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吧 关注:351,059贴子:18,111,384
  • 1回复贴,共1

和吧友探讨一下“越陈越香”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先引用一段知乎的大牛说法:
普洱茶能够有所谓“越陈越香”的说法,有其物质基础和历史基础。
物质基础:
①以云南大叶茶作为初制原料。因其丰富的内含物质(相对于中国种)使得其能够有足够的物质转化空间。
②低温初制工艺,特指低温杀青(相对于绿茶)和低温干燥(相对于绿茶、乌龙茶和多数红茶等)。低温使得多酚氧化酶等物质钝化而非灭活,后续的仓储茶多酚的转化是以酶促反应而非脱水缩合为主。这是陈年普洱不同于“过期绿茶”的最大不同之处。
③紧压工艺,使得普洱茶的后期转化得以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速度之下。若是纯散茶存放,茶叶内含物质的衰减会更快。
历史基础:
①普洱茶的主流历史消费地是香港(道光年以后),香港地区饮茶的传统习惯为潮汕工夫茶,茶汤浓度甚高,旧时新制普洱如此冲泡苦涩过重,经过传统港仓(高温高湿不通风)仓储后苦涩度大幅降低,因此引申出香港普洱茶消费陈放后饮用的传统,并进而引申出“越陈越香”。
值得指出一点,传统香港茶商仓储普洱茶,不是以年限作为品质判断标准,而是以茶叶的转化状态和品质作为判断标准,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观念——轻陈期重陈化品质,可惜,不是现在普洱从业者的主流认识。
②传统香港仓储除了发展出“越陈越香”的概念,还是普洱渥堆熟茶工艺的需求发轫、工艺发轫。
③上述物质基础也有其历史因素,除了云南大叶茶,低温工艺来自于云南原始遗存的制茶工艺(有别于工艺发展相对快速的华东南地区),紧压工艺源于古代,也与之前边疆消费对储运便捷性的需求有关。
所谓“越陈越香”,有两个不能忽略的前提。
一个是原料正确工艺正确仓储正确(到了茶汤阶段还得加上一个冲泡正确)。优质的原料可以做坏,但劣质原料不可能做好,原料决定了一款茶品所能达到的上限——严格的说是普洱茶制作的每一步都决定了最终茶品品质的呈现上限,因此方才有了“原料——制作(初制-精制)——仓储”这一链条。
还有一个就是不同品饮主体对于“香”的定义。若是追求鲜爽和清香,那么普洱茶必然如绿茶一般,其品质随着仓储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若是将普洱茶陈化后的品饮表现定义为正向,那么方才使得“越陈越香”这一明显带有褒义的概念得以成立。


IP属地:福建1楼2017-01-14 19:31回复
    个人见解:
    1、百人百口,诚然“适口为珍”是某些不良商家忽悠茶友买他的“9.9包邮”、“班章易武冰岛”、“名山古树”的借口,但确实存在只喝新生茶的。下面只针对喜欢“陈香”展开。
    2、我只喝老同志,生茶7年以上,熟茶5年以上。因为这两个时间节点在我个人看来正好到了一个小“高潮”,即这两个时间点,茶品摆脱“沉默期”,能显现出特色且“饱满”。当然,熟茶不论,生茶自然存越久越好——7年喝掉纯粹个人选择。
    3、按一楼说法,不以“迁就”港仓为正宗,而是一款茶品的品质为考量。那只有一个办法:喝老茶。


    IP属地:福建7楼2017-01-14 1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