可以吸引到路人停留几分钟,之后又是匆匆茫茫的感觉,或者指指点点一下他的衣着行为……深圳街头,除非你想炒作,否则不会有人做太出格的事情,例如很久远之前的“百元哥”,被各大媒体作了挺长一段时间的新闻,“一百块钱都不给我”这句话在当时真的是火到爆,这种段子各种表情包。虽然,这个不能排除是炒作,但是像这种行为、衣着太奇葩的,都会被当做是看猴子戏……


          10楼2017-01-18 17:55
          回复



            11楼2017-01-18 17:56
            回复
              而在美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会若无旁人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得淋漓尽致,感觉就是满脸的“我做什么关你屁事”“你死活也不关我事”的样子,你想怎么样就怎样,不会有人管你,即使你想裸奔,那也是你的自由,没人会觉得你是神经病。
              美国是一座包容性很强,大街小巷都是各种肤色的人,其实美国的街道真的是挺脏的,但是正是这些脏乱更加能体现这座城市的宽容吧。
              满大街的街头艺人,一把吉他,一个破鼓就是他们的伴奏工具,他们更加偏爱摇滚乐!书上都说美国很自由,不空洞,有灵魂,是一座很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刚开始我不信的,但是真得切身体会过之后,就深深的爱上了这种动人的生活方式。
              当然也并不是说国外的月亮就真的很圆,每个城市都会存在两面性。像美国也是有他的阴暗面的
              在异国带着都会有乡愁,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去唐人街晃荡,这里可以吃Chinese Food
              可以说说中文,漂洋过海,能说中文的人都成了自己的亲人,第一次去到唐人街,遇到第一个和我说国语的华裔,一张口我的泪就差点洒了出来(码字码这里当初那种心情又涌了上来,又被自己感动了),去了一次唐人街之后我有事没事都会往那里跑。最喜欢的就是去八卦老乡在这儿洒下的血和泪,由于是同胞,所以会心心相惜,他们会毫不保留的叙述他们在美国的经历。


              12楼2017-01-18 17:57
              回复
                我很喜欢去一个叫新世界的烤鸭店溜达,烤鸭来到了美国都被赋予了浓厚的文艺气息,在这里馆他们叫“火鸭”,记得第一次来这儿我就想吃个鸭爪鸭头的,然后问老板头怎么卖,老板是北京人,用嘎嘎的北京调调豪爽的说头不卖,你要的话可以给你,一回生二回熟之后一来唐人街我就会来这里蹭吃,每次吃完都有种不想走的感觉,好像我的乡愁在这里得到了安慰,乡愁应该就是你想烤鸭,吃到了烤鸭就好像你回到了中国……
                去到唐人街,走路都带风,倍儿轻松,走到哪都是中国的脸庞,南方人、北方人……在这都是龙的传人都是一家人,不过这里北方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美国的医院是不会给你开药的,看医生也很慢,排个队拿个号,等真得轮到你的时候,估计小病都已经痊愈了。所以如果你在美国生个小病什么的可以到唐人街这边来,药店里的人看你是中国人就会给你开个处方药,有了这些药,小病自然好的快一些。
                在这我也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阴暗面,有很多华人在这里过得也是相当的悲催。在唐人街我经常会看到一个老人在拉二胡,像电影那种秋风扫落叶,悲凉二胡声飘扬的场景,感觉他们过得不好但是都很努力。
                有些华人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根本就不会说英语,或者他们会去附近找一个餐馆做服务员,下了班就躲回自己那个所谓的“家”,其实就是一个小旅馆来得,厕所厨房都是公用的那种。看着这种场景就觉得很心塞,流落在外干的悲催华人,觉得我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从深到美,有工作,有大屋还有很好的邻居。
                深圳和美国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深圳邻里关系是很冷漠,那个下班回家关了门就基本与世隔绝了,平时也是大门紧闭的,我在哪里住了那么久,只知道我对面住着一家子,貌似有貌似是6口之家,具体是不是三代同堂都完全不清楚!但美国的邻居却完全和深圳不一样,他们人都很nice,邻居是两个白人夫妇,上了年龄那种老头子和老太婆,斜对面是本地的一对老头老太,出门时碰面常邀请我去他们家坐,说随时欢迎我过去按门铃,前几天有人把他家地址号码写错写成我家然后就把信送到了我家里,我出门时正好看到他家老头开车回家于是把信送过去,接着就赶出门买菜就没跟他多聊。结果做完中午饭发现门口一个漂亮小纸袋里面放了四个大甜柿,静静地悄无声息地放在阳光下就跟我们刚来时隔壁老太太送来桃花表示欢迎我们一样。
                这种暖暖的邻里关系让我在这里过得如鱼得水。


