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的钥匙吧 关注:5贴子:301
  • 6回复贴,共1

【女王说】⊱ 生二宝?子宫是我的好嘛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 | 紫宸
来源 | 说点啥
过年期间,很多女性最怕的就是各种逼:最早逼男朋友,后来逼结婚,再后来逼生孩子。这两年不是开放二胎了么?现在又流行逼生二胎了。
相信绝大多数过年和亲人团聚的已育姑娘们都遭遇过这样的窘境:“现在不是开放让生二胎了吗?怎么你们还没动静?你们什么时候生啊?”
“要不把工作辞了,回来安心生二胎吧”“不想生?咋这么不听话?咋这么不孝顺”……
总之就是一顿轰炸,不想生就各种扣帽子、甩脸色。
K姐我自然也遇到过这样的尴尬,但难能可贵的是,k姐的直系长辈都非常通情达理。但仍然感觉到的是面对大环境之恶时的一种无奈、无助,还有可悲。
女人以前想生二胎,但法律不让你生;现在不想生二胎,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逼着让你生。总之,自己身体神圣不可分割的那部分——子宫,女人却从来不享有自主权。
在这里,K姐要给大家看的是另外一个女人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


1楼2017-02-09 16:26回复
    >>1<<
    快过年了,本该带着老公女儿回家乡的小鹿患上了“恐归症”。
    夫妻俩老家在相邻乡镇,彼此知根知底,亲戚朋友圈也像一块嗞嗞啦啦冒着热气的牛排,差不多七分熟。可她一想到回家,就无比烦躁纠结。
    小鹿说,老家的亲戚中,活跃着一个战斗力极强、热情度极高、洞察敏锐、口才犀利的吃瓜群众团,她们密切关注着她的私人生活,当然,同样也关注着其他亲戚家孩子的私人生活——结婚前催婚,结婚后催娃,你养了娃,她们又热心地劝说你生个二宝。
    小鹿开启吐槽模式:“比如隔壁邻居、山路十八弯的表姐,自己儿女双全,见了我就说,哎呀你也趁年轻抓紧再生一个。我解释,上班够忙,又要带丫头,一个已经顾不过来。结果隔天见了面又说,哎呀你还是趁年轻抓紧再生一个。说了不下十几次,整个一只复读机。”
    我猜她心里已经奔跑过一万头草泥马,她继续吐槽:“再生一个,像她一样?大的放学不肯写作业,拖着鼻涕到处疯跑,小的黏在怀里扭糖似的哭闹,当妈的一边尖声呵斥,一边张家王家讲八卦。我才不想像她那么‘忙’,更不想像她那么‘闲’。”


    2楼2017-02-09 16:26
    回复
      >>2<<
      我笑小鹿恶毒,却非常理解她的感受。
      她是个有担当又要强的姑娘,不会狠心把孩子丢在老家做留守儿童,两边老人又因各种原因,根本不可能来她生活的城市帮忙。何况小鹿很明白远香近臭的道理,由婚姻关系连结的一大家子人,最好的保鲜袋就是适度距离。
      所以,夫妻俩坚持自己带孩子。
      闺女几个月大时,老公不在家,小鹿感冒高烧,戴着口罩硬撑,宝宝睡着了她才能勉强烧壶水喝,宝宝哭闹时,她想上厕所都得憋着。
      后来抽空去了趟卫生间,刚一坐在马桶上就听见“咚”一声,短暂一秒钟后宝宝嚎啕大哭,她吓得心颤腿软,跑回房间一看,宝宝摔在地上,头肿个包,接下来轮到小鹿嚎啕大哭,女汉子从没如此绝望无助过。
      现在闺女上幼儿园,常常是小鹿黄昏时带着一身疲惫,穿过半城的拥堵从公司赶到时,小朋友都已接走,只剩闺女孤零零留在教室玩着玩具,小小的身影让人心疼。
      但她和老公也很知足,看着活泼可爱、习惯良好的自家小妞,觉得再辛苦也值。
      “但却是就这种生活状态。再生个孩子,一条命就要搭进去了。”她说。


      3楼2017-02-09 16:27
      回复
        >3<<
        养育孩子,是世界上最艰辛的一件事,又是最快乐的一件事。这,相信自己带孩子的父母都会认可。
        在夫妻双方的角色分工中,爸爸对孩子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引领,是规划,是塑造;妈妈对孩子更多的是生活上的照顾,是执行,是陪伴。
        “事无巨细”这词一定是形容妈妈的。一方面,是现代社会对男人在外打拼、赚钱养家功能的强调;另一方面,大自然把温柔细致不厌其烦等性格特质更多赋予了女性,在宝宝的小宇宙里,更累的确实是妈妈。
        累,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女性拥有智慧、坚韧,也可以让女性滑入庸俗、琐碎。
        我见过一些家有二宝的年轻妈妈。
        一部分是精力充沛、自我管理能力强、物质条件也有保障的辣妈,她们吞得下辛苦,忍得了委屈,活成了别人眼中人生赢家的模样。
        还有一些妈妈的生存状况,绝对可以用一地鸡毛来形容。她们或放弃职业和学习,在与时代的阻隔中一点点损耗掉自信,或在终日的家务和毫无边界感的厮守中与家人产生摩擦,互生挑剔怨怼,沦为怨妇,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真的不是鄙视那些在婚姻调试和养育子女中跑偏了的女人。她们的苦累,稍有一点悲悯之心就能懂得。
        在怀孕生育这个特殊阶段,一个从身材皮肤到体内激素再到心理素质都急剧变化的脆弱女人,一点火星都可能引燃惨烈大火,彻底焚毁她感受幸福的能力。
        官二代贾宝玉只看见珍珠般的女孩子嫁人生育后就变成了死鱼眼珠子,他决计不会明白,女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没有告诉过他,也没有撕开那些痒痛的伤疤给他看。


