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陈少远
中国高校格局或将迎来改变。“合并”“重组”“共建”大学,近期频现于各地的政策视野和两会议题中。
国务院日前正式印发的国家教育十三五事业规划也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合理布局”。
山东省政府于2017年1月22日发布通知,决定成立山东省有关科研机构与高校整合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该省于2016年12月公布的《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就提出,将根据立项建设学科布局和分类,整合部分省属科研院所和高校教育科研资源,“汇聚学科发展资源优势”。
近期公布的湖北省《关于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也提出,湖北未来将“探索省属高校合并重组”。
辽宁则在日前发布的《关于推进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要将省内普通高等学校调减15所左右,停招或撤销本科39种专业79个专业点。
而早在2015年底,上海就出台了《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一队变多队”,将高等院校按人才培养功能区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应用技能型四大类。上海表示,将以此为基础,以“合并组建”、“调整撤并”等方式优化高校布局结构。
不止停留纸面,已有地方在合并组建院校上迈出步伐。2016年,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两所地方财经类院校合并组建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进行适度的布局调整是地方政府高等教育发展的正常现象。”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告诉财新记者,目前,各省都出现了一些培养过剩、质量不高、需求不旺、就业不理想的学校和专业,“确实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张端鸿分析,未来各地对高校的布局调整,“合并、分立、重组都有可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