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吧 关注:338贴子:18,052

回复:念佛必读:《印光法师嘉言录》白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但是我们却被这张薄皮所蒙蔽,就妄生爱恋。用花瓶装满大粪,人尚且不能拿着赏玩。现在这个美人的薄皮,和花瓶没有区别。而薄皮内所装的东西,比大粪更加臭秽不堪。怎么能贪爱她的外表,而忘记了她皮里的种种臭秽之物,而随意升起淫欲心啊!如果不畏惧戒慎,自我克制,痛下决心除去这种习气。那么就会只看到女人姿质美丽,致使爱箭入骨,不能自拔。


IP属地:重庆224楼2017-02-08 15:04
回复
    平常尚且这样,要想死后不入女腹,那是不可能的。投胎到人道女人的腹中还算可以。可是如果投胎到畜生道女腹中,那可怎么办啊一想到这些,心神惊怖。然而想再看到美女时不起染污心,必须在没看到时候,常作以上三种观想,那么一旦境界现前,自然不会随着境界而转。否则就算美女的境界不现,意地上淫欲之心仍然缠绵,最终还是被淫欲习气所束缚。所以应该认真涤除这种恶业习气,才能够得到自在的可能。【书二】三八


    IP属地:重庆225楼2017-02-08 15:04
    回复
       94.你来信说俗务纠缠,无法摆脱的情况。只要正当俗务纠缠时,能让心不随俗务所转,那么就是纠缠之时便是摆脱之际。好像镜子映照出物像,物像来不抗拒,物像去不留恋。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纵然让你屏除俗务,一件事情都不做。你仍然被散妄心坚固纠缠,不能洒脱。学道的人必须素位而行,尽自己的本分随缘做事。这样就算是终日俗务纠缠,心也终日逍遥于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和正觉菩萨境界一样,就是这个意思啊。【书二】四十


      IP属地:重庆226楼2017-02-08 15:05
      回复
          95.想要让真知显现,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背情理的妄想,稍微在心中萌发。常使这颗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只映照当前境界,不随境界而转。美丑是外境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境界没来时就不去预想,境界若消失也不去留恋。如果心中有违背理智的情想萌动。就应当严厉加以攻伐和对治,将妄想剿除干净。


        IP属地:重庆227楼2017-02-08 15:05
        回复
          这样就可以将领不用出门户,士兵无须血沾兵刃。全体寇仇都会成为赤子,即便是叛逆人也可转化成良民。上行下效,整个国土都清净宁静。不动干戈而坐致太平了。就象上述所说的,那就会因为格物而自知,由自知而克明明德,意思是能够抵制外物的诱惑,而后知晓德行至道,由知晓德行至道,来恢复我们本具的真心,照曜天地的本能。


          IP属地:重庆229楼2017-02-08 15:05
          回复
            至诚与明智一致就会转凡成圣。如果或许自己的根器还是陋劣,这样做还不能收到效果。应当效仿赵阅道,白天所有的行为,夜间必然焚香禀告上天,不敢禀告的事情就不敢去做。袁了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使造物主不能独自擅行他的权力。


            IP属地:重庆230楼2017-02-08 15:05
            回复
              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大小全部记下来,希望善日渐增加而恶日渐减少。开始的时候则善恶参杂,久而久之就会只有善没有恶了。所以他就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现生光荣地加入圣贤人的行列,死后高登极乐世界的九品莲。他的行为、言语都被世人效法遵行,他们既然都是大丈夫,我们也是啊,我们怎么可以自己看不起自己而自甘堕落呢?【序】十五


              IP属地:重庆231楼2017-02-08 15:05
              回复
                 96.假如根机陋劣,不能证入实相。暂且在生灭门中,指示他一个趣证的方向。既然由于迷心逐境,心向外驰求,全部的智慧德相变成妄想执著。固然应当唯精唯一,执持弥陀圣号,真信切愿,期望往生西方。这样长时间地执持名号,就会心佛一如。不离当念,彻证五蕴皆空。妄想执著既然消灭,智慧德相也消失。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不离当处,冥冥契入寂光真境。只有这一个地方,才是我们究竟安身立命的地方。【跋】四


                IP属地:重庆232楼2017-02-08 15:05
                回复
                   97.人生活在世间,虚幻不实地住上数十年。自从有见闻觉知以来,整天谋求营生,忙忙碌碌,无非就为养自己的身体和家庭,使自己过得体面,将来还能遗留给子孙财产而已。推究其病根,就是因为执著有我,不肯放下。这种念头固结在心,就算是佛亲自给他说法,也不能使他解脱。而对自己主人公本来的面目,反而置之不理。听任它随业流转,永劫沉沦,能不悲哀吗?【序】三二


                  IP属地:重庆233楼2017-02-08 15:05
                  回复
                     98.修行的关键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那么工夫就增进一分。有修行越卖力气,烦恼习气愈发作的人。乃是只知道依事相修持,不知道回光反照,克除自己心中的妄想情执。应当在平时的时候,提前预防。那么遇境逢缘自然不会发作。


                    IP属地:重庆234楼2017-02-08 15:05
                    回复
                      如果平时认识到我们的身心全是幻妄不实。探求这一个“我”的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然没有一个“我”,哪会有因为人事境界而生烦恼的事。这是从根本上最切要的解决方法。如果不能彻底明白我空,应当依靠如来所开示的五停心观,而来对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调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随境转也)。就是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杂著】四四


                      IP属地:重庆235楼2017-02-08 15:06
                      回复
                         99.贪心就是看到顺心的境界而生起爱乐的心。欲界的众生都是因为有淫欲心而投生的,淫欲心由贪爱而生起。如果能将自己的身体和他人的身体,从外面到内里仔仔细细地看清楚。就会只看到垢汗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小便利,和死尸一样臭秽,和厕所一样污浊。谁还对于这种污物心生贪爱呢?贪爱心既然平息,则心地清净。以清净心念佛名号。就象甘食受用百味餐。就象纸白聚色画心境。以众生信愿念佛的因地心,契入弥陀果地觉。就能事半功倍,利益不可思议的啊!【杂著】四四


                        IP属地:重庆236楼2017-02-08 15: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