        4楼2017-02-09 16:27
        回复
          >>4<<
          如果你天时地利人和,物质基础还算牢靠,即使多一个孩子也能有奶粉喝、有房间睡、有学校读,每个家庭成员都愿意以祝福的心态再次迎接一位小天使,在你孤立无援时也有能力伸手帮一把,并且你们亲情的小船足够牢固,那么,让两个宝贝在手足之情的浸润里度过童年,真是特美好的事。
          反之,在第一次生育时就出现了严重的夫妻矛盾、婆媳矛盾、母女矛盾,这样的家庭勉强震后修复成功。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表层看上去已恢复,但假如再来一次强震的话,反复的灾后重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时再把一个无辜的孩子拖进这潭浑水,那真是把自己和孩子逼进了死胡同。
          不久前闹得沸沸扬扬的31岁妈妈带着两个孩子跳楼的事件,只是一个极端特例,可她经历的那些抑郁和绝望,太多女人都经历过。
          做人呢,最难受的就是攀比。生孩子,是最最不能攀比的一件事。
          对于精力一般、家境普通的平凡角色,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三口之家是最简单的幸福。人到中年,锦上添花不如删繁就简,砍去无意义的枝桠,简单、减负可以通往美好。
          或许你会说,多个孩子,多一份安全感,抵御不可知的风险。但孩子不是电脑文件,可以直接备份一个防止丢失。所谓命运,是多种因缘的交汇和碰撞,是必然,也是偶然。
          不久前有一则新闻,大的牵着小的,两个孩子一起离家玩耍,走着走着丢了,所幸被警察和热心人送了回来。孩子是幸运的,但如果没有遇上好人呢?两个因父母精力不够而教育荒疏的孩子,万一出什么问题,再去追问谁的对错,还有什么意义呢?
          反之,父母集中精力把一个孩子塑造好,从好习惯到好人品,从安全意识到学习能力,让TA具备一身识别危险、应对磨难的盔甲,拥有更雄厚的生存资本,成为棒棒的男子汉、美美的女汉子,这难道不是最有效的防范风险吗?


          5楼2017-02-09 16:27
          回复
            >>5<<
            前不久以112岁高龄辞世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与才女张允和拥有令世人羡慕的幸福婚姻,曲终人不散、白首不相离。周有光先生对家庭、对亲子、对教育也持有宽厚通达的态度。
            安意如曾问到他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他的观点十分中肯:“独生子女不一定有古怪的脾气,因为他不是永远在家里做独生孩子,他一进幼儿园,一进小学,就有社会生活了。”是的,不要给哪种家庭的孩子贴标签,做脸谱化的粗暴界定,你还停留在上世界中期的认知水平好么。
            叶倾城写过:中国人对母亲有种别样的苛刻。且不说女人谋生有多辛苦,单就生养孩子这一件事,已是深入骨髓的生死疲劳。
            无论大宝二宝还是吉祥三宝,女性意愿是生育唯一的依据。我不是女权主义,我只想提醒一句:无论你是女神还是平凡姑娘,主宰自己的子宫是自由的前提。


            6楼2017-02-09 16:28
            回复
              ◆ ◆ ◆ K姐写在结尾 ◆ ◆ ◆
              之前刷微博和知乎的时候,看到了一些和生二胎有关的新闻。
              比如,有报纸说是否可以放开代孕,还有人提建议说一定要让夫妇都生2个孩子,前者来自一个国家级纸媒对各路专家的采访,后者来自某省的政协委员。都是重量级角色,可能一句话就能改变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我不是什么激烈的女权主义者,但看到这样的新闻,仍旧非常愤怒。
              开放二胎后,生育权在自己手里么?不在,依然是要上交给国家的,尤其是“一定要让夫妇都生2个孩子”这种。未来会不会强制生育?不好说,k姐个人比较悲观。
              以前的人口是负担,现在的劳动力不够,人口又成资源了。但说生就生,把大家当什么人了?把女人当什么了?
              还要开放代孕,是让女人纯粹当生产工具么?代孕背后的伦理悲剧呢?
              更别说生孩子本身就是非常麻烦的事,比如二胎时第一个孩子心理怎么变化?生孩子那两年,女人丢掉的东西谁来补偿?作为母亲,受伤的是谁?
              家庭?那个把女人当成生产工具的家庭?
              在这个物化女性的时代里,无论向前还是向后,怎么吃亏的总是女人呢……


              7楼2017-02-09 16:28
              回复