                13楼2017-01-18 18:00
                回复
                  国内的物价一年比一年高,几年前五十块钱能在超市或菜市场里买到的东西现在花一百块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周末随便和朋友出去聚个会吃个饭没有几张毛爷爷基本是不可能的了……总之消费水平和普通收入水平顶多就是持衡而已。
                  美国是一个大企业主导的国家,每个城市大同小异,每个大企业都基本垄断了美国人的日常消费。买东西都是去沃尔玛;买家电都去Bestbuy;买衣服都去GAP;买鞋子都去Nike……传闻这里赚高薪享低价,其实美国的物价水平是不是真的低到不讲理,低到拉大伙的仇恨值呢?答案是:非也。
                  例如说你去正规餐厅吃个饭,那也是挺贵的,就拿一个我和老公下馆子的数据给大家自个去体会,当初我俩吃完饭结账的时候是200美元,这还是没算小费的呢~美国大多数的餐馆都有一个tipping out(小费再分配),给到的消费必须是用餐费用的15%以上,否则的话分配下去好像会造成服务员的损失,所以我们很自觉的给了30美元的小费,好像还是比较抠门的,有些人给的小费甚至会比15%更多。突然想起之前去唐人街有个华人和我说过他最怕去美国餐馆解馋,“解馋一次回家看账单,都恨不得饿半个月”,语虽夸张,却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然后就是如果你家里有个水管或者电器坏掉了找个维修工也是挺贵的……其实它的物价低到离谱只体现在某些领域。
                  例如美国的油,我想有车的人都知道美国的油价是便宜到让所有人都嫉妒,比全球油价水平低了一半左右,所以传闻在住在加美边境的加拿大人常常油箱一空便兜到美国加满油箱回去,有些贪小便宜的甚至在后备箱再塞几个油桶一并装满,这种蹭油文化当地人早就司空见惯了。美国的电子产品也很便宜,而且经常会有折扣活动。品牌服装、手包或其它奢侈品,美国的价格普遍比中国国内便宜很多。


                  14楼2017-01-18 18:01
                  回复


                    15楼2017-01-19 11:45
                    回复
                      美国的超市物价更是出了名的便宜,感觉这一点就可以俘获家庭主妇的心。切片面包两美元以下一大袋,鸡肉、鸡蛋、大米、普通水果等的价格都很廉价,重点是超市里面经常会有打折产品,打折产品的价格更是低到你内心大喊:“抵死人啦!”牛奶、饮料之类的也是很便宜的,你拿个100元钱去超市,能够买上一推车的东西,和国内不同的是,这里的水果蔬菜会因为季节性或者保质期而比猪肉鸡肉更加贵……
                      很多地方会因为其夜生活而出名,例如美国、巴黎……但是后来才知道,原来中国的夜生活才是最顶级的,中国每座城市基本都会有自己的节目,最多的应该就是在酒吧里不同阶级不同年龄的蹦恰恰了……就像深圳,好像所有人都不愿意在家里喝酒一样,夜生活都带着一下炫富性质,豪车、名酒、雪茄一切都是奢侈的代名词,国人已经将夜生活当做一种潮流了。
                      但是美国的灯红酒绿则是一种文化,小时候便被灌输了一种思想灯红酒绿是资本主义的代名词,但是当你真得身处这座城市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里对比深圳的夜生活是有多么的无聊,说起灯红酒绿,首先要讲的就是美国的bar了。总的感觉,bar是美国人社会交流的重要场所,什么人去什么bar,在一个自己能认同的地方结交朋友、喝酒、聊天、打发时间。而且美国bar对年龄是有限制的,所以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享受美国的夜生活的。习惯了国内繁的华人,来到美国总有一种繁华落尽的感受.
                      再说说心塞的地方,背井离乡来到美国,其实偶尔偶尔也是会想家的;语言的话也是存在一定的障碍的,和那些没有口音的美国人可以顺畅的沟通,但是和有口音的当地人沟通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同时存在一些文化差异,也是要学会去宽容和接受的。
                      这座城市的繁华和深圳的繁华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的,刚开始略不习惯,但是现在如果让我回国的话我内心还是拒绝的,既然那么辛苦才成为一个美国公民,那么还是会以一个当地公民的身份好好去生活的。而且我这个人更加适合被放养,哪里自由,哪里开心,就去哪里就行了,总觉得,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美好……


                      17楼2017-01-19 11:49
                      回复


                        18楼2017-01-19 1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